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

2017-05-05伍锡如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中国制造人才培养

【摘要】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我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设现代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我国由制造大国跨入制造强国行列,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综合国力指明了方向。实施中国制造 2025,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如何快速有力的对接中国制造2025,服务中国制造发展,更好地发挥高校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改善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中国制造 自动化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2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17-02

1.引言

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开展第四次工业革命,其主要是综合了物流网技术,信息化与智能自动控制技术来帮助进行相应的加工与合成,为了赶上这一次新型工业化潮流,我国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规划。同时国务院也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文件,以便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起到相应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其核心思想是加速推进我国制造行业的全方位创新,尽快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蜕变[1]。为了实现与此相关的目标,首先就需要进行制造业高端人才的培养。

2.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新要求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思想就是智能制造,这是制造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势所趋。中国制造2025便是在此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未来,工业生产将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其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产品多样化极大提高。不同于传统的制造技术,人在生产过程中逐渐超越机器将处于核心地位。制造过程不再是企业单方面的行为,而将实现横向和纵向的集成,传统制造业对生产过程中上中下游的界限在这里变得难以区分,生产过程中主要利用到相应的端到端的工程数字集成处理模式,此外还要满足相应的定制化,个性化要求。因而中国制造2025对对制造人力资源的要求显著提高,具体情况如下。

(1)可以利用智能生产系统来满足大部分的生产要求,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简单地操作者转变为设计和监管者。在工作职能和内容转变情况下,对其相应的要求也随之改变,主要是应具有较强的分析思考与判断能力。

(2)产品生产流程开始表现出,特殊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且原来的批量化生产模式也将改变为个性化小型化的模式,产品的形态也和生产者紧密相连。

(3)中国制造2025具体规划了十个领域的突破和发展目标,各领域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与之相应的高端制造业人才。不过这种人才还同时应该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可以熟练的对相关的机器进行操作,并可以熟悉使用相应的软件工具。

中国制造2025对未来我国的制造业人才培训目标也提出了相关要求,这就需要相应的人才教育方法和模式与这些目标相适应。为此在对人才进行学历教育时,应该做到如下要求:

(1)向着智能制造的思维模式转变。根据这种制造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现状设立对应的培训模式与计划,并且对相关的人才进行制造业基础普及教育。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相应智能制造思维模式相关的教育。

(2)适当的安排相应的高校智能制造实践和工厂教育。可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会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此外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也可以减少相应的知识学习时间,并避免出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脱离的情况,可以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由于这种学习和应用的背景一致,因而相应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且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针对性的学习,而不是盲目的学习无用的知识。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相应的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项目以及与此相关的学科比赛等,这样也可以起到相应的非正式学习检验所学效果的目的。也有利于促使这些学生积累相关的能力和经验[2]。

3.对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

自动化专业是工科中的主要专业,其培养的人才可以较好的满足相应的制造加工业要求,为提高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也有重要意义。自动化专业和其他专业也有密切的关系,其属于跨行业专业。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涉及到很多专业,因而就需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来满足此方面的跨专业性要求。

《中国制造2025》同时还对工业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规划,也就是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与此相关的措施主要有:重点研究与此相关的发展战略;促进智能制造之类装备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综合利用各领域的先进工具,开展基础物质条件建设[3]。

根据此方面的相关要求来培养满足自动化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目前自动化教育中需要主要解决的问题。

3.1 重组教学内容,突出自动化背景

近年来,很多高校也对相关的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总体上看调整模式主要有:一是强化学生控制理论的基础,根据实际的学科建设相关情况而适当的增加了自适应控制、系统识别、和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增强学生搜索和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相关嵌入式系统知识;三是结合自动化技术的具体需求,对原来的專业知识进行了相应的补充,例如大幅度增加了智能楼宇和机器人技术。这些完善主要是进行了相应内容的简单补充,还很少从层次与体系角度进行深入的整合。科技发展的越快,需要融合的知识越多,因此,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应当与科技发展的需求融会贯通[4-5]。

3.2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中国制造2025》中对未来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众多新技术提出了要求。具体如全面推进基于绿色、智能、协同等原则的设计技术。重点对相关的关键技术、过程集成设计等技术进行重点讲述,并阐述其中的相互关联[3]。

目前的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这些新技术的需求。具体表现为相应的原理和技术还没有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相应的教学知识点也没有提炼出来,也没有设计出与之相应的教学体系。因而很有必要进行此方面的改进和优化,以便满足新技术的要求,同时围绕与此相关的技术来进行专业设置。

3.3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环节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提高其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在教学系统中具有开放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学生在参与教学实践中掌握必要的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因而高校需要满根据此方面的实际需要建立教学实验基地,或者和校外公司联合设立培训实习基地,这样也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4.结束语

中国制造2025的终极战略目标是推动我国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与之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的支撑,这就需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有创新性综合能力较强的制造业人才,以此来为实现这种智能制造目标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丽娟.“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探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5(6):40-43.

[2]周海银.高等教育如何适应“中国制造2025”[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119-124.

[3]苏学满,孙丽丽.“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业人才的新需求[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2):64-65.

[4]吴晓蓓.《中国制造2025》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5(8):9-11.

[5]李拓宇,李飞,陆国栋.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7-23.

作者简介:

伍锡如(1981—),男,湖南娄底人,博士,目前主要进行机器人控制,智能控制以及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自动化专业中国制造人才培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