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一居民户口,打开流动通道等

2017-05-05

时代风采 2016年19期
关键词:抚养费户口劳动者

统一居民户口,打开流动通道

近日,全国30省份启动户籍改革,普遍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同时将完善本地区的居住证制度作为重点工作;建立、推进积分落户政策。另外,还有部分地区全面放开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9月21日人民网)

@映山红:从今往后,全国13亿人都是居民户口了,户口的城乡分界线终于打破。这一招,给农村人和城里人都带来无限想象空间:既然户口统一了,那农民和市民身份是否可以自由切换?农民是否可以在保留土地的基础上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平等福利?

@虫虫物语吴志刚:中国力图改变以出生身份决定经济、政治权力的制度设计。如果“户随人走”得以实现,国人将告别2000年来被束缚于土地或户籍的非自由状态,获得形式上的自由迁徙权,这可能给经济、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变化!

@大约在冬季:统一为居民户口,教育、医疗、社保、招工等待遇都要统一,才能解决问题,这背后更伴随着权利的“补给”和公共服务走向均等化的难题。相关部门需要在协同治理中拆藩篱、填鸿沟。否则只是把户口本换了一个名字,则失去改革的初衷。

@丫是救兵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乡下人”是蔑称,一度被标签化,充满了歧视意味。如今,“乡下人”退出历史舞台,标注着时代进步的刻度。把“户口福利”变成人人共享的改革红利,让权利福利浸润在每个居民身上。

加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记者从人社部获悉,《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近日公布,《办法》指出,自2017年1月1日起,各级人社部门将对克扣工资、不缴纳社保、违反休假规定的企业行为定期向社会公布,加大惩罚违法的力度。(9月13日《光明日报》)

@无解方程式:在法律层面,我国已经将恶意欠薪纳入刑法中,虽然法律日益完善,可事實上,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却很少,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规范较为笼统,这些仍需要出台更加完善和详细的司法解释。

@花非花:如何让劳动监察、工会、公安、法院等多家职能部门履行职责,做好部门责任衔接工作,避免相互推诿,理顺协调机制,也是解决讨薪问题的重要一环。只有多部门相互配合,并加强对于行政不作为的有效监管,加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才能真正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拖拉机:一些用人单位喜欢依照“土规定”来行事,把劳动者看作是自己可以任意摆布的“木偶”,轻则随意延长劳动时间,重则任意克扣劳动者工资。这些“土政策”实际上都属于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但劳动者很多时候选择了忍气吞声或者敢怒不敢言。

@逐浪:无论是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还是轻—些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都直接侵害了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破坏了国家赋予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说句不客气的话,这是想方设法在劳动者身上“揩油”,从劳动者那里“巧取豪夺”。

如何维护养老金的“蓄水池”

日前,人社部近日公布的2015年社保数据显示,北京、天津、湖北、重庆、贵州和新疆建设兵团六个地区统筹基金累计结余不足6个月支出,从长远看职工医保基金潜伏着严重的支付危机,全国多数地区的职工医保基金将在2020年前后出现缺口。且我国劳动者个人和企业的负担已然较重,提高缴费标准可能性极低。(9月20日《经济参考报》)

点评:在养老金的问题上,专家有专家的算法,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算法,专家算的是金钱的保值与贬值,可老百姓算的是,退休后能拿几年的退休金,能有多少的收益。

想让养老金的“蓄水池”维持在高位运转,一是政府应该果断地承担起偿还历史债务的责任,尽早弥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巨大缺口,解除公众对在养老保险的后顾之忧;二是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刚性的法律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

只要有了这两点,公民和政府信任就会建立,社会契约就会形成,养老保险打败居民储蓄罐也就自然而然了。因此,解决养老金的“缺口”,根本之道要兼顾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为迫切之举

近日,在重庆市“推进群团改革,促进劳资和谐”研讨会上,市劳动人事仲裁院院长兰云鹏介绍,2011年重庆市劳动争议案件立案26419件,2015年全年立案40072件,不予立案的6700多件,再加上仲裁机构调解的13000余件,劳动争议案件总量接近6万件。这组数据创下了重庆近年劳动争议案件的新高,表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应为迫切之举”。(9月20日《工人日报》)

点评:从2011年的立案26419件,迅速窜升至2015年的总量近6万件。若单纯从数字的增长速度上来看,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已经到了十分迫切的程度。

但是,劳动争议案件表面数字的大幅提升除说明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迫切以外,还具有十分积极并目令人欣慰的现实意义,那就是广大职工群众依法维权意识正在大幅提升和增强。

正因为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职工主动放弃了以往那种一哭二闹三上吊等比较原始、民间,甚至比较野蛮的自我维权方式,转而通过合法途径来寻求仲裁机构以及法律上的帮助。

伪荠生泛滥还须监营发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老龄化时代的来临,养生的话题越来越热。满足了温饱的人们开始注重生命质量、追求健康生活。这本是—件好事。然而,当前养生市场的乱象,又着实令人忧心。打开电视,有“专家”告诉你,“每天喝养生粥,能预防骨质疏松”;收听广播,有“患者”谈亲历,”吃了×××,我的糖尿病居然好了”。(9月20日《半月谈》)

点评: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但“伪养生”大行其道,却很可能适得其反。

“伪养生”泛滥更缘于植入式养生广告的横行,无论是微信公众号的养生文章,还是电视广播的养生节目,都大量植入了养生广告。

可见,遏制“伪养生”是一道社会治理的考题。相关部门要补齐大众养生知识的短板,让公众对“伪养生”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微信、养生栏目中植入广告的监管执法。对内容不实,具有严重导向性的广告,要坚决取缔,唯有如此,才能治愈“伪养生”泛滥的社会病。

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怎么定?

日前,北京开始就本市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征求意见。记者梳理各地政策文件发现,目前已有20余省份针对“超生”现象明确了社会抚养费标准。不少地区的标准与超生人群收入、职业等挂钩,对于3胎以上的超生、重婚超生等,更是加大征收力度。(9月22日中国新闻网)

点评:“二孩”刚刚落地,超生罚款又来了。不少地区的收费标准依然与超生人群收入、职业挂钩,甚至对3胎以上的生育加大处罚,让人生出今夕何夕之慨。

从治理层面讲,地方政府主动修订本地区的计生条例,使得征收行为有法可依,是法治精神的体现,但在“全面二孩”与国家人口政策渐趋宽松的背景下,新的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之凌厉,又超出多数人的预期。

伴随人口政策的变化,降低社会抚养费也成为公众热望。但现在,有些地方社会抚养费延续递进累加方式,力度不减,难免让改革打折扣。

猜你喜欢

抚养费户口劳动者
劳动者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成年女儿索要抚养费,诉至法院获支持
给失管无名道路上“户口”
八类无户籍人员可登记户口
奶奶为孙子素讨抚养费
北京户口的适龄儿童也可在京享受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