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韩培信老书记
2017-05-04周德祥
周德祥
2017年1月15日晚,南京友人电话告知,江苏省委原书记韩培信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晚19时15分在宁逝世,享年97岁。闻此噩耗,我的心里瞬时弥漫哀伤,悲痛之情久久难以平复。韩老出生在盐城响水县,他是响水人民的骄傲,亦是盐城人民的骄傲。我在韩老的家乡前后工作了十五年之久,与老人家有过较多接触。韩老德高望重、平易近人,对家乡发展十分关心,对响水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给予过很多指导、支持和帮助,赤子之心,溢于言表;桑梓之情,令人感佩。我亦从韩老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为官做人的真谛。
韩老的一生,曲折瑰丽,极富传奇色彩。1921年10月,他出生在灌河南岸响水口(今属响水县响水镇)的一户贫苦人家,然而,新生命降生的喜悦还未及消散,这个家庭就迎来了重重噩耗。仅仅三个月,父亲就因病去世;6岁那年母亲又撒手人寰,他和13岁的姐姐成了相依为命的一对孤儿。姐姐出嫁后,好心的二叔、二婶收养了韩培信,送他上了私塾、小学。从17岁开始参加革命,19岁加入共产党,韩老为革命事业奋斗了七十多个春秋。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等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任职多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从地下交通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
我与这位传奇人物产生交集,是从1993年1月调任响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后开始的。彼时,韩老已不再担任省委书记,尚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任上。当年3月,他又从领导岗位上歇了下来,改任全国政协常委。在任省委主要领导期间,韩老虽然十分关注家乡发展,但他从来没有利用手中权力为响水谋过什么私利,给予什么特殊照顾,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高风亮节。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韩老满怀着对家乡的炽热情感,为响水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灌河,古称灌江,是响水的母亲河,当地人称大潮河,流经淮安、盐城、连云港三市,西与京杭大运河连接,东入黄海,是苏北唯一在干流上没有建闸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具备良好的港口条件。处于灌河入海口的陈家港小蟒牛地区,是建设大型电厂的理想选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设想,1986年2月中旬,国家交通部组织水运规划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河海大学的工程师、教授来陈家港勘察灌河开发利用和苏北电厂选址情况。响水人民建设陈家港电厂的希望之火被点燃了,自此,争取建设陈家港电厂,就成了响水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提出在陈家港建设大电厂这一设想之时,正是江苏特别是苏南乡镇工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华东电力供应的缺口越来越大,在苏北建设大型电厂可以有效缓解江苏乃至华东电力的缺口,因此,韩老从江苏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推进苏北电厂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在那个时期,要想争取到这样一个投资巨大的项目,难度可想而知。
1994年是我到响水任职的第二年,县委向盐城市委呈递了《关于陈家港电厂前期工作情况的报告》,简述了10多年来响水县委县政府为推进陈家港电厂所作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展,从而推动盐城市委成立了陈家港港口电厂建设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当时的省委主要领导还亲率考察组实地考察了灌河和陈家港港口。在相关座谈会上,韩老动情地回忆起在响水度过的青少年时光,他说,正是电力事业的发展让响水走出数百年的煤油灯照明的历史,响水乃至苏北的工业化之路,更需要大力发展电力事业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老书记对家乡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令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无不为之动容,县委也对项目的争取更加感到重任在肩。
然而电厂项目的推进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时还没有好的机遇。2001年1月,组织任命我为响水县委书记,争取陈家港电厂项目的重担又落到了我们的肩上。我到南京向韩老请示,韩老不仅赞同我们的想法,还当即同意亲自乘火车和我们一起去北京汇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考虑到韩老年事已高,我还请响水的老书记王清一起前往。因为韩老亲自出马,我们此次北京之行,收到积极成效,有力推进了电厂项目进程。2007年年底,经过响水县委、县政府多任领导推动,装机容量为2×66万千瓦,总投资58亿元的陈家港电厂项目终于开工建设,圆了响水人民期盼多年的电厂梦。
韓老不仅处处关心支持响水发展,还时时牵挂父老乡亲的安危冷暖。
2000年8月30日凌晨2时许,一场特大暴雨突袭响水,日降雨量达813毫米,创下了全国50年来日降雨量记录,县城平均积水深达1.4米。特大暴雨期间,还伴有4次龙卷风,造成5人死亡,185人受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
大灾突至,响水一片泽国。身居南京的韩老闻知,心急如焚,寝食不安,不断了解家乡受灾的具体情况。他亲自联系有关企业家捐赠衣物并及时送到灾区。9月16日,大灾过后仅仅十多天,韩老不顾八十高龄,冒着炎热天气,和夫人一起带着用自己多年积蓄采购的各种救灾物资,回响慰问受灾的父老乡亲。看到家乡被洪水肆虐造成的巨大损失,经历过腥风血雨、一辈子坚强的老人眼中闪动着晶莹泪花。他十分关心群众的灾后生活情况,每到一处,都要详细询问了解,再三叮嘱陪同的时任县委书记的徐恒菊和我一定要把群众灾后生活放在首位,确保群众生活稳定,同时,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群众做好灾后自救工作,力争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韩老对家乡的关心支持,进一步鼓舞了我们抗灾自救的信心,在全县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响水迅速从灾难走出,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在韩老的心中,还一直深埋着一个愿望。
2006年上半年的一天,韩老突然打来电话,要我在去南京出差时顺便到他那里去一下,说有事要和我商量。见面后,韩老向我吐露了一个愿望,想回响水成立一个专门资助孤儿贫困学生的基金会。他动情地说:“我是一名孤儿,我更理解一名孤儿失去父母疼爱的凄苦,缺少关怀的悲凉。我想成立这个基金会,就是要让更多孤儿不再孤独,让他们有学上,有衣穿,享受到社会的温暖。”望着这位年近九旬的慈祥老人,我的眼睛也不由得湿润起来。我想,这个愿望一定在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心中盘桓了很久,不把这件事情办好,我们就对不起老人家。我当即向韩老表态:“请老人家放心,我们回去后立即成立领导班子,明确县政府分管同志专门负责基金会成立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将老领导的要求落到实处。”首批经费由韩老捐助,他把以前逢年过节、生日、生病,组织上、亲朋好友看望慰问以及子女孝敬时积攒下来的,全部捐了出来。经清点,一共82.08万元。“江苏韩培信扶持响水孤儿贫困学生教育基金会”成立后,韩老又先后三次捐款,捐助额度达163.69万元。后来,韩老又多次回响水,看望受资助的孤儿。随着基金会规模的不断扩大,捐助范围从响水扩展到周边县市,甚至覆盖到汶川地震孤儿,捐助人数由当年的31人增加到600多人,资助标准也逐年提高。大爱无疆,德泽天下。韩老的爱心,为众多贫困孤儿托起了明天的希望。
韩老还十分关注家乡的工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他多次介绍香港等地客商来响水考察投资,大力支持和推动响水由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型发展。原省道308是砂石路,连接了响水县多个乡镇,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破烂不堪。在韩老的协调下,2003年省交通部门投入5000多万元,将路面改造成沥青路面,彻底改善了沿线乡镇的交通条件。如今,响水的发展正围绕着“强富美高”的目标,抢抓国家沿海发展战略机遇阔步前行,成为全市乃至苏北最具发展潜力的县份之一。这样喜人的发展态势,正是韩老对家乡最殷切的期盼,也是响水60万人民对韩老无私关爱最好的回报。
黄海滔滔,灌河悠悠。一缕忠魂归故里,更留清誉在人间。愿韩老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顾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