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武生表演的革新
2017-05-04张苛中
张苛中
【摘 要】豫剧是河南的传统剧种,在河南地区有着悠久的發展历史。目前,由于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豫剧武生的革新陷入了困境。本文在对豫剧武生革新过程中遇到的各个阻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了豫剧武生革新发生的路径。
【关键词】豫剧武生;表演;革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049-01
一切艺术都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断繁荣。豫剧如此,豫剧行当也是如此,豫剧武生表演也是一样。创新是戏曲艺术的关键所在,对此历史已经做出了验证。对豫剧武生表演的历史进行回顾,总结此过程中累积出来的相关经验,能够为豫剧武生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
一、豫剧的历史发展路径分析
豫剧最早是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当前能够查到的最早的关于豫剧的记载是清乾隆年间编撰的《祀县志》。早在明清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就开始流传河南梆子,到清末民初,其依然被称为河南梆子,此时,还有另外一种叫法——河南讴,从字面可知豫剧最早应该就是以歌唱为主的,这和目前豫剧舞台的表现特征比较相符。但豫剧在后期的发展中,逐渐开始出现“综合性”特征,有了单独的舞台、道具、行当和专门的演出剧目,这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渐转变的过程。根据传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豫剧行当分类非常工整,各种角色都有特定的造型和特色。比如,关公的扮演者就只能是大红脸,二红脸是不能扮演关公的。发展到后来,这些要求变得相对宽松。但是,在同一个戏内,不同行当的演员对应的角色类型是不能随意改动的,其都有定数。
豫剧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著名武生演员,如有“祀县三亭”之称的刘金亭。陈素真在回忆录《情系舞台》中写道:“刘金亭先生属于武生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祀县三大名角中最负盛名的红武生。他扮相好、风度好、功夫好、表演好,总之是样样都好,任何一个方面都非常优秀,样样都超过开封那几位红武生。”此后,当红的武生还有徐文德,同时期的还有曹彦章、彭海豹、王忠启等。经过这些武生大家们的发展,豫剧武生进一步发展,逐渐构成了充满豫剧风味的表演程式以及剧目,豫剧武生艺坛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但是,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豫剧武生行在豫剧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其在舞台表演上逐渐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倾向,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在舞台上都无法看到优秀的武生戏目。加上改革开放之后民众文化需要多样化,单一的演唱方式无法满足民众的需要,武生行必须进化到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即“综合性发展”,在表演形式及内容上多做努力,促使武生的多样化发展。
二、限制豫剧武生革新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豫剧艺术自身缺乏独立的教学演出的理论系统,大部分的豫剧演员自身的文化素养都不高,基本上不具备专业的戏剧武生理论知识。他们的演出一般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经验积累。而教师基本上也是没有专业理论知识的人员。因此,他们就无法形成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不能从实践上升到理论阶段。
(二)外部因素。豫剧是正宗的河南地方戏,在河南地区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由于近现代历史中,中原地区的经济长时间处于发展缓慢阶段,民众还处于基本温饱边缘,且文化程度整体不高,因此,豫剧的市场并不大。大多豫剧团队都是将之当作一个谋生的工具。文戏侧重于唱,对舞台道具条件和舞台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武戏则不一样,它对舞台道具有极高的要求,武戏戏目对演员人数的要求也大,这会让戏班的费用大为增加。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豫剧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偏,文戏戏目越来越多,而武戏的剧目变得越来越少,开始朝着单一的方向前行。
三、豫剧武生的革新
目前,在豫剧的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革新。实际上,我们需要了解豫剧属于传统行业,是在农业文明的背景下产生的艺术样式。革新必须有条件支持,但是豫剧舞台上却很少有传统的剧目流传,和此构成鲜明比对的是很多粗制滥造的豫剧剧目大量流行。因此,革新必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从本质上看,不继承如何创新?不能革新,最终只能含糊其事。笔者觉得,豫剧武生想要发展,想要革新,就必须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将流失和即将流失的艺术特色再次拾起来。
豫剧武生之所以革新多年却没有取得好的效果,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对豫剧武生行当的缺陷作出分析。豫剧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方向也存在偏差。而这内在动力就是对传统剧目的继承与发展,这是一个剧种行当真正实力的表现,有了这样的前提,豫剧武生的革新发展才能具有更大的推动力。
四、总结
总之,豫剧武生的革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对豫剧武生的发展历史和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进行全面分析,在对豫剧武生革新现状有更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豫剧武生革新有一个理想的规划。
参考文献:
[1]罗巍.关于京剧武生表演艺术之初探[J].戏剧之家,2015,(03):7.
[2]张岩.关于戏剧武生表演的几点思考[J].戏剧之家,2015,(04):26.
[3]张岩.浅谈如何提高戏曲武生的舞台表现力[J].戏剧之家,201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