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区域物流发展差异与协调对策研究

2017-05-04吴俊红

商业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区域物流区域差异结论

吴俊红

[摘 要] 通过以我国31省市与八大综合经济区为研究单元,运用Theil指数,从省域与八大综合经济区的“二维视角”对2000-2015年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物流趋于均衡发展,但区域差异仍然存在。各地应通过抓住政策优势,加快区域发展战略;多产业联动,推进物流合理化;引导物流企业升级转型,发展区域物流龙头企业;鼓励创新,以创新驱动行业发展等措施,推动新常态下区域物流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区域物流;Theil指数;区域差异;结论;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study analyzes empirically the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5, by means of Theil index from the two-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31 provinces and eight integrated economic zo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logistics is balanced under the new normal, regional differences still exist. The government should grasp the policy advantages, speed up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mote the industrial linkage and logistics rationalization; guide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to upgrad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of regional logistics; encourage innovation, promote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by innovation-driven, so a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logistics under the new normal.

Key words: new normal, regional logistics, Theil index, regional difference, conclusions, 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区域经济的大动脉,其发展水平已是一个地区衡量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各地区宏观环境的不同与资源禀赋的差异,区域物流的发展并不均衡,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区域物流发展差异问题,已成为研究区域物流经济属性的核心内容,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寻找改善区域物流发展不平衡的途径,促进区域物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物流业也要把握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积极发挥其“第三利润源泉”的增长机制。在经济新常态下,物流业展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区域物流发展差异也表现出一些新特征。因此,研究新常态下区域物流发展差异与协调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对区域物流的研究少有涉及,多侧重于企业物流等微观层面;国内对区域物流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热潮,学术界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研究也有了不少的成果,主要有:张广胜构建了区域物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区域物流能力的发展差异,发现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总体趋势;崔园园、宋炳良采用Theil指数分析了长三角地区25城市物流发展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发现十年间长三角地区物流总体差异较小,但呈现扩大趋势;鄢飞运用变异系数法与灰色关联法,從规模差异、相对差异两个角度对我国西北陕、甘、宁、青、新五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的差异状况进行了分析;李剑、姜宝运用主成分析法、Theil指数分别对我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物流发展综合水平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港口物流发展区域差异呈现“扩大—缩小”的趋势。

综上所述,相关学者在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实证方面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思路与方法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借鉴。基于此,本文以我国31省市和八大经济区为研究单元,采用2000-2015年的数据,运用Theil指数探究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并提出区域物流协调发展对策。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单元

现有的研究多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或东、中、西部与东北四大区域进行分析,然而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这两种区域划分方法已经不合时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提出了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在东、中、西部与东北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具体构想。八大综合经济区分别是:东北综合经济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部沿海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南部沿海经济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黄河中游经济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长江中游经济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大西南经济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大西北经济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

新划分的八大综合经济区令政策制定更符合当今经济新常态的实际和要求,也更可行,能够改变区域划分过于宏观或微观所导致的不足。因此,本文以我国31省市与八大综合经济区为研究单元,从省域与八大综合经济区的“二维视角”来分析2000-2015年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动态变化趋势。

(二)指标选择

从前人的研究来看,用来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三个:物流业增加值、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田慧丽认为,一般学术研究中常用货物周转量作为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此外,考虑到国内外学术界强调人均发展指标重要性的主流意识,使用人均货物周转量作为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可以使不同区域的研究样本更具可比性。因此,本文选择货物周转量和常住人口数作为测度指标。

(三)研究方法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目前常用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测度方法有:Gini系数、Theil指数、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比较而言,Theil指数在空间分解方面表现更优,因此,本文依然运用Theil指数展开研究。

Theil指数是由Theil和Henri于1967年提出的一个不平等指数,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区域差异问题的实证研究。通常,区域差异越大,Theil指数也就越大,反之亦然。Theil指数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空间可分解特性,可将总体差异分解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可以分别考察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

式中,n表示省域数,y表示k省的货物周转量,y表示全国的货物周转量,p表示k省的常住人口数,p表示全国的总人口数。

Theil指数的空间分解过程如下:

四、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实证分析中所使用的货物周转量与常住人口数这两个指标的数据来源于2001-2016年的各省市的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二)区域物流发展差异测度

根据公式(1)-(4)测算总体差异并分解,计算结果见表1与表1(续)。

(三)结果分析

根据表1、表1(续)绘制图1与图2,图1描述了2000-2015年我国区域物流总体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的变化趋势,图2描述了我国区域物流总体差异与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变化趋势。

1.区域物流总体差异分析。

从图1来看,我国区域物流总体差异大致呈现出先起伏上升,后快速下降,再缓慢回升的动态趋势。这个过程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点,即2007年。在2007年之前,总体差异虽有较大的波动,但整体趋势是上升的。2007年之后,总体差异开始急剧下降,尤以2008年的下降幅度最大,并于2013年达到最低值,此后总体差异有小幅回升。由此可见,2000-2015年间,以2007年为分界点,总体差异大致呈现“扩大—缩小”的趋势,且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而且,当前的总体差异已处于低位运行,新常态下我国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明显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物流业已较好地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新常态。

2.区域物流总体差异的空间分解

基于Theil指数的空间可分解特性,我国区域物流的总体差异可依据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划分进一步分解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结果见表1和图1。

从表1可以看出,区域内差异是区域间差异的1.59~2.41倍,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介于61%~71%之间,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介于29%~39%之间。这说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占主导地位,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小。从图1还可以看出,区域内差异呈现出与总体差异高度相似的动态变化趋势,而区域间差异与总体差异的动态变化趋势的相似性相对较低。综上所述,可以研判,基于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我国区域物流的区域内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差异是次要因素。

3.八大综合经济区物流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从图2来看,2000-2015年八个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变化趋势差别明显,其中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与东部沿海经济区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波动幅度较大,其余五个经济区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变化幅度较小,且一直处于低位运行。具体来说,以下四个区域差异的变化特征较为明显:东北综合经济区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扩大趋势明显;北部沿海经济区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大致呈现“扩大—缩小”的趋势,且下降幅度远大于上升幅度;东部沿海经济区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呈现先大幅下降后小幅回升的动态趋势;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波动幅度最小,且基本处于同时段所有区域差异中的最低值。

(四)结论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我国区域物流总体差异大致呈现“扩大—缩小”的趋势,且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总体差异的明显缩小,表明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物流趋于均衡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物流业已较好地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第二,基于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我国区域物流的区域内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差异是次要因素。第三,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变化趋势差别明显,表明区域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

五、新常态下区域物流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一)抓住政策优势,加快区域发展战略

十三五期间,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京津翼一体化等区域发展战略将有效促进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建立区域之间有效的政策保障机制,从体制上打破部门分割与地区封锁给物流发展带来的壁垒,优化区域内的物流资源配置。

(二)多产业联动,推进物流合理化

我国物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非合理化的物流现象,衍生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增值服务能力不足等弊端。物流业要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等行业积极联动,共同推进物流合理化与标准化。

(三)引导物流企业升级转型,发展区域物流龙头企业

物流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通过发展电商物流、绿色物流,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倡导供应链管理思想等途径实现企业的升级转型。要围绕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具有行业模范作用和国际影响力的物流龙头企业,要求龙头企业能提供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在经营、竞争中提炼服务特色,积极参与区域内外竞争。

(四)鼓励创新,以创新驱动行业发展

在新常态的发展路径中,物流业的发展已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變为创新驱动。我国物流业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不断推进物流新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物流服务品质,促进物流业高效、安全发展。政府要在政策上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比如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更要以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林琳.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及对策[J].物流技术,2015,6(2):37-39

[2]张广胜.区域物流能力发展差异研究[J].价格月刊,2013(438):8-11

[3]崔园园,宋炳良.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的时空差异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6):93-95

[4]鄢飞.区域物流发展的差异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17):82-88

[5]李剑,姜宝.我国沿海港口物流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水运,2016,37(6):12-14

[6]田慧丽.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物流科技,2013(11):65-67

[7]刘学良,田青.关于基尼系数按群组分解的进一步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0):98-111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区域物流区域差异结论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区域经济环境下区域物流发展机理研究
区域农产品物流交通量分布预测系统的设计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教育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研究
北京市区域物流配送运输调度成本控制研究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结论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