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力乡村—城市迁移的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评介
2017-05-05安树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70)
[摘 要] 较为详细的评价了任媛副教授的著作《基于劳动力乡村——城市迁移的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指出该书“现实针对性强,较好的创新性,研究方法科学”这三个特点。认为该著作对推动我国大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且对我国城市化质量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城市化;户籍制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87
[中图分类号] F291;D63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196- 01
0 前 言
任媛副教授撰写的《基于劳动力乡村—城市迁移的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一书,是一部较系统研究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著作,通过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在机理,构建了系统的户籍制度改革理论框架,为设计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为促进劳动力乡村—城市迁移的顺利进行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该书有三个特点。
1 现实针对性较强
为了适应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1950年我国开始实施了限制人口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一制度何去何从,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面对并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之一。学术界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也在大量涌现,但这些研究大多是从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角度来分析,使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探讨户籍制度的论著相对较少。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同时,仍然强调“严格控制城區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距离。对城市政府来说,如何适应外来人口落户的强烈需求,制定出符合城市实际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乃至最终废除户籍制度,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该书从城市户籍的供给需求出发,提出了户籍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路,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2 具有较好的创新性
该书以劳动力乡村—城市迁移为主线,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对劳动力乡村—城市迁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户籍制度对劳动力乡村—城市迁移的制约作用、机理和路径;综合评价了户籍制度改革对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进展做了实证检验,提出了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及方向;借鉴部分城市户籍改革的经验,提出了一种基于户籍供需均衡理论的新型积分制改革方案。
3 研究方法科学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该书综合经济学、人口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借助社会调查等研究手段,从城市政府角度出发分析改革所产生的成本收益问题,深入研究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缓慢的原因,构建了户籍改革的评价模型及判断标准,为户籍制度改革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4 结 语
总之,该书为推动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和质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17-02-08
[作者简介]安树伟(1969- ),男,经济学博士,山西沁县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