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边境县、藏区县教师之现状调查

2017-05-05邓胜宽

时代风采 2016年19期
关键词:藏区职称工会

邓胜宽

为全面了解我省25个边境县(市)、3个藏区县(市)教师工作生活状况,省教卫科工会成立课题调研组先后深入普洱市江城县、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迪庆州德钦县等3个州(市)7个县(市)21个学校开展了专题调研。

课题调研组通过集体座谈、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边境县、藏区县教师工作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压力大,教师职业认同度不高

调查显示,在边境县(市)、藏区县(市)愿意从事教师行业并把教师作为第一职业的不到50%。部分教师对目前生活、工作状况不满意,思想消极,主要原因是工资偏低、工作环境和条件艰苦,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农村教师,无法实现人生价值,有自卑感甚至职业倦怠感。

此外,引进和补充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长期任教难度大,好不容易招聘进来的教师由于各方面待遇较差,不安心教学,只要有机会就马上离开教育行业,年轻的优秀教师留不住,外流现象严重。

工资待遇和教师承担的职责、压力不成正比。边境县(市)、藏区县(市)整体消费水平还略高于其它地区,边境县(市)教师并未享受特殊补贴,藏区县(市)享受藏区补贴,工资水平略高于其它县(市)区。

大部分片区学校、村完小教师每周课时量均在20节以上,除同时兼任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批改作业、应付上级检查、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教研任务、进行家访等,使得教师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压力大。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居多,缺乏亲情抚慰而导致的任性、自闭等生活问题,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还时常担心学生发生意外,承担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这一情况在偏远山区中小学校尤为突出。

字习培训机会少,职称晋升困难

教师队伍数量庞大,高层级的培训(例如国培计划)数额有限,县内、校内组织的培训能学到的知识不多,继续教育更是流于形式、意义不大。

调查显示,参与过外出培训的仅占11.3%,远远满足不了广大教师的需求。现行的教师职称晋升标准门槛高、名额少、机制不科学,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岗位比例较低,小学仅为3%左右,虽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政策要求倾向一线教师,但是高级职称名额有限,使得很多长期扎根边远乡村的优秀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仍然难以评上高级职称,教师工作积极性一定程度受到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37%的学校建设有公租房、廉租房或零时性住房,19.8%的学校办有职工食堂,超过65.5%的学校交通不便、出行困难。边境县(市)、藏区县(市)都是财政困难地区,教育投入明显不足。近年来,教育投入主要集中在建盖学校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和配备教学仪器设备,无力解决教师住房。

公租房、廉租房或零时性住房覆盖面很小,很大一部分教师住房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偏远乡村中小学教师住宿条件非常差。教师身心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教师职业病,慢性咽喉炎、静脉曲张、心理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多发。

迪庆州3个县(市),普洱市江城县、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因素,情况尤为突出。调研显示,享受到定期免费体检中,三年内一次的占62.3%,一年一次占14%,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身心健康无法保障。

调查显示,部分偏远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尤其缺少年轻的、愿意扎根基层奉献的教师队伍;低学历、非教师专业比重较大;中、低职称多,高级职称少;山区小学教师年龄偏于老化;“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状突出;学科分布不均衡,语文、数学教师占了总数的70%以上,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数量不足。

边境县(市)、藏区县(市)地理位置特殊,广大教职工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还承担着守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稳固国防的伟大使命。改善边境县、藏区县教师工作生活状况,建设一支留得住、教得好、肯奉献的边疆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解决教育硬件设施的同时,同步解决教师住宿问题,加大学校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力度,职工宿舍建设尽力覆盖村级小学,有条件的给予政策支持,开展集资建房;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办起教职工食堂,为单身教师、课时较多的教师提供便利;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扎实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大力开展送医下乡、送检进校活动,藏区县(市)保证每年为教师提供1次免费常规体检,边境县(市)教师保证2年为教师提供1次免费常规体检。

提高教师整豫待遇,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要达到优秀人才扎根基层、终身从教的目的,首先要增加边境县f市)教师边疆补贴,放宽教师职称晋升条件,建立提前退休机制,建议对长期在边疆工作的教师可根据本人申请,提前3-5年退休,并逐渐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标准。

鼓励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自愿到乡村学校任教,到乡村学校连续服务满2年以上(含2年)的,从到乡村学校服务之日起,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安置补贴,同时在职称晋升上给予倾斜,将“教得好”“留得住”作为乡村教师获得表彰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任教、贡献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对在边境县(市)、藏区县(市)连续从教2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统筹各级各类培训项目,加大送培下乡、乡村教师访名校、教师工作坊、信息技术能力应用等培训模式实施力度,提供外出观摩学习、进修的机会,着力拓展乡村教师知识视野和提升学科教学能力。

建立乡村教师向城镇流动的常态化机制,建立选拔机制,通过个人考核,使教学优秀、扎根基层满一定年限的鄉村教师可进入城市中心学校,简化两地分居教师调动手续,教育部门严把入口关,严格控制非师范院校、非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从教,确保教育系统新生力量的专业性。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树立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大力宣传师德标兵、先进教育工作者,营造尊师重教、宽松和谐的工作大环境。

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教龄、专业、学历、职称等教师的特点精心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定时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教师“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合理充实配备专业教师,偏远乡村地区按班生比核定教师编制和工勤人数,减轻教师因承担多项职责而增加工作负荷,让教师专心从教,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地方总工会应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同级教育工会的领导,帮助同级教育工会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没有工会经费或工会经费不足的问题,切实发挥教育工会的职能作用。

县级教育工会应定期开展调查走访,了解和掌握困难教师情况,建立困难教师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温暖和困难职工救助活动,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

同时,县级教育工会应完善教代会制度,扎实开展校务公开,学校重大事项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应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增强教师荣誉感和归属感。

猜你喜欢

藏区职称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工会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