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春常见牛病的防治探讨

2017-05-05符致篡孙文智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

符致篡+孙文智

摘 要:养牛业作为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甚至成为部分养殖户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养殖户所面临的牛病问题也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部分散养农户缺乏对牛病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于牛病的发生缺乏专业、有效的预防措施,甚至于牛病并发也任其自由发展,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出现蔓延,致使牛病愈演愈烈,牛群中相互交叉感染,导致养殖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着重分析早春常见牛病预防措施,希望提高牛病预防效果,为养殖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早春常见牛病:预防:措施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畜牧业的繁荣与发展,散养农户通过养牛增加家庭经济来源,但农村地区无论是经济、文化、技术水平与城市相较都差之甚远,散养农户对牛病知识的掌握更是少之又少,这些不利因素都给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一定限制,不仅给个人家庭经济收入带来影响同时不利于我国养殖业发展,基于此,认识和掌握常见牛病的预防措施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我国养殖业牛病现状

在我国畜牧养殖业中,以养牛为例,牛病发病率增高、牛病种类增多是我国畜牧养牛场所面临的主要现状,冠状病毒、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口蹄疫、副结核病等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几种常见牛病类型,但就各国牛病的发生情况来看,各国牛病多有差异,单就我国牛病情况而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对我国养牛业构成主要危害的两种重要疫情,呼吸道症状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主要临床症状。通常情况下,脑炎多发于未成年的小牛,生殖道粘膜坏死则多见于母牛,妊娠期母牛一旦患上生殖道粘膜坏死极易导致死胎或流产,侵入牛体内的该种病毒具有不明显的潜伏感染特点,意即病牛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内甚至是终生体内都携带该病毒。其次,养牛业中长期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肢蹄并与繁殖障碍发病率的不断攀升,肢蹄并具有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等特点,牛群一旦并发该病会直接导致牛泌乳量降低,牛群繁殖率下降,甚至出现运动障碍,该养殖场或散养农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非传染性与传染性是牛繁殖障碍的主要两大病因,不论是两者中的哪一种因素均对奶牛的繁殖能力产生严重影响。另外,管理技术的进步与养殖规模的扩大,牛群摄入过多精料而干物质的摄入过少,使的牛营养代谢病的发生率提高。

研究发现部分牛传染病对人类也有一定的感染能力,使得牛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明显增多,常见的牛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包括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病菌等,其中以结核病表现最为严重,据有效数据统计13%左右结核病患者的病原菌来自于牛分支杆菌,我国结核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叉传播。

牛病种类复杂多样,常混合多病原,一定程度上促使细菌抗药性增强,临床中疑难病症的病例发生率提高。临床中普遍存在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犊牛腹泻、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是多病原混合感染的典型病例,子宫内膜炎与牛乳房炎的常见病因多达二十几种,细菌耐药性增强与耐药菌株的增加,使得多重耐药的情况更加严重,为牛病的诊治增添难度。

二、常见牛病与防治办法

牛结核病:由结核分支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疾病牛结核病是一种具有较高传染性的流行性疾病,其传染性不受物种种类、季节等限制,一旦传染开多种动物物种均可能受到侵害,就家畜而言,奶牛是该疾病的常见传染对象,牛患上结核病早期并无显著的临床症状,其次患病器官不同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各有差异,牛群结核病最为常见的就是肺结核,患牛长期顽固干咳是主要临床表现。综合性防治是牛结核病的主要预防措施,主要做法有①加强饲养管理,对可疑病牛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为病牛群设置专门的分娩室,将新生犊牛与其他牛群分开圈养;②改善圈养环境,定期打扫、清理、消毒牛棚,保证牛群食槽干净整洁,确保草料卫生标准达标;③对于刚出生的犊牛采用2%-5%的苏儿进行消毒处理后接受3次以上检疫,检疫表现为阴性且无临床症状后方可放入健康牛群中饲养。

犊牛腹泻:2-7d的犊牛是腹泻的高发对象,犊牛腹泻属肠道感染疾病,初春与秋末是该病的高发季节,该时间段内病发率高,犊牛病情进展快,相应地死亡率也较高。消化不良与感染性腹泻是犊牛最常见的两大腹泻类型,犊牛发病初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排泄黄白色、粥样的臭味粪便,伴随发热,体温最高可达约41摄氏度,嗜卧,经肺部听诊显见干性锣音,

患牛排泄水样、或胶冻样带有血块或血丝的恶臭粪便。患牛发病后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下陷、皮肤缺乏弹性、脱水等。预防措施:①加强对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注重改善犊牛饮食与生存环境卫生,一定要注意保持牛圈通风良好,定期对牛圈、食槽、角落等进行消毒,集中处理牛粪,保持牛圈干燥;②选择初乳喂养新生犊牛,利于犊牛抗病能力的提高,因此,做好母乳防污染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为获取高质量的初乳首先必须将泌乳母牛的乳房清洗干净。③合理把握犊牛腹泻的发生时期,做好高发期药物防治工作,在犊牛接受哺乳的第一次予以犊牛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至哺乳第三天为止,以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生率,临床中可采用庆大霉素、氟哌酸、磺胺嘧啶、硫酸卡那霉素等治疗犊牛腹泻,与此同时予以犊牛适量的液体补充。

消化不良:急、慢性消化不良是消化不良症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牛消化不良变现与所食草料具有很大关系,牛群长期食用不易消化、坚硬、劣质食物是导致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病牛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或食量减小,卧立不安,采取减压治疗将牛体内气体逐渐排出体外,促进瘤胃内有害物质的尽快排出。

伤寒性感冒:早晚温差或季节交替变化,风寒侵体极易导致牛患上风寒性感冒,伤寒性感冒患牛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道感染、羞明流泪、精神状态差、咳嗽、呼吸困难、起病早期有澄清透明水样鼻液,后期则为灰白色浓稠鼻液,耳尖与四肢末梢发凉,发热等症状。针对该疾病使用荆防败毒散治疗,药方见表1

将上述方药研磨成末,使用温水冲调,一次灌服,2剂/d,连续服用2-3d。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牛的饲养管理,及时为患牛补充适量的水分、维生素、营养,其次,加强对患牛的防寒保暖。

风湿病:晚冬早春风寒侵袭后牛极易患风湿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脉搏加快、发病初期患牛的体温可达40-41.5摄氏度,四肢及腰部肌肉发生肿胀,伴随关节热痛。针对牛风湿病临床治疗中采取静脉注射10%(200ml)水楊酸钠溶液+5%(300ml)小苏打溶液,当然也可以使用碘化钙或溴化钙代替水杨酸钠溶液,治疗一个疗程(1疗程=7d)。

三、结语

提升对常见牛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研究,在当前国内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不仅影响着养殖场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对全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健康状况都有着深远影响,养殖农场加强对养殖场所与喂养饲料的管理工作,是有效降低牛患病的直接途径,对于已经患病的牛群,养殖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或相关治疗方法,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避免病牛疫情的大面积扩散,与此同时,提高养殖场饲养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仅促进牛群健康状况得到一定保障而且促进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总之对于牛类常见疾病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量降低牛死亡率及病毒传播,是保证养殖场经济效益不受影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树青.牛病传染流行过程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3):84-84.

[2]杜玲利,郝晓芳,秦外,等.牛冬春季节常见流行疾病的诊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4):96-97.

[3]刘强,商明明,隋阳.新生犊牛常见病的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1(3)33-34.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