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街道名木古树的现状调查及名木古树的保护
2017-05-05段春梅
段春梅
摘 要: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是活的文物,素有“活化石”、“绿色文物”的美誉,也是风景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科研,生态,观赏和科普价值。
关键词:名木古树;问题;历史;环境;保护;方法;措施
名木古树是经过自然界严酷磨练,生存竞争而保存下来的“老寿星”,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它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和村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国,都有在村旁或房前屋后种树的习俗,这些数,被村民称为“风水树”,大家都认为,一个村庄的“风水树”长势旺盛,枝繁叶茂,就预示着这个村子人丁兴旺,财运发达,这些树是神灵的化身,是不能砍的,所以,在很多地方,都有许多生长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大树,这些大树,不但起到了防风固土,美化环境的作用,也是这个地方,乃至这个城市歷史的一部分。但在现在,这些古树正面临着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为的影响,让一些古树陷入衰老和濒临死亡的境地,因此,如何因地制宜的保护古树名木成为了首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与丹霞林业站领导从2012年8月开始,用了几个月时间对丹霞镇的古树名木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发现丹霞镇的古树存在着不少问题。现报告如下:
一、古树名木的现状调查
1.丹霞镇的地理概况:丹霞镇地处仁化县城中南部,是仁化县城所在地,也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辖区面积227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其中农业人口2.2万,辖13个村委会,2个农场,森林覆盖率58.8%。锦江河自北向南穿过,国道106线,省道323线贯穿全境,境内的丹霞山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2.普查的范围,内容及方法:普查的范围:丹霞街道全境内的古树名木,重点是有挂牌的。普查的内容:古树名木的资源数量、种类、分布等现状。普查的方法:逐一调查测量,现场拍照、登记。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丹霞街道境内共有挂牌的古树109株,古树群落11个。其中润楠1株,红锥1株,冬青5株,白玉兰1株,木荷2株,木棉1株,细叶榕29株,香樟69株。在这109株古树中,有一级古树3株,二级古树23株,三级古树83株,它们大多生长在偏远的农村,有许多都长势一般,有的甚至较差,在2012-2013年两年的时间里,就有5株古木死亡。这有古木自身的衰老原因,更多的是环境和人为的影响,笔者看到,在许多村子,古树下成了村民倾倒垃圾的场所,甚至还倾倒有不少建筑废料,把古树弄得伤痕累累,奄奄一息,有的村民在古树下还盖起了房子,把好好的一颗树锯胳膊锯腿,只剩半条命,叫人看了真可惜。这些情况都反映了我们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缺乏,对古树名木的作用和其内在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没有意识。
2.古树名木的衰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1)树木自身衰老,生命力减弱。随着树龄增加,树木生理机能逐渐减弱,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越来越差,不能满足地上部分的需要,树木生理失去平衡,从而导致部分树枝逐渐枯萎死亡。如大岭村有一棵生长了500年以上的榕树,径围达1100厘米,据说是广东第三大的树,但是在2013年5月8日的一场大风中,轰然倒下了,就是由于年龄太大,生命力减弱的原因。
(2)立地条件差,营养面积小。一些古树分布于丘陵,山坡,墓地,悬崖等处,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营养面积小,随着树体的生长,汲取的养分不能维持其正常生长,很容易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而衰弱甚至死亡。如在水南村公路边有一棵古树,由于人们建房子,把它周围的泥都挖走了,只有这棵树突兀地立在一个土堆上,又不好看又危险,担心它什么时候会倒下。
(3)树干周围铺装面积大,土壤理化性质恶化。人口密集的地方,地面践踏频繁,致使土壤板结,通气不良,有的树干周围铺装面积过大,仅留下很小的树盘,影响了地上与地下的气体交换,使古树处于透气性极差的环境中。另外,土壤污染日益严重,人们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水泥,石灰等,导致土壤酸化、盐碱化,理化性质变坏,加速了古树的衰老。在人口密集及过往车辆多的地方,就有这种情况,人们为了使道路或地面宽阔干净些,就把树底下用水泥铺平,往往铺得不留一点空隙,让树木禁锢在小小的圈子里,无法呼吸。
(4)病虫害,鼠害危害严重。由于古树年龄大,树势减弱,易遭病虫害侵袭,比如樟树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容易遭受蚂蚁的侵害。另外,鼠类对树根的啃食也加剧了其衰老的速度。
三、古树名木的保护
1.保护好古树名木的必要性。古树指生长了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往往也超过百年,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是活的文物,素有“活化石”、“绿色文物”的美誉,也是风景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科研,生态,观赏和科普价值。
这些古树历经风雨,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一棵百年的大树,一般冠幅较大,通过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可以使空气产生对流,形成一个局部的小气候,阴凉通风,成为附近居民乘凉,娱乐的好去处,在我们的观测过程中,经常见到人们聚集在树底下,或在打牌下棋,或在品味一壶老茶,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呈现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些古树还是珍贵的品种,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古树也为研究自然史提供了主要资料。
2.保护古树名木的管理措施
(1)建好数据库。对所有古树名木进行拍照,并做好分类汇总、编号建档、保管的工作,使古树名木的数据进入信息化档案管理。
(2)出台新举措。要建立古树名木的长效管理机制,对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和养护及保护措施作出具体要求,禁止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巡查,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采挖、移植、买卖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行为。
(3)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把每一株古树的坐落、树龄、树名、学名、科属、保护级别、立牌时间,管护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管护电话等内容进行详细的登记,对有特殊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附文字说明。针对每一株古树的实际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培土、浇水、施肥、防虫治病、枯枝修剪、建立围栏等具体养护措施。根据就近管护的原则,确定村组干部作为管护员专门管护。
(4)加大对古树名木的宣传力度。每一株苍天古树,背后都有一段风雨沧桑的历史,同时也凝结着生态、人文等方面的价值,是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逢会必讲、更新古树名木保护牌等多种形式加大古树名木宣传力度,挖掘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将古树名木保护作為一项社会性、群众性的工作,结合普法教育进修宣传,严禁采伐,迁移古树名木。从而使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到保护古树名木的行动中来,更提高了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3.保护名木古树的技术措施
(1)清除竞争植物。植物群落中,不同植物之间以及不同的植物群落间要争夺光、水、养分以及地上、地下空间,因此,要清除古树树冠投影下生长的乔木、灌木及杂草,以保证古树生长所需的营养空间。
(2)改善土壤环境。打孔,对板结地面打孔,或树冠投影下的地面覆盖由植物材料组成的碎木屑,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蓄水能力,碎木屑自然降解后持续供给古树养分,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动。
换土,深挖0.5米,把原来的旧土与沙土,腐叶土、大粪,锯末、少量化肥混合均匀之后再填埋其中。
(3)加强古树名木的水肥管理。灌水,每年春季4-5月份灌水2-3次透水,11月末或12月初进行冬灌,对生长在地势低洼地段的古树,修建排水沟及地下渗水管网。
施肥,通过对古树周围土壤的分析结果确定施肥种类,根据古树的生长需要进行施肥,对于生长较健康的古树,在根际以施厩肥为主,对树势较弱的古树,以树干滴注液态肥为主。
种植固氮植物,在人流量较少的古树地表种植豆科植物,如苜薯,为古树扶壮创造具有丰富营养物质,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通气性能良好的立地条件。
(4)开展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古树容易受病虫害侵害,因此,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推广和应用以低毒无公害的生物农药为主,定期检查,适时防治,合理使用农药,注意保护天敌,减少环境污染等措施,开展古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增强树势。
每一棵古树,都是一个生命,每一棵名木,都是一段历史。丹霞山别传寺边的一棵“同心树”,聆听过多少恋人的誓言,胡坑桥边的那棵大樟树,长征时红军从它的身边走过,县城中心的一棵大榕树下,是多少老人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文峰塔边的大榕树,更是见证了仁化如何从破旧走向繁荣美丽......一棵棵的大树,和一群群快乐幸福的人们,构建了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画面。
爱护古树名木,就是尊重生命,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