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区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分析
2017-05-05高平
高平
摘 要 网球是一个古老而又时尚的运动,一直在吸引着人们。本文主要针对昆明市区业余网球教练员的自身素质和教练对其正确指导、培训以及教练的优良作风和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就此问题对业余网球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过程,应具备的专项技术、理论、教学法与训练法,以及如何树立教练员威信等业务素质方面加以探讨,并提出在网球执教过程所需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
关键词 业余网球 昆明市区 教练员 现状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昆明市区业余网球教练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本研究的过程中,根据所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通过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查阅了1994—2010年以来国内有关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的期刊和学位论文、书籍、文件和资料。
2.专家访谈
通过对昆明市体育局网球网球管理中心管理者和昆明市区网球业余训练的教练,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内部数据。
3.调查问卷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相关问卷,对教练员业务、专项技术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练员情况分析
1.年龄、性别现状分析
“年龄结构是指教练员人才群体各年龄段人数的比例关系。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反映教练员人才群体的创造力”(李诚志,1992)。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是指教练员群体内部不同年龄层次的比例和相互关系的组合形式,它是教练员群体结构中重要的结构。运动训练实践证明,合理的年龄结构不仅可以发挥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的最大效能,而且处在不同年龄时期的教练员,不仅知识、能力、技能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等各方面不尽相同,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倾向性,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教練员的训练活力和潜力。年龄结构主要反映教练员队伍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他们是昆明市区业余网球运动的中坚力量,说明当前昆明市业余网球运动主要由年富力强,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中青年教练承担。
由调查数据可知,在业余网球运动教练员中,男女比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业余网球运动中有很多女生,想多了解她们、与她们沟通需要适当吸收一下女教练员,毕竟女教练员有她特有的细心和本身的体会,这对具有更好的引导、沟通和帮助学生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青年阶段的女生来说,她们喜欢和女教练在一起,无形地提高了女生的训练激情,这样一来对昆明市区网球运动女生偏少的情况,会有很高的提升。
2.教练员职称结构分析
职称结构主要反映教练员队伍的总体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教练员职称结构是反映教练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指标之一。经调查发现职称的人数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反映出部分教练员在某些方面还达不到晋升职称的要求,从而导致我省业余网球教练员高级职称教练员偏少。由调查数据可见,我市业余网球教练员初级职称较多,高、中级职称教练员偏少,职称结构不合理。也说明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达到发挥各级教练长远作用的目的。
3.教练员学历结构分析
“教练员的学历代表曾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同时也是预示着其训练、科研的潜在能力”。学历反映教练员的文化素质,它代表了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虽然学历的高低不能完全代表教练员的训练能力和训练经验,但如果教练员的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全面的知识结构,就很难实现训练的科学化。大量事实证明,要培养一个现代奥运会的优胜者,仅凭教练员的眼光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等。教练员的等级直接反映了教练员的动作技术水平以及教学训练经验,也是教练员进行教学训练的基础之一。
由调查数据发现,业余网球教练员的等级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无级别运动员,说明业余队教练员具备了良好的技术水平和训练能力。同时,存在显著的的等级差异,还有很高的数据表明业余网球教练员是级别差异大的,整体上看昆明市区业余网球教练员整体运动水平不高。
三、结论与建议
(一)加快教练员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和培养;迅速提高专业执教能力,目前昆明女网球教练员师资缺乏,应多吸收女性教练员的参与;专业进修途径较少,拓宽教练员的进修和培养渠道。
(二)结合昆明市网球运动发展的实际;明确科研方向;加强科研工作;提高昆明市网球教练的知识能力和结构;随着对网球专项训练认识的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的不断加强,应当紧密结合网球运动训练实际,加强对年轻教练员的综合能力培训,从而更好地为昆明网球运动训练水平服务。
(三)加强网球教练员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的学习;及时沟通信息;取长补短加强网球教练员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是及时沟通信息、取长补短的有效手段;也是相互展示成果、相互激励竞争的有效机制,争取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李诚志.教练员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389.
[2] 韩毅.教练员的基本要求[J].中国体育科技.1983.
[3] 孙岩,马襄城.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3(3).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