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7-05-05林泉
林泉
【摘要】变式教学作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这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集中思维的能力形成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变式教学可以直观地应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概念以及数学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文中会结合一些实例具体地介绍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里面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变式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41-02
前言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制造条件,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激情,重点去培养学生对问题的不断探索研究,确保学生可以灵活地利用数学思想,进而更好地处理问题。
一、变式教学概述
1、变式教学的内涵
变式教学就是指将变式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变式的方法来教学称为变式教学。变式是什么?依据现有的相关定义,可以对其作出分析,变式是指问题情景的变幻,或者运用思维角度的变化,来确保事物最后本质不变的情况下,来改变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过改变可以获得不一样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表达方式使得事物有着相类似的属性,这些变换所得到的一系列的不同的表达方式成为原来的事物的变试。
2、变式教学的优势
在教学之中,变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明确学生以后发展的方向,实现学生不同的需求,变式教学通过各种不同的变式,将知识面进行扩大,把知识的深度进一步的扩大,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倡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变式教学,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能够更加的契合。
变式教学能够将知识全面的、多角度的展现给学生,从而可以使得学生可以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各种联系和区别,以便能够同化、迁就,变式教学可以很好的检测出学术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学生的课堂目标完成的状况。
变式教学要从基础的知识入手,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把比较容易掌握的基础知识放倒前面,逐渐的扩大知识点的难度,这样,既方便学术掌握学习的基础知识,又使得学生可以很好的发展到有难度的知识点,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机會到乐趣。
二、小学数学变式教学的呈现形式
1、概念性变式
教师可通过创设适当的“概念性变式”,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概念:由抽象到具体,由具体到一般,逐步的排除其他事项的干扰,进一步体现出实物的本质等,采用这样的变式教学,能够更好地使得学生去理解物质的本质属性,从而建立起亲的概念。
2、过程性变式
“概念性变式”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获得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20世纪80年代初,顾泠沅教授将教学变式从概念教学推广到活动经验的教学。数学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层次性,也可以表现为某种活动策略或经验。“过程性变式”的主要教学含义是指,在数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有层次的推进,使学生逐步形成概念或解决问题。
三、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基于教材情境的变式教学
在教学的时候,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使得学生能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使得其可以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这也将收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的同事,为了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具有一定梯度的变式试题训练。
例如:我们在教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决问题》,出现这样的题目:一辆客车、一辆轿车由上海发往宁波。客车平均每小时行92千米,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8千米。
(1)客车先18.4千米后轿车出发。轿车开出多少小时后才能追上客车?
(2)客车比轿车早开0.2小时,客车平均每小时行92千米,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8千米。轿车开出多少小时后才能追上客车?
这两道问题都是追击问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客车第一段路程+客车第二段路程=轿车路程”,可是它们的情境不一样,第一题是“客车先行18.4千米,然后轿车出发”,第2题:“客车比轿车早开0.2小时”,学生需要把题目的情境理解清楚才能进行练习,学生通过练习,深刻理解了追击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有所提升,情绪也更加高昂,对与问题也更为积极主动了,懂得开动脑筋了。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更为浓厚。
2、基于教材例题的变式教学
我们在讲解四年级下册P61-P62一课中,首先出示“城区图”,请学生说说城区图上的哪两条马路是互相垂直的,为什么?谈谈有什么新的发现?(图上的两条马路垂直于同一条马路)为讲平行做准备;再则,将其过渡为长方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长方形里面你可以发现哪两条边互相垂直呢?垂直的原因是什么呢?又有哪两条边共同垂直同一边呢?
举个例子来讲,边a垂直边d,边b垂直边d,那么边a与边b都是垂直边d的。教师发问:像图中“边a和边b都垂直于边d”,我们可以称作什么?怎样表示?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马路之间的关系,再在长方形中寻找两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归纳得出:如果相交成直角,故而这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若是这两条线共同垂直于相同的一条线,所以结论就是这两条线互相平行。
教师与学生一起把相似的几个例题列举在一起,从而寻找他们之间的相似点和类似点,然后走某一个例子出发,演变成一系列的类似问题,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而提高授课效率。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来自于生活实际,又运用于生活实际,整个过程都是把两个差异明显的问题对比起来讲,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3、“小数乘法”的变式教学
咱们今天就借用长方形长、宽与面积的计算关系来学习小数乘法,可以吗?看大屏幕,求一个长方形面积,长度单位是厘米,我们在方格图当中给大家两个数据,阴影部分长3厘米,宽2厘米,谁会计算它的面积?列算式并说出结果。
学生:3乘2等于6平方厘米。
教师:如果变化一下数据,提高一下难度,还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学生:2乘1.5等于3平方厘米。
教师:孩子们,其实这已经是一道小数乘法题了,对不对?其中一个因素是小数,他说得3,对吗?
学生:对。
教师:你是怎么得出来的,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学生:我采用数方格的方法,下面的两格合并起来是一格,上面有两格,所以一共是三格。
教师:他通过数方格的方法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看来方格帮了我们的忙。那么还有其他方法吗?
…
這个教学片段也很好地体现了变式教学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是想通过变化来引导学术更好地学习数学,其中,教师一步一步的变化,是的计算面积的条件是多变的,从而使得学生逐步的通过之前所学的知识来更好地就是你出阴影部分的面积,这就能够很巧妙的过渡到了教学的主题,而且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小数乘法的机会,它充分的跳动了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还是得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后不会轻易忘记过去所学的计算方法,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变式教学不仅仅可以使得小学课堂变成一个很好的教学环节,还可以使得其成为一个复习的关节、巩固的环节。
四、结语
基于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现状以及心理内心追求为小学数学学科整理依据,推动小学生进一步深入的关注了解小学数学这一学科,同时深刻解析小学数学在教学活动之中的内在组成,使小学生的逻辑、演绎推断以及运算素养得以培育。
参考文献:
[1]董卫国.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J].学周刊C版,2014,(2):144-145.
[2]顾丽丽.《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74-75.
[3]孔秀,宋乃庆.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现状与反思——基于“国培计划”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调查[J].课程·教材·教法,2013(2):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