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种子管理站2015年玉米新品种展示总结
2017-05-05李春艳
李春艳
为了进一步客观、公正地评价玉米新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筛选适宜陇县及其周边区域高产、高效玉米新品种,加速新品种推广步伐,特安排了本次展示,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展示示范材料及设计
本次展示品种由我站向各种子企业征集。根据陇县区域气候生态特点安排了两个展示点,第一个展示点安排在曹家湾镇曹家湾村,海拔1000米左右,河滩地,前茬玉米,冬闲地,砂壤土,土层较厚、肥力中上水平。展示田毗邻公路,交通便利,水利设施齐全,每品种0.5亩,行距0.67m。设我县主栽品种正大12为对照,密度按照各品种要求定苗,不设重复。展示品种共26个,分别为西多Q1、潞鑫1号、农华816、高科968、潞玉6号、农科大8号、金科2号、中科505、万瑞6号、宝单9号、正大12、宝单1号、大丰30、强盛101、东单6531、天丞288、陕单621、强盛9号、大唐136、屯玉4911、农华101、晋单42、宝单918、潞玉36号、先玉987、屯玉808。
第二个展示点安排在东风镇下凉泉村,海拔900米左右,水浇地,前茬玉米,冬闲地,壤土,土层深厚、肥力中上水平。展示示范田毗邻村庄,交通便利,水利设施齐全,每品种0.5亩,行距0.67m。设我县主栽品种正大12为对照,密度按照各品种要求定苗,不设重复。展示品种共29个,分别为金科2号、五谷568、农科大8号、西蒙6号、强盛101、西多Q1、禾玉9566、农华816、宝单1号、长单43、潞鑫1号、潞玉36、瑞普908、双惠208、大丰30、东单6531、五谷568、天丞288、陕单609、晋单42、延科288、农华101、潞玉6号、正大12、宝单9号、华农866、宝单918、强盛9号、潞玉19号。
二、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两个展示点耕作措施一致。
1.整地:播前深翻、浅旋各一次,精细整地,使表土疏松细碎,做到田平、土细,捡净石块杂质,地面平整,结合整地亩施碳铵、过磷酸钙各50kg。
2.生育阶段:4月24播种,5月3日出苗,7月中旬抽雄,9月中旬成熟,9月16日收获。
3.种植方式:4月24日人工点播器带尺穴播,每穴两粒,亩用种量2.5㎏,行距2尺,根据各品种不同要求亩留苗3000-4500株/亩。
4.田间管理:5月3日前后出苗, 5月8日查苗补苗,5月22日至24日中耕定苗,6月10日结合中耕亩追施尿素30㎏。
三、气候条件对示范品种的影响
在本次玉米品种展示示范期间,播种前墒情较好,出苗期大部分品种苗强苗壮,个别品种出现缺苗现象,进行了补种。生育前期雨水充足,气温回升较快,植株及穗位普遍较常年增高。 8月11日晚12时东风镇局地特大暴雨致使下凉泉展示点大部分品种倒伏,对玉米灌浆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晚熟品种影响更大。
四、试验结果
9月中旬成熟,9月16日统一收获。每品种实收66.7m2计产,折算为标准水分(14%)亩产。
经过收获考种,曹家湾展示点较对照增产品种有17个,产量居前十位的分别为西多Q1亩产818kg较对照增产23%、高科968亩产790kg较对照增产19%、金科2号亩产780kg较对照增产18%、潞鑫1号亩产778kg较对照增产17%、农科大8号亩产775kg较对照增产17%、农华816亩产761kg较对照增产15%、潞玉6号亩产752kg较对照增产13%、中科505亩产744kg较对照增产12%、万瑞6号亩产735kg较对照增产11%、宝单9号亩产716kg较对照增产8%。
下凉泉展示点较对照增产品种有23个,产量居前十位的分别为金科2号亩产814kg较对照增产31%、五谷568亩产812kg较对照增产31%、农科大8号亩产799kg较对照增产29%、西蒙6号亩产777kg较对照增产25%、强盛101亩产775kg较对照增产25%、西多Q1亩产771kg较对照增产25%、禾玉9566亩产768kg较对照增产24%、农华816亩产760kg较对照增产23%、宝单1号亩产751kg较对照增产21%、长单43亩产734kg较对照增产19%。(详见附表)
五、结语
本年度展示示范整个生育期未有严重病虫害发生,虽然下凉泉展示点因极端天气导致全面倒伏,但曹家湾展示点各品种特征特性表现充分,长势良好,展示品种大部分较对照增产显著,成熟期及时组织了相关种子企业及种粮大户进行了田间观摩,加速了新品种推广,达到了展示预期目的。结合两点田间观察及考种结果西多Q1、金科2号、农科大8号、农华816、强盛101、宝单9号、潞鑫1号等几个品种表现突出,下年可扩大示范推广;个别密植型品种如陕单609,先玉987、延科288等田间表现突出,但因未达到设计密度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下年需继续安排展示。
参考文献:
[1] 于占斌,寧朝辉,鲍海洋. 对搞好玉米新品种展示的探索[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02).
[2] 杨秀云.创建全国玉米新品种展示园结果分析[J]. 中国种业. 2010(02).
[3] 齐宗琢,邓玉傲,夏荣波,赵永军,鲁旭东,杨欣合. 新野县2007年玉米新品种展示[J]. 种业导刊. 2008(04).
[4] 王红献,刘志坚,房中耀,肖怡焕. 邓州市2007年玉米新品种展示评价[J]. 种业导刊.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