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技术探究

2017-05-05杨建中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奶牛疾病方法

摘 要:随着奶牛采取人工受精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奶牛的群体结构,大幅度提高单产水平,但是随之而来的奶牛繁殖率问题日益严重,母牛繁殖性能有所下降,对养牛的效益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改善奶牛繁殖障碍问题,已成为当前畜牧工作的一大重点与难点。文章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奶牛出現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法,以确保奶牛顺利繁殖,提高繁殖率。

关键词: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原因;方法

近几年来奶牛养殖业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由于营养、疾病、饲养管理等一些原因造成奶牛繁殖障碍的比例在不断增加,目前最为重要的是要对繁殖障碍奶牛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只有科学、正确地认识、了解并掌握这些疾病,在日常饲养管理中提前预防、从根本上治疗,才不会使养牛生产的经济效益受损。

一、奶牛繁殖障碍的诊断

在母牛产后,过两周对每一头牛采集两次乳样,一直到确诊为怀孕为止。利用孕酮分泌型式和奶牛发情行为的记录相联系,然后进行分析。

1.如果有 30 天以上乳汁孕酮浓度连续升高,那么表明有持久黄体存在。

2.发情周期正常的表现是发生正常周期性变化的孕酮浓度稳定。

3.卵巢周期正常但没有发情表现就是指暗发情。

4.卵巢活动尚未开始或卵巢停止活动的一般表现为产后(50 天以后)的乳汁孕酮度度持续偏低。

二、奶牛繁殖障碍的分类及病因

奶牛繁殖障碍其原因错综复杂,总体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先天性繁殖障碍包括幼稚病、生殖器官畸形、两性畸形、异性孪生母犊和遗传倾向。后天获得性繁殖障碍中,主要包括母牛饲养管理不当、繁殖技术失误、生殖器官疾病等。

三、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及其防治

1.子宫内膜炎

(1)病因。奶牛子宫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及其他一些病原微生物。且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有一定的区域性,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下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细菌种类和各种细菌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另外,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日粮中微量元素缺乏、矿物质比例失调,导致奶牛的抗病力降低,也容易发生此病。还有一些外在的原因,如管理不科学,产房卫生条件差,奶牛引产、胎衣剥离不当造成创伤,助产不当、产道受损,产后恶露蓄积,配种时操作不当等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环境性病原菌引入奶牛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炎。

(2)症状。根据病理过程和炎症性质可分为急性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和隐性子宫内膜炎。通常在产后一周内发病,轻者无全身症状,发情正常,但不能受孕;严重的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减少等表现。患牛拱腰、举尾,有时努责,不时从阴道流出大量污浊或棕黄色黏液脓性分泌物,有腥臭味,内含絮状物或胎衣碎片,常附着尾根,形成干痂。直肠检查,子宫角变粗,子宫壁增厚。若子宫内蓄积渗出物时,触之有波动感。

(3)治疗。主要是应用抗菌消炎的药物,对症消除炎症,防治感染近一步扩散,清除子宫内渗出物,并促进子宫收缩。使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同时要注意介个补液和强心,如果体温过高,则要配合镇定解热药物。使用0.9% 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溶液、0.5% 雷佛奴尔溶液、0.1% 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子宫2 -3 次后,将清洗液全部导出,隔日再冲洗1 次。

2.胎衣不下。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产犊后12 个小时以上还未能正常排出胎衣,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对奶牛以后的发情配种怀孕造成不良的影响。

(1)病因。造成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有很多,在日粮中缺乏钙、盐、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是营养方面的原因;而在日常饲养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导致奶牛过肥或过瘦, 产道狭窄, 或者奶牛阵缩无力易导致奶牛胎衣不下,另外,奶牛长期舍饲,怀孕后期缺乏适当运动和光照,或者产前劳疫过度也易导致奶牛胎衣不下。

(2)症状。胎衣不下分为部分胎衣不下与全部不下。部分胎衣不下的病牛一部分土红色的胎衣垂挂于阴门外,上面有脐带血管断端和大大小小的子叶,大多数胎衣滞留在子宫体内。全部胎衣不下不多是全部胎衣停滞在子宫和阴道内,仅少量胎膜悬垂于阴门外,或看不见胎衣。胎衣不下初期一般没有全身症状,1-2天后,胎衣开始腐败分解,从阴道内排出污浊并混有胎衣碎片的恶臭液体,患牛持续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弓腰、努责、腹痛不安等症状。

(3)治疗。可在产后l2h 内用垂体后叶素激素50 -100 IU 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2 -4 h 后再注射1 次。或取土霉素2 g 加10%生理盐水500 ml 溶解温热后注入子宫,促使胎盘缩小,促进胎衣排出。

3.卵巢囊肿

(1)病因。引起卵巢囊肿的原因有很多,奶牛缺乏运动同时食用过多的精料也易引发此病;自然发生的囊肿发生与促卵泡素分泌过量和垂体分泌促黄体素低有关;另外,卵巢囊肿的发生也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自然环境变化奶牛发生应激也对此病的发生产生影响。

(2)症状。奶牛的卵巢囊肿,主要分两类,一种是黄体囊肿,一种是卵泡囊肿。①黄体囊肿,主要表现为奶牛产后长期不发情,外阴闭合,子宫颈阴道干涩,少量分泌物附着于尾根,直肠检查可见单侧或者双侧卵巢明显增大,异于平常的卵巢。②卵泡囊肿,病牛表现发情次数多、频率快,发情周期变短、发情期延长、性欲旺盛、极度不安、食欲减退、频繁排粪尿。

(3)治疗。黄体囊肿,过去通常采用直肠穿刺或者挤破法去除黄体化的液体,但是由于感染几率过高,止血困难,造成卵巢炎的可能性很大而多不采用。可用肌注前列腺素烯醇0.4-0.5 mg,一般连用8 d 可看到效果,此法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卵泡囊肿,用促黄体素400-600μg,连续3 -4 d,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静脉注射100-200 IU,连续用药15-30 d可恢复正常发情周期。

四、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方法

通过强化饲养管理手段,可有效保障奶牛健康,避免由于营养不良而引发奶牛不孕问题;适当的运动和阳光浴,可对奶牛不孕问题有所改善;如果牛舍不能保持良好的通风、空气质量不佳、潮湿度过高或者受到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等恶劣环境影响,既不利于母牛的身体健康,也可能造成母牛停止发情。因此,在保障充足、恰当的维生素、钙质、蛋白质等营养基础上,应实现饲料的多样化,摄入一定的青绿多汁饲料,并确保牛舍环境良好、阳光充分。

参考文献:

[1] 杨晓龙.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调查及病因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08,(12).

[2] 黄正平,张慧林,刘小林.奶牛繁殖疾病的调控[J].畜牧兽医杂志,2009,(1).

作者简介:杨建中(1968-9-),辽宁锦州义县人,义县稍户营子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奶牛疾病方法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进击的疾病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奶牛吃草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