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仍在爬坡过坎
2017-05-05邵立国
邵立国
C919大飞机首飞,使得中国制造再次受世界瞩目。不过,在国人雀跃的同时,围绕是否全部“国产化”出现一些质疑。这种声音可算是老生常谈,之前国产航母、歼-20等中国制造高端产品都有过类似遭遇。
需要承认,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零部件自给能力不足,一直是我国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瓶颈。据统计,我国95%的高档数控系统、85%的集成电路依赖进口,集成电路芯片进口远超石油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能关注到这一点,说明民众对于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对于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已有很深入的了解。
不过,就我国现阶段情况而言,盲目追求国产化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一方面,随着制造业全球化步伐加快,创新和制造模式正逐步改变,企业正通过网络将创新链、价值链与生产过程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强调百分百的国产化不符合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我国创新能力较弱,投入力度还不够大,跨领域多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和机制尚未形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适度引进吸收再创新,是现阶段提高我国技术水平的最佳选择。
而且,更不能就此否定我国制造业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突飞猛进,占全球比重在2010年跃居世界第一。智能制造、高速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10%,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装备、北斗卫星导航等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很多技术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所幸国家早就认识到制造业“卡脖子”问题。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作为重要目标。从目前情况看,建议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政策间统筹协调。高端装备关键基础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大多在“市场失灵”范畴,难度大、资金需求高、周期长,单靠企业很难完成,需集中资源形成合力。
二是要打通下游应用通道。很多企业面临的难题是无法获得下游企业订单,无法获得产品运行数据。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上下游企业对接合作,并及时调整《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享受税收优惠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清单》
三是要继续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高端制造业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对于创新人才,除优厚待遇外,更应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通过法律保障其创新成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高端装备,国之重器。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须下决心攻克短板,为进入世界工业强国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是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规划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