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7-05-05刘升
刘升
摘要:长久以来,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只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面临的考试,升学,人际关系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如何培养出学习成绩优秀,且心理健康的学生成了我们新的课题。学校,尤其是中小学,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面对社会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理念,运用多种方法,尝试在不同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维度,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期今后能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科渗透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学生在学校学习不同的学科知识,是培养知识素养,提升自身能力的主要途径。新的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更强调构建师生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鼓励学生把自己对于学习的想法大胆地提出来,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这些新的理念,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对于教授不同學科的教师,首先自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当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外,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教师的职责不单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这是一份心贴着心的工作,一个心理健康维度很高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尊崇,进而喜欢他的教学方式,喜欢他的教学内容,这样,培养出优秀学生的概率就大增。这本身就是通过本学科教学孕育学生健康心理的过程,如果再能和教学内容中的某些知识点相切合,效果就更加完美了。
目前,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并不是很多,即便开设,也会因为成绩排名等原因受到其他学科的挤压,并不能保证课时等现象。我们想办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不但可以丰富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科教学起到推动作用,又可以增加学生在校学习的效果,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达到知识与心理健康的双丰收,是一种双赢的做法,应该在广大教师中积极推广。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首先,要使在校的每一位教师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主动通过日常的教学生活向学生传递积极幸福的人生观念,点亮每个孩子心里那盏明灯,唤起那些幼小的心灵。当我们通过努力播撒幸福的种子,肯定会收获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学校在整体的办学理念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要贯穿始终,这份工作不应该仅是学校德育处或者是心理咨询室某几位老师的任务,要上升到全校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成果的高度。这样才能使整个校园洋溢出一份独特的温馨,干群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工作中幸福的指数上升,整体校园育人环境温馨。这样的人文环境肯定要比枯燥死板的单一教学模式好得多,而学生的成绩排名等等社会关切的办学热点问题也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一所学校是这样,一个处室、年级组是这样,一个班级也是这样,成绩优异和心理健康维度高的学生怎么会少呢?
其次,可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促进全员心育再上新的高度。一个优秀的老师,可能学识非常渊博,教学方法非常灵活,但如果没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累积,时间一长便可能失去自己在教学上的优势。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自己是个勤学好读的人,其自身的学识与能力、观念与方法也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自己所教授的学生,对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自己要好学,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让教师学,学校的领导也要想办法让本校的老师多走出去,多吸收多消化,切不可把外出培训的机会当作福利送身边人去旅游,这是非常官僚的做法。
通过学习,老师会吸取各种好的教学方法,将自己平日里养成的固定教学习惯方式打破,融进新的内容,新的方式,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的成长,在好老师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的学生同样是受益者,可以在课堂里感受知识汲取的不同方式,开阔眼界,调动思维,产生积极心态,自信心加强,实现好的听课效果。
再次,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或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给学生推介积极的人生观念和健康的心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学科中的渗透。比如,语文课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可或缺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加入心理健康的观念是十分可取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节选了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再塑生命》一文。文章中安妮·莎莉文老师用尽心思培养当时只有六岁的小海伦·凯勒,用她的爱心去包容这个孩子,这实际上就是爱的种子播撒的过程,年幼的小凯勒通过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教诲逐渐认知外面的世界,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而这个过程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虽然安妮·莎莉文老师自己也看不清,甚至看不见,但这共处的经历绝对弥足珍贵。语文老师在讲述这篇课文时可以着重讲述海伦·凯勒对于生命的热爱,从而可以将生命教育的知识渗透其中;可以着重让学生体会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以及对海伦的爱,从而渗透对生命关爱的内容,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际观念,学会关爱他人,照顾他人,知道这也是一种能力,人际交往的目的不应该是索取。这样就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学科的渗透。
我们再来看看政治课的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目题目是《男生·女生》,其知识目标主要是教授学生知道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如何正确健康的交往,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感等。我们可以适时的在教学内容中加入青春期异性交往的话题,可以通过排练心理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白青春期两性心里的特征,能够很好的驾驭自己萌动的情感,实现心理健康内容在本课的渗透。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题目是《人的生殖》。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解两性的性行为孕育新生命的过程,大多数生物教师可以把其中有关生理的内容讲解的十分透彻,对于器官的构造,十月怀胎以及分娩的内容流畅的道来。但我们同样可以加入母婴关系、感恩父母、客体关系等心理健康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就显得更加丰满了。学生也会感触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从而更好地理解亲情。
2014年新人教版英语教材九年级第十二单元题目为《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生活中充满意外),内容讲述一个叫做玛丽的小女孩因为起床晚了遇到了一系列意想不到事情的故事。洗不了澡,坐不上车,忘记带书包,开不了门等等。英语老师会从本专业教学出发,教授学生学习新单词,学习新的短语和用法,掌握听力和完成时态等。这样的教学是正常的,没有任何问题,也符合英语教学大纲的标准,但如果我们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置身于一部英语心里剧中,分别扮演玛丽或者老师和同学,体验一下当事人的心情,便可更好的掌握在遇到意外状况时的心情。同时,老师也告借此课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遇到问题不要慌张,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便可起到一举两得的目的,使学生同时获得心理健康的教育。
此外,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中有介绍梵高的野兽派的画作,教师可以适时讲授一些梵高的生平和他的精神状态的内容;体育教材中介绍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的运动时,可以加入一些团体效应的心理知识,也可以在户外进行拓展活动,实现心理健康学科在教学中的渗透。
三、思考与体会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仅通过我在本文中的簡单描述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既不同于专门的心理健康课,也不同于单纯的学科教学,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这项工
作的开展需要校领导重视,各学科教师与心理健康教师深入探讨,一起准备课堂教学的过程。只要大家具备心理健康的意识,能够正确面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更深一步了解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这项工作还是大有前景的。优秀的教师应该多钻研,多思考,通过渗透心理健康知识的方法更好地完成本学科的教学。长此以往,坚持不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语文八年级下册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M].
[2]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1日[M].
[3]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4月5日[M].
[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九年级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