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2017-05-05刘志勇王亚敏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后浇带建筑工程施工

刘志勇+王亚敏

摘 要:在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中,经常由于功能需求要把主楼与裙房连为一个整体,但根据设计规范要求不允许设计沉降缝,一般情况下,为减少主楼与裙楼的不均匀沉降,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后浇带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

建筑工程一直朝着大型性以及功能多样化发展,设置后浇带不仅可以加快施工進度,还大大缩短了工程工期。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的设计与施工进行分析了解,对后浇带设置的位置、断面形式、钢筋布置及施工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后浇带的概述

后浇带就是设置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交接缝,起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功能。当建筑的结构尺寸超过相关规定时,通常情况下会采用设置后浇带,避免出现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匀引起裂缝的情况。根据相关的混凝土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要求和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位置的选取,尽可能的选择结构构件少且施工方便的部位。后浇带可以将建筑物的平面分割成为几个部分,在主体工程施工结束45天之后,在气温较低时,采用比原先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继续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预防由于施工时间不同造成的施工冷缝。

二、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后浇带后浇带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取代伸缩缝和变形缝。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1.解决沉降差。进行深化设计时,应分别考虑在两个不同阶段的受力状态,进行强度校核。计算连为整体后的内力状态时,应充分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不仅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高,建筑物的沉降也要在施工过程中完成。设计期间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

(1)调整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调整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结束,然后进行裙房的施工。

2.减缓温度收缩的影响。混凝土的浇筑硬化中将产生收缩反应,已经完成的结构主体受冷时收缩,受热后会膨胀。硬化收缩反应发生在浇筑完成的45天左右,温度的变化则会一直伴随着结构发生。当结构本身无法产生变形时,结构内部会出现温度应力,甚至出现裂缝。事先在交界处留好后浇带,后浇带两边的主体结构就可以自由收缩,避免收缩应力给结构本身带来的破坏。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抵抗温度应力,增强结构自身抵抗温度应力产生的变化。

三、建筑施工后浇带的设置

施工后浇带有三种,根据功能的差异性分为沉降带、收缩带和温度带,可以代替多种变形缝的作用。现今为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根据建筑物的综合现场情况,已经取代了原先设置沉降缝的方式,改为设置施工后浇带。

后浇带设置的留设部位和距离要充分考虑温度、收缩应力的影响,一般间距为20m—30m。交界处设置的梁板受力部位不能中间截断,必须是完整的钢筋。当后浇带的跨度较小时,直接配够所需钢筋;反之,可根据相关规范进行截断并焊接。模板在混凝土浇筑硬化之前不能拆除,以免造成结构变形。

四、施工技术措施

1.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后浇带处单独进行支模、拆模体系的设置,两边支模时,后浇带处模板是在开始大面积模板支设时统一进行支设。两侧挂双层钢丝网,统一绑扎钢筋。使整个模板标高一致,受力均匀。只将在后浇带处的模板断开,以免前期拆模时模板受到动摇。

后浇带往往设在跨中1/3位置,混凝土未浇筑前只有钢筋相连,浇筑后浇带混凝土相当于在两侧结构施加向下的荷载。若遇到截面和配筋较小的构件,过早拆模可能导致整体断裂。后浇带砼浇筑前重新检查模板是否支设到位、牢固,钢筋是否位移等。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后浇带处砼浇筑。后浇带的独立支撑模板系统中途不得任意拆除,必须等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除支撑模板系统。

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措施。在浇筑顶板和底板后浇带混凝土之前,必须清除后浇带内的垃圾,剔除墙侧面的水泥浆和松动砂石、软弱混凝土层及浮浆,并将钢筋和止水钢板清理干净,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不少于24小时。后浇带一般设置在各楼层上下同一位置处,是一条贯通建筑横向的“直线带”,这样做容易引起此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待后浇带施工完毕后出现贯通的裂缝。后浇带施工时优先采用柔性好、施工方便的钢丝网,可作为永久性模板使用。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定,分层厚度不得超过500,必须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达到防水效果。在后浇带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严禁任意拆除后浇带下面的底模板和支撑。

3.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处理措施。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处理措施有:一是清除浮浆法,就是用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二是二次开发振捣法,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

五、后浇带施工流程中的注意事项

后浇带在施工中应注意很多细节问题,比如说支设的模板支撑应该牢固稳定,绑扎的钢筋需要事后整理,使其条件满足施工要求以及相关的设计以及验收规范,避免因质量问题带来的混凝土施工不合格问题。并且浇筑的混凝土需事先设置试块的检验,根据规范做好抗渗实验。

另外,后浇带施工时应注意钢筋的保护处理,避免钢筋的变形状况。一旦发生变形,需要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进行修正。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注意对已完成工程的及时养护,可采取蓄水保养法。在后浇带密封之前,它周围梁、板的模板支撑不得提前拆除,保证施工期间,后浇带不会施加可变荷载,例如临时停靠的施工设备、施工所需材料等,确保结构的安全性。为保证空置期间杂物不会进入后浇带,可采取胶合板封闭的方式。

六、结论与建议

建筑物在在设计阶段是一个整体,但实际施工中往往做不到一体化同时施工。将建筑物的主楼与裙房分别施工完毕后,用后浇带将两部分再浇注交接部分的混凝土,将主楼与裙房连为整体。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力度,对每个项目做好经验总结工作,以便起到指导借鉴作用,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左晨光;仇伟东.高层建筑中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

猜你喜欢

后浇带建筑工程施工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