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型毒品卖到海外
2017-05-04张振华
张振华
从北京著名学府的天之骄子到返乡创业明星再到制毒贩毒的犯罪嫌疑人,王驰的人生轨迹为何如同电影剧情一样惊天逆转
016年10月27日,湖北省黄冈市公安局黄州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通报,历经3个月,经过市、区两级公安机关携手攻关,成功破获了公安部督办特大制造、贩卖、走私毒品目标案件。警方当场抓获王驰等3名犯罪嫌疑人,缴获毒品611.3公斤、制毒原材料4.6吨,捣毁制毒工厂3个,制毒反应釜3个,扣押毒资100余万元,银行卡20余张,涉案车辆2台。该案是黄州公安分局成立以来破获的首起制毒大案。
从北京著名学府高材生到返乡创业明星,再到制毒贩毒的犯罪嫌疑人,王驰的人生轨迹为何如同电影剧情一样惊天逆转?
藏匿在黑色灯管里的神秘晶体
2016年3月以来,黄冈市公安局黄州分局禁毒大队和陈策楼派出所联合在对黄冈市黄州火车站化工园内的化工企业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傲鑫化工厂内的部分工作人员和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呈现异常情况;与此同时,黄州分局接到深圳警方通报:从黄冈市中通快递寄到深圳龙华新区和顺通国际物流公司的LED灯管内有500克浅黄色的疑似毒品,寄件人自称“小张”。
接到深圳警方的协查通报后,黄冈市公安局黄州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谭作宏立即率民警展开侦查,先对黄冈中通快递业以及黄冈黄州火车站化工园傲鑫化工厂进行摸排,并迅速将案情向时任黄冈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的汪治怀汇报。警方通过深入调查发现,通过QQ号联系深圳物流公司的人是王驰的妻子伍云杉;寄件人“小张”则是王驰本人。警方查明,王驰租用了黄州化工园一家化工厂内的一个生产车间,同时聘请其堂弟等人在车间内制造疑似毒品的化学品。
坚称自己是生产氨基酸,否认涉毒
2016年6月8日,在汪治怀的统一指挥下,专案组决定对嫌疑人实施抓捕。黄冈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上官福令迅速组织市、区公安机关兵分两路,分别在黄州区某宿舍楼和黄州某化工厂将犯罪嫌疑人王驰、伍云杉、王安彦等人抓获。
经查,犯罪嫌疑人王驰为湖北团风县人,北京某著名大学化学系毕业生;伍云杉为湖南人,国内某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王安彦也是团风县人,湖北某学院材料化学专业毕业。
通过现场侦查,警方在王驰公司实验室制毒现场缴获用于制造毒品的盐酸、硫酸、乙酸乙酯等原材料4.6吨,从王驰妻子所在宿舍楼和化工厂内共查获疑似毒品611.3公斤,并在王驰家阳台发现20余个未使用的LED灯。
到案初期,王驰拒不认罪,辩称自己公司生产的是氨基酸,并非毒品。为慎重起见,黄冈警方将缴获的疑似毒品送至公安部毒品检测实验室进行成分检测。很快,公安部毒品检测实验室专家得出结论:查获的疑似毒品均为国家管制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也就是新型毒品。
黄冈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黎阳告诉记者,王驰等人制造生产的甲卡西酮是继鸦片、海洛因与冰毒、摇头丸等之后,流行全球的一种新型毒品。“为逃避打击,他们通过专业手段把国际社会已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从形式上变成另外一种化学药品,但其麻醉、致幻效果与之前的管制药品相同,甚至更强。”黎阳说。
发布制造贩卖一条龙的产业链条
上官福令介绍,王驰制毒一案引起了公安部、湖北省公安厅的高度重视,分别派员前往黄冈指导案件侦办。2016年6月15日,公安部禁毒局总工程师王优美率禁毒局专家花镇东、李涛,湖北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副总队长童来平到黄冈指导案件侦办工作,王优美等人亲自审讯了王驰、伍云杉、王安彦等主要犯罪嫌疑人。
谭作宏对记者介绍了王驰一案的案情。警方查明,2015年年初,王驰回到家乡后,以堂弟的名义在黄冈师范学院对面的大学生创业中心注册成立了一家名为“黄冈斯派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化工厂,并在黄州火车站化工园湖北傲鑫化工有限公司内租了一栋厂房,购买了一些设备,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准备自己研发生产化工产品。
公司成立后,经营方面并没有像王驰想象中那样顺利。实验室组建好之后,王驰一直没有能生产出销路好的化工产品,短短一年的时间,到2015年7、8月份王驰就亏损了几十万元钱,公司的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
为了解决眼前的难题,王驰就想找一个既容易生产又好卖的产品来生产,能够快速赚回一些资金,使自己的公司起死回生。
王馳先是在一个叫“原料药贸易”的QQ群看到有一些做外贸的人在里面发信息,说要购买间甲基苯丙酮甲胺盐酸盐,王驰了解了这个产品之后,觉得这个东西比较容易生产,但是它的化学成分与毒品甲基苯丙胺(即冰毒)类似。
后来,王驰又上网了解了一下这个产品,知道这个东西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兴奋作用,而后王驰又找一些同行咨询这个东西能不能生产。同行告诉王驰,这个东西的分子结构跟毒品甲基苯丙胺的结构类似,而且也具备一些毒品的特征,有毒品的嫌疑,最好不要生产。王驰知道后,查询了国家发布的精神品药物管制目录和兴奋剂管制目录,当时,列管目录里面并没有这个东西,为了攫取巨额财富,王驰铤而走险,决定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制造间甲基苯丙酮甲胺盐酸盐来卖。
王驰先在“盖德化工网”英文网站上发布了销售间甲基苯丙酮甲胺盐酸盐的消息,并承诺可以免费让买家验试样品。消息发布之后,有大量国外的买家给王驰留言,让他把样品寄给他们。王驰看到有这么多人要寄样品,认定它确实好卖,于是就在网上购买了生产间甲基苯丙酮甲胺盐酸盐的原料。大概用了一个多星期,王驰等人生产了数十克的间甲基苯丙酮甲胺盐酸盐样品,确定生产出来的样品确实是间甲基苯丙酮甲胺盐酸盐之后,王驰又在实验室里制造了500克的该化学品样品。
然后,王驰根据“盖德化工网”上客户的留言,向每个客户寄了5克样品。一个荷兰的买家要买的量比较大,说一个月要买几百公斤,并给王驰传授了新的制造流程技术。王驰结合这个荷兰客户给他的技术资料,对之前制造间甲基苯丙酮甲胺盐酸盐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又在实验室里制造了500克的间甲基苯丙酮甲胺盐酸盐。
经过几次实验之后,王驰开始使用设备进行大批量生产,第一次就生产了五六十公斤。后来,王驰按照这个客户的要求,又生产了几批对氯苯丙酮甲胺盐酸盐和间甲基苯丙酮甲胺盐酸盐,最后生产的两种化学品加起来有200多公斤。
“新的管制目录出台,成为办理该案中的重要时间节点。”谭作宏介绍,2015年10月1日,国家明确将2-甲基甲卡西酮、3-甲基甲卡西酮、4-氯甲卡西酮等产品列为毒品,王驰等人生产的对氯苯丙酮甲胺盐酸盐和间甲基苯丙酮甲胺盐酸盐正是属于此类产品。此后,王驰生产的两种化学品已属毒品,生产、持有、销售均属非法。
自2014年至案发前,王驰先后获利近千万元。办案人员告诉记者,因为王驰生产的两种化学品的列管时间为2015年10月1日,根据不溯及既往的刑法原则,所以警方只能认定这个时间点后生产的两种化学品为犯罪。于是警方查明,2015年10月1日之后,王驰通过黄冈某快递公司共寄出约630公斤毒品,非法获利450万余元。
调查发现,王驰等人分工十分明确。王驰是主要负责人,在网站上发布广告,寻觅国外买家,随后与客户联系;其妻子伍云杉负责通过网络购买原材料,联系物流销售产品;其堂弟王安彦负责按照王驰提供的工艺,组织工人进行大规模生产,同时还在王驰指导下开展新型毒品的研发实验。
2014年以来,王驰的妻子伍云杉从网上联系江苏、山东、武汉等地的化工公司购买原材料,其中包括国家列管的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窝点则隐藏在武汉、黄石、黄冈等地区的工业园内。一条集发布广告、联系买家、采购原料、研制毒品、走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最终成型。
侦查中,警方还发现一些细节,王驰向国外卖对氯苯丙酮甲胺盐酸盐和间甲基苯丙酮甲胺盐酸盐主要是通过发国际快递送达。王驰先在网上和买家联系好之后,就让买家事先把钱汇到他岳母的一个银行卡里面,然后让其妻子伍云杉联系好深圳的荷兰小包或上海的某国际快递公司,再将货包好在黄州通过中通快递公司将货发到这两家国际快递公司,让这两家快递公司发往国外。
据王驰对警方交代,他开始往国外发货的时候,都是将货装在一个小塑料袋里面按化工品直接发,后来买货比较多的那个荷兰客户让他把对氯苯丙酮甲胺盐酸盐和间甲基苯丙酮甲胺盐酸盐装在灯管里面,伪装好后,以灯的名义发给他。于是,王驰就从淘宝网上买了一些直径约10公分,长约30公分的灯管,再将用塑料袋装好的对氯苯丙酮甲胺盐酸盐和间甲基苯丙酮甲胺盐酸盐放在灯管里面,以灯的名义寄给他。
由于王驰明知生产的产品是毒品,在通过物流销售该产品时,不敢写该产品的真实名称,也不敢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电话。王驰等人在通过物流销售产品至国外时,包装上的产品名称、寄件人姓名与电话等,均不是真实信息。
此外,王驰在网上与国外人员聊天时全部用英文,而且专业术语很多,一般人难以看懂。为了逃避打击,王驰让伍云杉专门申请了一个QQ号跟国际快递公司联系,另外,他还指示妻子在网上买了一张假身份证和一张银行卡(注册姓名为沈泉),用来支付快递公司的运费。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王驰冒险而行,短短一年多就获得了惊人的利润。案发后,警方在王驰家起获了他用非法所得购置的高级奥迪轿车,以及在国外银行的数十万欧元巨额存款。
疯狂制毒,白天停产,夜晚加班
警方发现,王驰制毒贩毒的厂房位于黄州某化工厂内的制毒基地。近1000平方米的厂房,被划分为大厅、实验室、存储室等多个空间。大厅内陈设着反应釜、拖车等,外表看起来与一般化工车间无异。
据园区管理人员反映,王驰打着生产普通化学品的名义,每月用约1万元租用该车间,但平时基本见不到人,偶尔来一次,该车间主要是其堂弟王安彦与几名工人在内工作。白天厂子里没有任何生产动向,主要是夜间生产。也曾有园区工人反映,夜间这里会传出阵阵刺激性气味。但均被王驰堂弟王安彦以“属于正常生产、对人体无害”为由掩盖过去。
警方了解到,王驰警惕性很高。此前,一有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检查,王驰的车间便暂停生产、大门紧闭,整个车间区不见人影。
2016年6月9日,王馳等3人因涉嫌制造贩卖毒品被刑事拘留;7月15日,被黄州区检察院批准逮捕。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2016年10月27日上午,黄冈警方举行破获首起新精神活性制毒大案新闻发布会。来自全国20多家主流媒体的记者云集市局大会厅,听取侦破细节,参观毒品实物,并就相关案件可释性问题提请现场解答。
黎阳就记者提出该案有何新特点时,指出了以下几点,一是参与制毒作案人数少,隐蔽性强,只有利益攸关、化学专业一致的三名嫌犯;二是制毒销售路线及地域分布性广,厂址位于工业园区,不易被常人怀疑觉察,只通过上海、深圳、湖北三个地方进行物流作业;三是嫌犯不顾产品存疑,执意在武汉、黄石、黄州三地租用厂房作为窝点,大胆生产3-甲基甲卡西酮;四是走出国门,毒品远走高飞,销往境外荷兰、波兰、西班牙三个地方;五是账户往来规避常规渠道,借渠流水。利用母亲、岳母等身份开户结算。
采访中,谭作宏数次唏嘘,他告诉记者,最初,王驰涉及制毒贩毒这个消息传开时几乎没人相信,社会上一片哗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肯定是公安机关搞错了。
在黄冈地区,王驰算得上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了,高中时,王驰获得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二等奖,后因成绩优异,免试进入北京名校。2014年毕业回乡创业,在当地注册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驰为该公司的主要领导,从事“非天然氨基酸、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与生产”。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名高材生,竟然成了制毒贩毒的主要犯罪嫌疑人。(文中犯罪嫌疑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