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2017-05-05张康林
张康林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高中数学的惯有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一轮的教学改良也在高中数学中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分层教学进行阐述,即从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以及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运用
新课改下,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潮流中,分层教学成为众多教师的宠儿。由于新课改提出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从而教育工作者开始重新把分层教学方法运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课前仔细分析学生的个体特点,比如认知能力、智力水平、性格差异等等。同时认真研读教材,精心备课。接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应布置课后练习,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新课改的提出,让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始终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都应该把学生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其特有的本质特征,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以往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独特,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理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有所体现。那么,分层次教学就是为此量身打造的了。
二、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个体教育,完善数学教学的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大多教师都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参考书,一本教案。年年复年年,学没有学好是学生的事,教师只是负责教。这样的教学方式难免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分层次教学则会突显出学生的个性,并且迎合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的自己的位置。同时也使得课堂更有层次,优化了数学教学模式。当然,分层次教学也不是万能的,我们在进行分层次教学中难免会发现一些问题或者漏洞,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的分析进行补救,采用多种方法优化完善教学方案,不仅有利于完善教学模式,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着重要作用。
三、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具体实施
1、营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所谓分层次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素质教育的本质,按学生的成绩差异进行分层。当然,这不是说成绩差的学生的就不对其进行教育,而是进行针对教育。在分层前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对症下药,切忌让学生产生受冷落的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每一位学生都给自己一个好的定位,充分地融入温暖的班集体中,以至于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潜力,从而达到缩小层次差距,优化整个班级的效果。
2、采用自愿原则,因能划类,依类分层。教师可以把班级成员划分为一个橄榄球形状的层次,主要依据为已有的数学基础、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能力等三个方面。三个层次主要为A、B、C三类,即上、中、下三个方面。其中中等生应占到大部分,而A类和C类学生应该占小部分。接着,首先让学生自主站队,然后教师进行微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实际心理,否则会有反效果。
3、分层次教学在教学各环节中具体实施。
第一,教学目标的层次化。 新课改提出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缺一不可。那作为数学教师要怎样在分好学生层次之后兼顾全体,对教学目标进行划分呢?首先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为其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分为五个层次:识记——领会——简单运用——简单综合运用——较复杂综合运用。对于这五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当然要求也不一样。例如B类的学生作为中等生,有一定的基础,就可以要求其达到前四个层次。对于A类学生,无论是数学知识基础还是学习能力都是拔尖的,那么我们可以要求其达到全部的目标。至于C类学生作为相对掌握知识比较差的学生,只用要求他们达到前面三个目標,以至于不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各有所获,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课前预习的层次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大多都忽略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课前的预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还可以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课前预习的分层,我们可以对A类学生要求多一点,要求他们在深刻理解新内容中的例题,并且让他们能进行推理演算,同时能自主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最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其他层次的学习伙伴。至于B类学生,我们可以要求其能初步理解和掌握新内容,并且能运用已学的定理、公式进行演算,并且能完成一部分练习题,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与其他学习伙伴讨论学习。最后,对于C类的学生,我们就要求他们能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预习新内容,并且进行知识迁移,能做到基本读懂新内容,并且能完成相应的课前预习。
3、课堂教学的层次化。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相辅相成,达到双向交流的效果。课前我们已经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层,并且对于不同的学生的教学目标也做了具体的设定。接下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B类学生为基准,兼顾A类和B类学生,注意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在课下对A类学生进行辅导。总的来说,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让学生有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4、作业布置的层次化。作业布置是课后对课堂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巩固的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在进行作业布置时,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安排。例如对于C类的学生而言,我们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只用布置基础性的作业。而对于B类的学生,我们就以基础性的作业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的提高性的题目。最后对于A类的学生,我们可以在B类学生作业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至于作业的安排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这样使得布置的作业更能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从课前预习到课后练习进行分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