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剑麻组培苗在印尼(热带地区)培育关键技术

2017-05-05庞生傅清华覃立胜杨通元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育苗技术

庞生+傅清华+覃立胜+杨通元

摘 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剑麻组培苗,并输出到国内外等各地培育种植。本文主要是以印尼引进剑麻组培苗,育苗大棚建立、移植机质准备、苗床整理、移植方法、移植后的管理、密植苗出圃(一级密植圃),以及疏植苗的移植、移植规格、移植后的管理和疏植苗出圃(二级疏植圃)等一个完整的实际育苗操作过程为依据,探索在印尼(热带地区)培育剑麻种苗关键技术,即以剑麻组培苗引进为源种,通过一、二级苗圃培育出健壮、匀称、生长快、无病虫害的优良剑麻种苗。

关键词:剑麻组培苗;育苗大棚;一级圃移植;二级圃移植;育苗技术

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成功利用H.11648剑麻品种进行组织培养出了优质健康剑麻种苗,该项培育技术填补了国内剑麻组培苗的空白,属于国内领先水平。2006年起,剑麻组培苗在中国湛江、揭阳垦区剑麻组培苗己推广种植,培育的麻苗在麻田长势良好、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好。2010年,广东农垦与印尼华侨企业家合作在印度尼西亚(下称“印尼”)发展剑麻产业,剑麻组培苗也成功推广到印尼。

印尼地处南半球热带地区,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具有高温、多雨、风小、潮湿等特点;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年均温度达30℃,日间温度高达43℃,终年温差较小,无寒暑季节变化。每年只分旱雨两季,旱季明显,5月至10月为旱季,11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雨季雨量大,与国内相差悬殊。通过几年来在印尼培育剑麻组培苗,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特性,因地制宜改进常规施肥技术和种植规格探索出适合印尼热带地区移植剑麻组培苗的技术,攻破高温多雨地区移植组培苗的难关,移栽成活率高达96%,出圃率89-92%。现将在印尼培育剑麻苗关键技术作介绍,希望能够为剑麻在印尼(热带地区)种植和剑麻产业发展提供帮助。

一、一级密植圃育苗

1.建立育苗棚。在印尼剑麻育苗基地,密植圃规划建成育苗大棚21座,共5040 m2,足以供应每批次40万株的育苗任务。大棚的规格是:长×宽×高=30×8×3米,每棚占地面积为240m2。棚顶铺盖白色的薄膜和遮光率为75%黑色遮阳网,棚四周薄膜和遮阳网卷离地面1.6米,利于通风透气,棚内安装自动微喷雾,可以调节干湿度和控温效果。

2.苗床规划及移栽数量设计。苗床设计规格为:棚内设定6个苗床,东西方向,(起成6个畦面)。苗床规格:长×宽×高=30m×1m×0.15m,苗床沟:35cm,移植株行距:8cm×8cm,每苗床移植苗3680株,每棚共可移苗22080株。棚内育植的麻苗主要供给疏植苗圃种植。

3.育苗基质配置及整地。苗床育苗基质选用椰糠,需用KMnO4消毒处理。育苗基肥主要配置一定量的牛羊粪。在苗床上撒入经堆沤过的牛羊粪、磷肥、石灰和呋喃丹。每棚用量:牛羊粪960kg,磷肥50kg,石灰40kg,呋喃丹3kg。整地要求严格按照育苗苗床的规格执行,用锄头深松土块,把大块的土整细碎,土层深15-20cm,把上述配置的肥与碎土混匀,接着把苗床起成四周稍高4-5cm,中间低平的床面,再把消毒处理好的椰糠铺上苗床整平。椰糠用量:每棚铺600kg,铺盖厚度为1.5-2cm,然后用0.1% KMnO4溶液消毒苗床。

4.移栽方法。从组培苗袋中取出幼苗,把苗的头部放入干净的清水中来回抖动洗净苗根部的培养基,要小心操作,不要折断叶片和根系。然后把苗的根部浸入0.1% KMnO4的溶液(淡红色)消毒10秒钟,取出苗晾干再把苗种上苗床。种植时用长20cm粗0.8cm呈盾形的竹簽插入椰糠土层约2-3cm深处再轻轻的撬开一个孔口,再把苗的根系放入撬开的孔口,同时利用手与竹签把苗压实。要求且苗根不得露在基质外,但也不能种得过深,刚好种到根茎处即可。最后用花洒壶淋上定根水,

5.移栽苗管理。(1)光照、温度、和水分管理。印尼当地日照时数长,光线较强,苗移栽成活稳定后的生长势旺盛,因而增加多层遮阳网可克服强光直照,同时也能很好调节棚内的高温。通过验证,盖2层遮阳网比盖1层遮阳网的温度低3-4℃,水分供给一个是保证麻苗生长需要。一个是控温应用,通过棚内安装微喷更好完善了光照、温度、水分三者的平衡关系,实际操作中,主要对麻苗移栽15天后揭开第1层遮阳网,保留单层的遮阳网;75天揭除最后的遮阳网改为日光照育苗;90天揭除薄膜改为露天育苗。

(2)水肥管理。剑麻组培苗移栽大棚内15-18天后心叶萌出,这时期就开起淋0.9-1%复合肥水溶液;40天新叶成形稳定,可以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0.3%KH2PO4+0.2%N)。根据苗的长势每月可追施2-3次水肥,N.P.K 2次,每次3-4kg/棚;N:K1次,每次2kg/棚。

(3)病虫害管理。剑麻小苗期易感染霜疫霉病,表现为叶片局部出现霉烂。还有积水也容易出现烂叶烂苗,影响生长和成活率。出现烂叶烂苗要及时清理干净,适当保持土壤干爽,必要时喷杀菌剂。主要为害麻苗的虫害有黑头虫和粉介虫。防治方法:移栽后每个月喷杀菌剂1次(甲霜灵 800倍),出现粉介虫的麻株,可麻苗心部撒放呋喃丹。

6.苗木出圃。组培小苗在棚内培育5-6个月后可以出圃移植到疏植苗圃(二级苗圃)种植,出圃苗的标准为单株重223.75克,头部粗2.44CM,叶片数8片叶长35.9CM,叶宽3.45CM,根系8条。出苗前20天必须停止施肥,和适当减少淋水的次数。

二、二级苗圃育苗

1.苗圃地选择。剑麻为多年生作物,耐旱,对土壤适应性很强。在印尼肥沃的土壤都适合育苗,土壤疏松,富含石灰质,土质显中性或微碱性。苗圃地选择在半缓坡地,排水良好的地块,不宜在低洼排水不好的粘性土育苗。

2.整苗床种和种植规格。二级苗圃(疏植苗圃)备耕整地宜早不宜迟,整地后最好能晒地一定时间。耕地整地要两犁两钯,每公顷施牛羊粪有机肥8吨,石灰1.5吨。整平地后用1.9米宽的双沟犁起成苗床,再人工修整苗床呈龟背形,高25CM以上,苗床面宽约1米,长50米,苗床间宽70CM,每公顷可起苗床104床,每床可种200株(株行距50CM×50CM),在每公顷可种植疏植苗约2万株。

3.移植方法。移植前先对苗床定标(可用石灰粉)整齐,然后从一级密植圃大棚出来的苗摆放在已定好标的苗床,每个定标点摆放一株苗,要求摆苗时分级分区,同级大的种在一起方便管理。种植时先用小锄头挖小坑,再把苗头种入坑回填土压实即可,填土不宜太深,泥土压到苗头基部3CM即可。种植太深易出现烂苗或难恢复。

4.移植后管理。移植苗2个礼拜后及时查苗扶苗,对倒伏苗扶正,对缺株苗补齐。40天后抽出2片新叶以上即可追施第一次肥,宜施复合肥为主,每公顷施1吨。平时苗床小草高3-5CM时就人工除干净,苗床沟用除草剂CALALIS化除,效果好。待3个月后苗势生长旺盛,若遇到雨季,经常高温与雨水交替,麻叶容易出现叶斑病,此时期注意加强防治病虫害,喷施一些杀菌剂和杀虫药,可用75%百菌清600倍+代森锰锌800倍+25%亚胺硫磷乳油600倍可以防治叶斑病及粉介虫危害。

5.疏植苗出圃。经过8个月的疏植培育,85%麻苗基本可达到出圃标准,出圃标准:高60-70CM、叶长63CM、叶宽5.3CM、存叶片46片、株重6公斤。在种苗前一个礼拜选择晴天起苗,雨天不起苗。起苗时用口径宽10-12CM,长18CM加木柄长60CM的铁锹起苗,用木锤敲打铁锹的柄端,力度适当,避免用力过轻或过激造成苗头断口多裂痕,起出的苗头端口平(似碗底形)必要时消除基部2-3片老叶,并把苗头统一朝向,及时分级,再用40%灭病威200倍和甲霜灵800倍混合均匀喷雾,让苗风干3-5天即可运输苗供应大田种植,运苗尽量少伤叶片。

参考文献:

[1]剑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NY/T 1803-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2010.

[2]揭进,李愿平,刘伟清,剑麻组培苗移栽管理技术。热带农业工程,2010,(2):49-52.

猜你喜欢

育苗技术
杨树的育苗技术
浅析杨树的育苗技术
简述红豆杉快繁育苗技术以及管理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毕节市早实核桃实生育苗技术
栾树种子育苗技术探析
珍贵树种土沉香及其种子育苗技术
华山松良种容器育苗技术
乡土树种与国外优良树种育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