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道无近功 大器必晚成
——张波书品探微

2017-05-05窦庆勃武汉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4期
关键词:张波规矩古人

◆窦庆勃(武汉)

王道无近功 大器必晚成
——张波书品探微

◆窦庆勃(武汉)

书法家张波

张波,1977年出生,武汉江夏人。现为《书法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流印社秘书长、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武汉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多次担任全国大型书法展赛评委,先后任《荆楚书道研究》《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湖北文艺发展研究》等省部级艺术项目课题组成员。著作《积跬点滴集》获第25届全国“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银奖,出版《翰墨丹青——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第三辑)张波》作品集。

书法本是最讲究规矩的,何谓规矩——顶天立地,浩然正气。古人早已为我们立下了此等规矩,而现代人没能守住,并且乱了规矩,甚至坏了规矩。

规矩不存,大法不传,大道必衰,这是天律。

世人皆明“书者,心画”之理,然而,能巧言者千万众,真善书者难常有。

静思之,真善书者,魏晋不过钟、卫、二王数人,大唐不过欧、褚、颜、张、素数人,宋亦不过苏、黄、米而已,而其中又有高下,可见,书之神髓,只能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这亦是天律。由此而论,千百年后视今天,能有一两人汗青垂名,可矣!

然,真书家毕其一生,必争其一二之位。既然傅青主、王觉斯能在大唐数百年后再树草书高峰,说明古人之路并未走完,也是不可能走完的,未来也一定会再现新的高峰。当代浮嚣日涨的书坛,本就是历史之必然,人心之常态,若混迹其中,或侧目太久,便乱了自家方寸,为智者所不为。

先贤们走的是大道,今人皆在小道上蜂拥踯躅,不亦惑乎?张波与余皆认同此理。

与张波一起共事,一日不谈书便觉枯涩,相交日久,多所互进。每每赏会其书,我都会以古人与其相较,砥砺会心,憧憬将来。圣贤经典是高峰,攀越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超越。我看重张波之书,非谓他已达到了怎样的境界,而在于其对书法深邃的卓识和夸父逐日般的刚毅之志。其思想、其书境,或暗合古人,或有古人未及处。路走对了,大成就只是早晚。

窃以为,读懂张波书法有三难:取法高古,气量弘大,一难;独行于世,不媚于俗,二难;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三难。

一难者,取法不高,急功近利者,必心量气格局促。张波深明此义,法篆,非商周不宗;法隶,非汉前不取;法草,非章简不汲。于是,出手便浑脱,落笔便苍劲,表现出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成熟与老道。

二难者,以身委形于熙攘之繁华,心则远遁于寂然山林之上,动静之际,从容往来。故其书,静若山安,婉转流长者有之;狂澜潮涌,山惊浪奔者有之;缤纷落樱,飞雪散花者亦有之,读之快然,引人入境。

三难者,天降大任,有感于斯人,寄之愈高,苦之愈深。书之道,小者,视作闲情逸趣,能日久坚持已非易事;大者,则视之生民立命,非勇者不可为。张波诚属后者,以其愿大,天道更以坚忍之苦加诸其心,增益其所不能。于张波言,书之途,即是探险,探过千番境界,忍过万般滋味,笔下方有天地鬼神惊泣之功。古往今来,凡能“忍”者成大事。工作因缘,余日伴其侧,深知张波担荷之巨,其书多为夜半黎明时挥就,其中甘苦,只有天知,地知,他知。余每有所览,常见其新异之处,足可揣度其坚忍之力、发心之大、规矩之高。

题隐雾亭 草书 张波

张波的书法语汇是极具个性化的。展厅中无论多少件作品,无论距离远近,他的作品总能被最先辨识。深层原因,不是他能与今人合而不同,而是做到了与古人合而不同。更本质的是他从不刻意求新,纯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使然。落笔便与人不同者,自古以来,不是奇才,即为雄才。

古人书法,有其长,亦有其短。如黄庭坚大草,单字结构最与前人不同,然而整体看去,其殊异处,显然太过理性与个性,此正是其与颜真卿差距所在。故黄之书法,可多看,却不可多临,因为无人能出其框囿。世人多赞黄庭坚波势之诡异,赵子昂亦取其一瓢饮,看似其韵无穷,实则多所造作。世之所好,张波独不取,且反其道而行之,凡波磔处,能行者必以迟涩之笔应之,能放者或藏而不露,或以更大气魄出之,变化之奇,非可臆测,并尽得自然之趣,破法与立法之间足见张波之才具。总体上两相比较,流美,张不及黄;自然,黄不及张;巧思,张不及黄;雄浑,黄不及张;精到,张不及黄;格局,黄不及张。故张波之书,若能进一步敛锋芒,增静意,养文气,假以时日,越黄迈素,不是没有可能。

以上仅举一例,即可窥见张波书法之一隅。总之,取古之长,避古之短,唯深识书者方能若此,于此,张波智慧具足,勿需多论。

历代大师,以其世代忠良、大无畏之精神树立起书家崇高之身份地位。现在,如何大力挽狂澜之即倒,重新捍卫这一荣耀,这才是张波日思夜想的大问题。

张波曾多次感叹古人“人品即书品”之论确为真实不虚之语。人品不立,书品便无所附依。具言之,书品之核心即是书德。书德是自足、自德、自尊,不取悦他人,亦不取悦自己。取悦他人不会真诚,取悦自己不会明智。所以说“非人磨墨墨磨人”。书人有德,对书如对长辈,临几挥运如行礼,分寸到了,敬意到了,书德才能落到实处。书之真功夫都是独处得来的。真书人必是神交天地,气渺王侯,有从容开阔的风度。张波之书,此等气象不难寻觅。

有人说,“不好不坏是常态。老天往往让真才隐遁,成就庸才,是天之常道。庸才的特点是大而化之,似是而非,庸才遍野,积非成是,书之技艺就失真了。而更为严重的是,庸才易失德,天才更易失德。庸才止步不前,天才走入岐途。有点才华的人都喜欢标新立异,功力上无法超越前人,就从创意上超越,另走一路,巧得大名。大名有魅力,可以颠倒众生几十年,甚至得享身后名”。庸才自不必多说,痛就痛在天才的陨落上。可以说,当代书坛的种种迹象,全完印证了这段话的客观性。举目可见,多少所谓的年轻后起之秀过早地享有大名,张波则直言不讳,此等绝非幸事。诚然,中国传统诸艺,过早出成绩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过早出成绩而拿后半生的成就换,更不值得。出师过早,技艺不可能精湛。年纪渐长,难以真功夫立足,只有以取巧、魅惑来补充,赢了一生浮名,却坏了一世的风气。古者尚有可尊尚之明师相标榜,今者早已无泰山之尊以震世。黄庭坚曾明确告诉其子,大意是“我和苏东坡都不行,我俩是才子字,随手出新,年轻人一望倾心,但这点新意靠不住,偏离书法根本,后人会说我俩怪诞。”当今书坛不幸被黄庭坚所言击中,真的是聪明者大有人在,被聪明误者更不乏其人。每每论此,张波总是一脸无奈,能做的,是不待他人,唯待自己了。

王道无近功,大器必晚成!以张波之沉静、坚忍之功,加以过人之天赋,大器之成,指日可期!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十手所指,吾身安可自欺。”

最后拈出此句,与张波共勉之!

浣溪沙 草书 张波

秋声赋 草书 张波

繁荣文艺的意见选录 隶书 张波

李白诗 行草 张波

沁园春 隶书 张波

骏马杏花联 隶书 张波

猜你喜欢

张波规矩古人
入木三分
好玩的古人
Best fight
古人怎么洗澡?
“按规矩办”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南城秋意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