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的探究

2017-05-05邓仕勇陈学亮谢国宽高光琳

未来英才 2017年3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习惯学校

邓仕勇+陈学亮+谢国宽+高光琳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一些灰色文化,也在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少年儿童,容易养成“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膽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分重要。然而养成教育是指通过训练和管理等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学遵守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它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的行为习惯,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学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乾坤。因此,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该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对辖区内三至六年级部分同学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一、现状调查

1、文明礼貌方面情况。例如:在学校或家里或街上见到老师、长辈时你是怎么做的?主动向师问好占比率为55%,只打招呼占25%,装作没有看见的占20%;与别人交流时使用礼貌用语:经常使用、偶尔使用、从不使用所占比率分别为22%、65%、13%……

统计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学生做得不够好。同时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不能坚持使用礼貌用语。

2、卫生习惯方面情况。例如:你看到操场或街道上有杂物时,你是怎么做的?主动捡起来、犹豫之后捡起来、视而不见所占比率分别为42%、34%、24%;每次吃饭之前洗手否:每次都洗、有时洗手、太脏了才洗手所占比率分别为15%、56%、29%……

从上可知,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比较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学习习惯方面情况。例如:学习上遇到困难你会退缩吗?不会、有时会、会所占比率各占48%、32%、20%;对于学过的知识复习吗?经常复习、偶尔复习、从不复习所占比率分别为26%、57%、17%……

从上可知,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够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1、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有关。调查中发现有20%的学生和别人交流中还没有形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尤其是课后和校外;仅有15%的学生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与当前预防传染病要求相差甚远。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刚刚解决温饱,家长对学生卫生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要求的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较差。

2、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及农村经济条件有关。调查中发现有课后复习习惯的学生仅占26%,遇到学习困难不会退缩的仅占48%,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有关,同时也与农村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重视优生评价,忽视差生评价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

3、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有关。调查中发现仅有42%的学生发现杂物(纸屑、果皮等)时主动捡起来,虽然教师经常说教,往往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说谎话,不诚实,自我约束能力差。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如果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文体地位,培养学生诚信习惯,对提高教育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探索实践

养成教育是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寄宿制学校更应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根据学校实际,结合留守儿童“4+1”教育模式工作的探索,着重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1、把认识教育寓于养成教育之中。苏格拉底曾说:“知识即美德。”可见,知道与人的品德是分不开的,它们有机结合而构成人的行为方式,并借以提升和规范人的行为本质。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就得使他产掌握丰富的道德,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大量的调查情况表明;中小学持品德不良行为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缺少丰富的道德知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所致。

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德育教育体系,大力开展道德知识学习活动,做好德育教材改革及建设,上好品德与生活课,并把品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从而使丰富的道德知识充实中小学生的头脑,使正确的道德观念在他们心灵深处扎根发芽。另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他们的道德判断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化,从版面性向全面性转化,从评价别人向评价自己转化,从依据自我利益为评判标准向依据社会利益为评判标准转化。

第一,开展“读经典、传箴言”一系列活动,从《论语》、《弟子规》等入手,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积累语言,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通过“我是小雷锋”、“故事大王”、“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与沟通中懂得了互相学习。

第三,积极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或“励志电影”,从故事中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自强、自立、自律。

2、重视道德践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和行是不可分的。对于学生进行行为养成习惯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从各方面行动。

第一,我校把每周一作为常规检查日,从学生的个人卫生进行检查,督促孩子在周末回家进行梳洗。

第二,文明习惯的养成、道德修养的提高,必须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在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学校老师重视“小节”,能够及时的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让学生在小事中,从小事做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运用教育手段。不同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个性及遇到的事情性质的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也是不相同的。对具体对象,具体问题,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严辞警告;或动之以情,委婉启发;也可以运用集体的力量予以督促,力求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四,反复训练才能真正使学生养成习惯,21天养成一个习惯,根据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根据前期、中期、后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教育措施,重视训练,重视强调的作用,制定计划一步步的引导学生。

3、建章立制促养成,勤查严督抓落实。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该把管理具体化,根据实际建章立制,以规章制度管理人,以规章制度约束人,以规章制度培养人。在用规章制度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还应十分重视督导落实。

第一,学校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作用,很多活动可由学生进行督促、检查,并以量化积分的形式定期颂。

第二,明确值周行政与值周教师职责,不定时对学校环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进行督查,并及时表扬、批评引导。

第三,学校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进行先进集体、文明寝室、精神文明集体、优秀班主任评选。

第四,各班根据自己班级文化制定出相应的班规班纪,适时评选文明个人、每日之星,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4、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艰苦卓绝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对于小学生来说,校园是他们成长的主要阵地,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及家庭对他们的行为养成习惯的影响。

第一,教师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除了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云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外,更重要的是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教会学生明白事理,以自身为榜样并及时抓住学生中涌现出的榜样云引导学生。

第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校园环境对少先队员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我校主要做法有:一是创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重视学校环境的美化,加强绿化建设,讲究环境卫生,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二是注意构建校园文化。如校园文化墙中的名言警句、卫生常识等,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教育者,学生就会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5、增强合力,家校联手促进养成教育。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一致性,那么学校教育和教学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得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另一方面农村家长对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心还十分不够,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经验交流会,同时班主任要与家长加强沟通。为此,尤其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形成共同教育的统一合力,共同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

“养其习于童蒙,則作圣人之基立于此。”作为小学教育,就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分层次、成系统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这类较特殊的群体,我们更应该根据他们的家庭状况去分析其心理变化的特征,逐步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总之,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探索,应根据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家庭教育环境进行多种方法的教育,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习惯学校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