APP下载

问诊保教常规 保障全员安全

2017-05-06王素梅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安全制度活动

王素梅

【摘 要】学前儿童的骨骼、肌肉、关节尚未发育成熟,加之保育者安全意识缺乏等诸多因素,易发生安全事故。通过做好风险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开展安全教育宣传系列活动等措施,可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杜绝在源头上,确保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安全;制度;活动

前言

孩子的生命安全及健康成长关系到许许多多的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地提出:“要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然而,我国幼儿园安全事故诸见媒体,幼儿在园安全隐患层出不穷,给各幼儿园敲响警钟的同时,也为我国幼儿在园安全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幼儿园为什么会频频发生安全事故,究其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儿童自身特点

从生理特点来看,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尤其是视觉、听觉、触觉及运动机能的综合协调能力比较差,对物体的方向性和空间位置的判断容易出现错误。另外,学前儿童的骨骼、肌肉、关节尚未发育成熟,若参加超负荷运动,易发生运动伤害;若持续长时间运动,会因身心疲惫、精神恍惚而发生意外伤害。加之,幼儿的小脑平衡功能发育差,不能正确判断视深度,因此在行走、跑跳时容易摔跤、磕碰。

从心理特点来看,儿童好动、好奇,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喜欢探索,但理解力和判断力差,缺乏生活经验,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同时,幼儿期的儿童有了明显的自我意识,独立性逐渐增强,不愿处处受大人的保护。因此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如,幼儿常常以触摸或嘴尝的方式认识世界,因此气管异物、鼻腔异物、眼内异物、夹伤、触电和烫伤也成为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

二、保育者安全意识缺乏

(一)保教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研究表明,10∶00~14∶30是幼儿园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峰期,原因是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后思想由紧张状态进入放松状态,对幼儿的安全监护有所松懈,而这时幼儿正从兴奋期转入疲劳期,体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还有的保教工作经验少,组织活动的能力差,该提示的没提示;有的保教人员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警觉性和应变能力;门卫管理疏漏;再有就是保教人员与幼儿人数比过大,保教人员人手不足,以及师生距离比较远,幼儿脱离保教人员的视线范围,意外事故发生频率会提高。

(二)家长的错误观念为宝宝安全留下隐患

有的妈妈热衷于给孩子扮酷,给孩子穿上厚底鞋、紧身裤等,使孩子活动不便,活动时易失去平衡;也有的妈妈为了省钱,给孩子穿大了好几号的鞋子,也使孩子容易摔倒;还有的家长在入园时对幼儿园隐瞒了孩子得过的疾病或残疾,导致幼儿在活动时由于自身的原因发生意外事故。

三、客观环境中的潜在危险

客观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常会导致在园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幼儿园房屋建筑不适合幼儿活动,室内用房过分拥挤,活动场地狭小,地面不平整,家具、玩具设施不符合安全规范,家具边角锐利,玩具颗粒过于细小,游戏设备器具陈旧、老化,操作工具不适合学前儿童,用具用品放置不当等。

四、规章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幼儿园虽大多制定了门卫制度、饮食卫生制度等安全规章制度,但尚不完善。另一方面,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如,在接送制度,现在很多幼儿园要求家长凭卡接送孩子,但事实上接送卡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只要相互认识就没必要用卡。

五、在分析了上述导致发生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原因后,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做好风险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所谓幼儿园危险源辨识与评估,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和工作中,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识别对幼儿造成各种危害的潜在危险源头,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安全等级评估的工作过程。我们坚持以查治隐患为重点,以责任落实为抓手,在识别与查找的过程,自下而上,全员参与,分园所、分岗位、先分散后集中展开研讨,让查找、梳理的过程变成学习、强化的过程。先后对幼儿园来园、进餐、户活动、集体教育活动、午睡、户外游戏、盥洗、离园等活动环节和操作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和风险辨识,找出了风险识别点40多处,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预范措施。

(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在全面梳理工作流程和标准,做好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建立健全《户外活动场地检查标准》《危险物品管理》《幼儿园安全检查制度》《建筑设施检查维护制度》《幼儿接送制度》《突发事件疏散预案》《幼儿寄药统一管理制度》等10多项规章制度和预案,要求教职工了解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随心所欲。制度中对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细节尽可能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如,楼梯所能容纳的最多人数是多少,楼梯的数量和宽度,运动场地的大小、平坦性,大型户外活动器材周围的保护软垫,活动区域内的人数;物品的摆放,危险物品的管理,夏冬季节室内外温度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此外,还制定了大型玩具、电器、炊具、消防设备等定期检查、登记制度,做到“随时发现,随时修复,确保了幼儿园环境的安全保障。

(三)开展安全教育宣传系列活动

1.编撰安全儿歌,广泛宣唱。

我们结合行业特点,将风险点和防范措施编撰整理成朗朗上口的安全儿歌,让员工、幼儿、家长广泛传唱。例如来、离园环节,我们创编了分别适用于父母和幼儿的两首《接送歌》和《离园安全歌》。

2.做好家长的安全教育工作。

各幼儿园以明白纸、宣传栏、QQ群等形式定期宣传幼儿意外事故发生原因和防范相关内容,并通过家长学校和邀请家长参加园内消防演练活动的方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活動,帮助家长转变一些错误的育儿理念,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扩大家园教育合力,达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3.开展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

一方面是对保教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学前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的培训,让她们在全面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掌握发生意外事故时的现场处理办法,再把所学的安全技能进行内化,自如的运用到工作和教学中去,做到遇事不乱,应对有方。另一方面是积极做好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开展“火灾发生怎么办”“不跟陌生人走”“马路上的事”等主题活动,每月开展安全应急演练活动,让幼儿了解身边易发生的一些意外事故,并教给幼儿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的能力。

六、结束语

我们注意抓薄弱环节,抓责任到人,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并将安全工作与各岗位人员绩效考评、评优评先等结合起来,推动了安全管理由“被动”转向“互动”,形成了人人重视、人人有责的安全工作管理格局。完善了学前教育每月查,幼儿园每周查,安全员及时查制度,由此实现了由专人管理转向“联网”管理,形成了组织上层层有人管、级级有落实、事事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达到了“安全工作责任制”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由此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杜绝在源头上,确保了全年无一例幼儿意外事故发生。

猜你喜欢

安全制度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