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和保护分析

2017-05-05陆怡然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8期

陆怡然

摘 要:根据调查和典型取样以及《云南植被》编目系统,可以得知轿子山的自然保护区植被有七个植被型、九个植被亚型、十六个群系和二十个群落。由于轿子山地理位置独特,存在大面积的多种原生植被类型,已经被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而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并对一些具有极高保护价值的植被进行了评价,如急尖长苞冷杉林、杜鹃矮林和灌丛等多种植被。

关键词: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保护分析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与禄劝县分界处,它主要在乌蒙山余脉拱王山山系,主峰雪岭海拔4344米,最低点海拔2260米,相对高差达2084米。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天7月正值雨季,平均气温在18.4至21.7℃中间。冬季进入干季,降水稀少,天气比较晴朗,最冷的1月份气温6.6至7.9℃之间,气候比较温暖。景区全年年均气温在13.4至15.6℃,春天秋天相连长达8个多月,與同纬度低海拔的其它地区相比,呈现出“全年无夏”的气候特征。由于轿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在高山峡谷间,地形比较复杂,再加上适宜的温度,蕴育了多种植被类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使轿子山具有了极高的生物保护和旅游价值。

一、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

根据《云南植被》编目系统中的分类方法和原则,将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系统,即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以及群落。

1.常绿阔叶林植被

常绿阔叶林有三个植被亚型,即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以及山顶苔藓矮林。

(1)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植被亚型。①元江栲林群系、银木荷林群系。元江栲林、野八角群落。

(2)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被亚型。①野八角林群系、乳状石栎群系。乳状石栎、野八角、杜鹃群落。乳状石栎、野八角、栒子群落。

(3)山顶苔藓矮林植被亚型。①杜鹃矮林。锈叶杜鹃、短鞘箭竹矮林群落。锈叶杜鹃、野八角矮林群落。

2.硬叶常绿阔叶林植被

硬叶常绿阔叶林有干热河谷硬叶常绿栎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栎林植被亚型。

(1)干热河谷硬叶常绿栎林植被亚型。①铁橡栎林群系。铁橡栎林群落。

(2)寒温山地硬叶常绿栎林植被亚型。①黄背栎林、川西栎林群系。黄背栎林、川西栎林群落。

3.落叶阔叶林植被

落叶阔叶林有暖温性落叶阔叶林植被亚型。

(1)暖温性落叶阔叶林植被亚型。①绣球林群系、杨桦林群系。绣球、杜鹃林群落。滇山杨、马樱花群落。

4.暖性针叶林植被

(1)暖温性针叶林植被亚型。①云南松林群系。云南松林、杜鹃群落。②华山松林群系。华山松、杜鹃群落。

5.温性针叶林植被

(1)寒温性针叶林植被亚型。①急尖长苞冷杉群系。急尖长苞冷杉、乳黄杜鹃群落。急尖长苞冷杉、野八角群落。急尖长苞冷杉、红棕杜鹃群落。

6.灌丛植被

(1)寒温性灌丛和温性灌丛。

①杜鹃灌丛植被亚型。

A密枝杜鹃灌丛群系。密枝杜鹃灌丛、乌蒙宽叶杜鹃灌丛群落。

B锈叶杜鹃灌丛群系。锈叶杜鹃、短鞘箭竹灌丛群落。

C红棕杜鹃灌丛群系。红棕杜鹃、小叶栒子灌丛群落。

②圆柏灌丛植被亚型。

A高山柏灌丛群系。高山柏、乌蒙宽叶杜鹃灌丛群落。

③硬叶栎灌丛植被亚型。

A矮高山栎灌丛群系。矮背栎、高山栎灌丛群落。

④高山箭竹灌丛植被亚型。

A短鞘箭竹灌丛群系。短鞘箭竹、翻白叶灌丛群落。

(2)暖性灌丛。

①栒子灌丛群系。小叶荀子、珍珠花灌丛群落。

7.草甸植被

(1)羊茅草甸群系。羊茅、翻白夜叶群落。

二、植被类型保护价值

1.各植被类型的保护价值

(1)植被类型稀有性。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高山植被类型稀有,在寒温性针叶林植被为主的群系中,以急尖长苞冷杉为主的群落中,它林下多是以杜鹃为主的灌木,这种植被类型在云南只有少量分布,而轿子山中的急尖长苞冷杉主要分布在东川区的东南端,既是轿子山北部山地中唯一存在的寒温性针叶林,又是地处最东南端的地理位置,属于边缘类型,具有明显的稀有性。另外,以杜鹃为主的杜鹃矮林和灌丛,其种类繁多,但是在轿子山以北地区较为罕见,还有高山柏灌丛和乳状石栎等群落虽然类型多,但同样在山地以北地区比较稀少,这几种植被都具有明显的稀有性。因此,对稀有植被的保护价值较大。

(2)植被的特有性。植被特有性是指植被的种类只有在这个地区所特有,其他地区不具备这种植被生长的条件。轿子山自然保护区中有些植被是仅在云南地区分布的特有种类。

(3)植被的脆弱性。由于长期受到人为性质的干扰和破坏,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大量原生植被以及到濒临灭绝的地步,出现了逆向生产演替,形成了大面积的次生林,部分物种已经消失,植被的多样性已经遭到威胁。尤其是高山植被,受到温度的影响,生长环境严酷,导致生长缓慢,生长期长,再加之地势陡峭,土壤贫瘠,降水量大,风力大,土层受到气候的影响,极不稳定,植被的生长、演替极其缓慢,一旦高山植被遭到破坏,短时间内很难再得到恢复。虽然目前已经采取措施阻止植被的消失,但是植被群落内部稳定性差,就会非常脆弱。

(4)植被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植被在水源涵养、保持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维护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对植被保护的力度。

2.主要植被类型的保护价值

(1)急尖长苞冷杉林。急尖长苞冷杉林我国特有的植被种类,也是云南地区的特有种。急尖长苞冷杉主要分布在东川区的东南端,既是轿子山北部山地中唯一存在的寒温性针叶林,又是地处最东南端的地理位置,属于边缘类型,具有明显的稀有性。并且,急尖长苞冷杉林都是纯林,分布面积大,景观效果非常好,可以作为景区观景植被,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2)杜鹃矮林。杜鹃矮林在轿子山,是急尖长苞冷杉林遭到破坏后,演变而出的次生林,它主要生存在湿度最高的地带,对维持水资源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满山的杜鹃花(黄、红、淡紫、粉)已被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在花旗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是一些杜鹃矮林中一些特有的珍稀种类濒临灭绝。因此,杜鹃矮林也是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最优保护价值的植被。

(3)高山植被,如高山柏灌丛,受到温度的影响,生长环境严酷,导致生长缓慢,生长期长,再加之地势陡峭,土壤贫瘠,降水量大,风力大,土层受到气候的影响,极不稳定,植被的生长、演替极其缓慢,一旦高山植被遭到破坏,短时间内很难再得到恢复。另外,高山柏灌丛群系树形优美、树冠整齐,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因此,保护价值也很大。

参考文献:

[1]余昌元. 云南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特点及保护[J]. 林业调查规划,2005,04:40-44.

[2]袁国安,余昌元.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其保护价值评价[J]. 林业调查规划,2005,05:39-42+49.

[3]李朝阳,刘恺,陈勇,姚莹,杜小浪,张辉.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点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10,0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