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区拥抱“互联网+”新时代

2017-05-04

旅游纵览 2017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融合发展

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张洋/摄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开发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首当其冲地感受着“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开发区正在结合自身优势,运用“互联网+”,全面实现服务力提升,这是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率先优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2014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可见其重要作用。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将互联网同传统行业简单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式。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科教文卫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有几大特点:一是跨界融合。敢于跨界,敢于变革,敢于更新,才能夯实创新的基础,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畅通。二是创新驱动。“互联网+”本身就是对原有事物的一种创新,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三是重塑结构。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以互联网为媒介塑造全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四是尊重人性。人性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對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五是开放生态。生态是一个新兴概念,但对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驱动,让创业并努力者有机会实现价值。六是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将一切串联就是“互联网+”的目标。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种变革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行动,要坚持互联网+产业的思维。这是“互联网+”行动中时常出现的话题。互联网的发展不能脱离产业,它的价值要回归到对产业的提升和改造。过度依赖互联网营销而不注重产品创新和产品质量的企业,即使贴有再鲜亮的“互联网+”标签,也不会发挥“互联网+”的真正作用。

中国传统产业,尤其在工业领域,正以独特的“叠加优势”,等待“互联网+”引擎的全面发动。“中国制造业有规模优势,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门类齐全;中国的互联网也发展迅猛,用户规模最大,产业实力仅次于美国,拥有全球级别的竞争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辛勇飞说,两种优势叠加,将给中国带来新的产业增长契机。从苏宁开设“云店”、线上线下结合,到海尔“人人是创客”的实践,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拥抱,更像是产业谋求自我蜕变的凝练、重构过程。

无论横跨哪个领域、门类,可以说,“互联网+”都是一个融合创新的过程。“互联网+”制造业只是大环境下一个缩影,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提出以后,“互联网+”开始渗透入工业、农业、民生、教育、医疗的方方面面。

在创新创业方面,充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在现代农业方面,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在益民服务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在便捷交通方面,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在绿色生态方面,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完善污染物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逆向物流回收体系中的平台作用,促进再生资源交易利用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创业创新、现代农业、政务服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等正在“互聯网+”的融合下不断丰富着内涵。“互联网+”的时代大门已经开启,为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战略部署,抢占互联网产业制高点,推动互联网+产业成为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开发区经济转型升级,各开发区也在不断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科学有序地推进“互联网+”,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构筑新优势和新动能。

“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而智慧城市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互联网+”也被认为是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形成创新涌现的智慧城市生态,从而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管理与运行功能,实现更好的公共服务,让人们生活更便宜、出行更便利、环境更宜居。

“互联网+”时代大门开启,包括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在内,社会各界都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科学有序地推进“互联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构筑新优势和新动能。(未完待续,本文由本刊记者梦竹据相关资讯综合)

猜你喜欢

互联网+融合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