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调研报告
2017-05-05周志强
周志强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在有效防控病虫危害,夺取农业生产丰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县农业复种指数高,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频度也较高,农药包装废弃物经年累月越来越多,不易降解,已成为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源之一,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构成了一定威胁,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根据市执法支队关于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有关要求:要重视和研究解决农药包装物管理回收工作。我队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借鉴先进县市的做法,提出推进农药包装物综合治理的建议措施。
一、我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的基本情况
1.近年来,通过组织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和统防统治,农药使用量及其包装废弃物呈减少趋势。其中约10%农药包装物由废品收购站回收;大部分使用小袋包装的农药由于经销渠道、回收体系不完善等原因,或集中堆放等待处理、或丢弃田头水沟、或作为生活垃圾处理。通过调查和推算,全县每年新增农药包装废弃物约50万只。
2.我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的现状。总体而言,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支撑不足、财政投入欠缺,覆盖全县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一直没有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明显滞后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要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基本处于无人管的状态。
3.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政策法规不完善。二是回收处理责任不明。三是环保配套设施不完善。四是回收处置成本高。五是群众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二、构建农药包装废弃物综合治理体系的思路和重点
当前,我县在农村生活垃圾、医疗卫生垃圾等方面均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回收处置体系,但农药废弃包装物综合治理却相对滞后,影响了农村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要把农药包装废弃物综合治理作为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全面有序推进。总体思路: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与农业面源污染和水环境治理紧密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联动,采用“农药经营单位折价回收、有资质的环保单位规范处置”的方式,构建政策支撑、回收处置、组织监管体系,通过努力,达到农药使用主体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乱扔乱弃现象基本杜绝,农药废弃包装物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回收率90%以上、处置率100%的目标。
1.构建政策体系。根据国家环保、农药管理等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台实施细则,从政府层面强力推动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处置工作,真正使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在处理农药废弃物方面有章可循。
2.构建回收体系。有效回收是废弃农药包装物治理的基础和关键。一是明确回收责任主体。实行属地管理,回收责任主体为回收区域所在地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各乡镇(街道)要制订实施方案,落实专人负责,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运输中间环节,各乡镇(街道)要与农资批发经营单位签订委托回收协议,开展各自辖区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宣传培训、回收归集、检查考核等具体实施工作。二是明确回收实施主体。回收区域内各农资经营网点为回收实施主体。农药经销商在农药销售前必须对所售农药加贴标记,做好农药进销和包装物回收三本台帐,做好各自销售的农药产品包装物的回收工作,并做到回收数量与进销售台帐一致。
3.构建监管体系。监督管理主体为各县(市、区)政府,定期检查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的进展和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农业部门负责回收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环保部门负责无害化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搞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的建议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置具有明显的外部正效应,应列入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建立县级政府负总责,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市场化运作,农民主动参与的运行机制。注重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坚持试点先行、统筹推进,努力形成政府部门和生产经营主体齐心推进的共识和行动。
1.提高认识,形成治理共识。农药包装废弃物主要包括塑料瓶、塑料袋、玻璃瓶、鋁箔袋等,其经过长期积累,分布广、数量多,不易降解,造成严重的污染。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影响植物在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吸收;在耕作土壤中影响农机具的作业质量,破碎的玻璃瓶还可能对人畜造成直接伤害;包装物中残留农药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等造成直接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长期和潜在的危害。动员农药生产企业、经营者、使用者共同参与,形成“清洁田园、爱护家园”的治理共识。
2.试点先行,统筹推进。可选择1—2个乡镇先试先行,加快环保处置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按时全面推开。注重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坚持以“农药经营单位折价回收、有资质的环保单位规范化处置”为主要方式,可采取依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等方式,构建符合当地实际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置体系。
3.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县级政府应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予以全额保障。将环保处置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列入政府项目补助。通过建立严格的台账制度和绩效考核,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使用绩效。
4.明确责任,加强组织落实。建议县政府成立以农业、林业、环保、财政、供销社等部门组成的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全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强化社会监督,鼓励村组之间、村民之间开展监督,及时举报和纠正随意丢弃或不合理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的行为。
5.推广科学防治,促进源头减量,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加强对农民科学使用农药的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水平和环保意识,减少随意丢弃。严格农药经营许可制度,鼓励农药连锁经营,完善回收处体系,提升回收效率,降低回收费用。推动农药生产企业开发使用绿色包装和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