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师范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7-05-06任迎虹周鑫燚唐瓷钱小华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7年3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生协同

任迎虹++周鑫燚++唐瓷++钱小华

摘 要:本文借鉴了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推进经验与做法,分析了地方师范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介绍了学校在UGSE协同创新模式构建、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数字化学习环境打造、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强化师范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和服务基础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以期为地方师范院校构建有效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UGSE;教育信息化;地方师范院校;推进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5-0029-04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发达国家深度应用、融合创新的水平相比,差距甚远。如何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均衡化,实现教育现代化依然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特别是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培养地方师资为使命的地方师范院校,如何以机制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等来促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和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迫切问题。

一、地方师范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促进教师教育创新是世界性的难题,各国都在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以适应这个复杂多变世界的挑战,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育变革成为各国政府的首选,但却面临挑战。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领域、许多因素和若干子系统,特别是地方师范院校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上成绩并不理想,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服务基础教育和培养培养高水平的师资上仍存在以下困难与挑战。

1.教育信息化定位不准确

师范院校的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应用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实现信息化教育的教育新模式。信息化主管部门和教育决策者能否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这一内涵是制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发展方向、资金投入、框架构建和实现路径等。目前信息化管理部门尚不能对信息化工作完全行使管理职能的权限,各相关部门也未能对信息化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具体表现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明,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未能很好开展。同时许多师范院校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本质和价值取向的充分研究基础上便匆匆上马教育信息化项目,导致教育信息化建设无特色、不实用,难以推进,背离了信息化建设的初衷。同时,正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地方师范院校还面临教育信息化起点低、难度大、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对内难以实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外难以做到以信息化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2.教育信息化价值取向偏差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因此人才培养是落脚点,课堂教学是主战场。由于认识上的误解和操作上的偏差使得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十分缓慢。相当部分师范院校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IT硬件设备的简单拼凑和技术的简单堆砌,没有聚焦于课堂应用,对于教育信息化常态化的思考与准备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未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二是没有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上,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三是未能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上改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上种种建设价值取向的偏差不利于应用系统及平台的建设、应用及推广。

3.教师数字素养薄弱

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以及其他技术在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普遍应用,教师的综合素养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与文化素养扩展到对数字化工具和信息的理解能力。数字素养不仅仅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它还体现在教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环境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的发展。目前,教师数字素养的薄弱是师范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对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计划也面临许多障碍。一是没有形成对数字素养内涵的统一认识,对教师的培训聚焦于技能培训上,忽略了教育信息化是一场教育变革,涉及理念和技术等多个层面;二是承担数字素养提升的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十分薄弱,数字化师资培训与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三是部分院校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IT硬件设备的简单拼凑和技术的简单堆砌,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没有足够重视教师数字化素养的提升问题。教师数字素养的不足阻碍了师范院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4.服务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缺位

地方师范学院具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优良传统,与地方基础教育一线有密切联系,能够在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地方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中发挥纽带与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作用可以是直接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基础教育,也可以通过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师范生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在这两方面的服务都缺位。在直接服务方面,地方师范院校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不足,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互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资源管理和技术支撑服务等方面工作较为薄弱,甚至在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上低于中小学校,不能在教育信息化推进基础教育均衡的过程中发挥应用的作用。在师范生的培养上,近年来各校也重视师范生数字素养的提升,但没能将师范生教育信息化能力养成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有机结合,师范生的教师基础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研和自我发展能力四大能力板块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情况不理想,特别是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求不适应,未能解决以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难题。

二、地方师范院校搭建UGSE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

1.UGSE协同创新模式构建

(1)UGSE协同创新模式内涵

UGSE协同创新模式(UGSE是University-Government- School- Enterprises的首字母缩写)是指教育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师范院校的研究与培训为引领、政府的政策与管理为推手、中小学校的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为抓手、教育信息技术企业的技术研发与服务为支撑,“研、政、学、产”广泛参与的协同创新模式。成都师范学院的UGSE 协同创新模式坚持校企共建、校校合作、校企协同,沿着“分层推进,横向联盟”思路逐步推进,实现软硬件建设、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应用、师资培养、教学改革、信息化成果共享等方面的协同创新。

(2)UGSE协同创新的几种主要模式

UGSE协同创新模式体现了政府(管理部门)的政策管理与支持,聚焦与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的真实需求,强调高等师范院校理论指导与技术引领,融合教育信息技术企业的技术研发与服务。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形成了如下表所示的集中模式,旨在智库推动下,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和教育信息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中小学校和政府所拥有的社会性教育资源,推动协同创新,促进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成都师范学院以UGSE协同创新模式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践

(1)加强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

成都师范学院把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作为重要的抓手,统筹规划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一是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科学定位教育信息化发展,全面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形成了“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格局,加快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二是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构建了由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统筹规划,各部门具体实施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形成了管理部门强力推,教学部门主动用,技术部门支撑服务“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明确了基础设施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应用等方面的标准与要求,确保了学校教育信息化规范有序开展;四是加大教育信息化专项投入,保障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五是构建了以教育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师范院校的研究与培训为引领、政府的政策与管理为推手、中小学校的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为抓手、教育信息技术企业的技术研发与服务为支撑,“研、政、学、产”广泛参与的UGSE协同创新模式,通过“政府支持、校企合作、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的方式,形成大学、政府、中小学及信息化技术企业协同育人局面。

(2)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

学校将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学变革的基础,稳步推进适应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一是建成数字化校园,完成了IT基础设施、数字校园软件支撑平台、校园应用系统和支持保障体系、互动式多媒体教室及东西部课程联盟西南拍摄基地等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的建设,全面提升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能力;二是建成教育大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有效支撑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三是建成智慧教学示范区。 由TBL小组合作学习教室、电子书包智慧教室、沉浸式远程互动教室、高清录播教室、智能互动教室、教育大数据中心、网阅中心等功能室组成“智慧教育示范区”承载了师范生信息化素养的培养,开展了8000多人次近15万学时的智慧教学应用与实践;四是创建了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形成了大学生泛在学习环境。

(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学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开展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依托 “成都师范学院教师培训网校”为平台,以 “翻转式”开展包括教育信息化基本能力提升、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微课及翻转课堂制作、混合式教学技能、智慧课堂等系列培训,形成了“普遍用、课堂用、经常用”的信息化应用新常态;二是以东西部课程联盟为抓手,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学校一方面实施网络精品课程战略,建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层次40多门优质网络精品课程,另一方面从东西部课程联盟慕引入优质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完善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作为“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成员单位,自2014年9月至今,学校已有10439人次学生选课,选修慕课成绩在联盟学校中名列前茅;三是加强教育信息化相关研究。依托高校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等学校研究机构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题研究。学校教育信息化专项课题30项,其中教育部专项课题2项,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教厅教育信息化重点课题2项,厅级重点项目6项,一般项目7项,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强化师范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

学校教育信息化归根结底是落实到人才的培养,为强化师范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学校加大举措,全面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首先,学校优化了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调整了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将师范生的教师基础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研和自我发展能力四大能力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课程实施、学生指导、技能考核中全程融入信息技术元素,设计和构建了师范生信息化能力模块,该模块涵盖选修和必修共计10门。其中必修课程有《文献检索》1学分、《计算机基础》3学分、《现代教育技术》2学分、《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2学分;选修课程有《微课设计与制作》1学分、《计算机辅助教学》1学分、《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1学分、《PHOTOSHOP平面设计》1学分、《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训练》2学分;其次,强化师范生信息化能力的实践训练。学校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验教学中心,加大师范生信息化能力训练,形成了以“3+X”为主线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学校开展以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各类竞赛,提升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奖励359项,李好同学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全国特等奖。学校还开展远程课堂观摩来加强师范生对基础教育课堂和教育活动现场的感性认识,解决师范生教育见习常态化、随机化问题。

(5)搭建UGSE协同平台,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

为了提升学校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实现先进教学模式和研究成果的广泛共享,学校充分利用自身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优良传统、中小学师培干训的显著成效,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条件等优势,牵头成立了以高等师范院校为引领、广大中小学为主体、企业等部门广泛参与的“四川智慧教育联盟”,联盟成员包括成都七中、成都泡桐树小学等中心城市学校及甘孜州道孚中学、映秀中学、甘孜州民族中学等边远民族地区的学校等200余所。学校以UGSE协同创新平台为桥梁,开展校企、校校紧密合作,共建共享智慧教育基地学校,先后与富士康科技集团、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台湾网奕、四川康赛电子有限公司等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共享智慧教育研发基地,共同研发SmartClass中小学智能课堂,共同开发远程智慧教室,合作开展智慧教师培养。与成都师范附属实验学校、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甘孜州道孚县格卡中心小学等14所中小学共建共管智慧教育示范区,通过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培训、课堂竞赛活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共建信息化教学资源等措施提升示范区教师驾驭智慧课堂的水平,打造智慧教育基地学校特色。

三、结语

UGSE协同创新模式强调高等师范院校在教育信息化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纽带和引领作用,将政府政策与管理的推手、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的抓手、教育信息技术企业的技术研发与服务的支撑等力量协同起来,共同开展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内共建共享、区域间共享互换、网络教研、网络支教、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等实践与研究,形成了教育信息资源和教师资源广泛共享的机制与服务平台。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范生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