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05-05梁尤艳
梁尤艳
摘要:阅读是以书面材料为对象,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学习过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大课题,已成为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正确而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以下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中段的阅读教学尤为重要,抓好了小学中段的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识字的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合理地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他们的听话、说话、造句和写作的能力,使他们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深化理解,发展思维,提高认识。
一、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作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話、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二、更新阅读教学观念,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传统的阅读教学比较死板,停留在教师读、学生听的阶段,教师的阅读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学生没有阅读的体会,无法真实地掌握课本内容,产生不了学习的兴趣,整体的学习成绩不好。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种观点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一致。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发挥主导的作用。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阅读,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通过自我阅读过程的建构,形成阅读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有目的地多读。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读,但是不注意读的指导,可能就会失去读的效果。讲读一篇课文时,在精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就会使他们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作者的遣词造句,文章的结构,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课文的写作技巧。实践证明,有些课文内容,让学生反复读某些句子、段落,老师简单点拨,要比讲的效果好得多。读不能让学生无目的、无要求地读,不能像小和尚念经般有口无心、盲目阅读,而是要带负荷地读——带着老师留的问题去读。读的目的是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理解,因此,教师在指导读之前要给予适当的诱导和质疑,让学生自觉地在读中思考、分析,达到自然理解文意,掌握新知的目的。
另一方面,读写结合。写是阅读的提升,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内容摘抄下来,如优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写作的手法等,长期的积累,能丰富学生的写作信息,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样就避免了遗忘知识,能够手到擒来,及时复习巩固。
三、建立学生独立阅读的自信心,增强自主意识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尤其体现在阅读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经意不恰当的批评,常常会挫伤学生的幼小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对阅读学习的反感和惧怕情绪,这种反面的情绪会在左右学生今后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老师在课堂中,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此时,应当从勇气可嘉、发音标准等其他侧面对学生加以褒奖,然后因势利导,指出课文读的不够流利到底是基于生字词还是其他原因。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同时自信心受到鼓舞,才能树立超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克服过分依赖心理。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是老师讲一句,学生记一句,老师讲一段,学生记一段。学生在阅读中,经常像猴子搬包谷,一路捡一路丢,所以,老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学习意识。
四、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
总之,这些方法在老师介绍给学生后,还要在阅读课文中强化自读,进行实践练习同时还要在课外活动中不断读文章加以巩固。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真正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革新[J].2007(5).
[2] 教材与教法[J].2006(4).
[3]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