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那不灭的火种
2017-05-04杨军
杨军
冉钧, 原名冉高镒,号权钧,曾化名浩然,1899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杜里二都六甲冉家院子(今属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黑林村)。他从小与姐姐及外甥们一起生活,4岁就读于冉家院子家里的私塾学堂,小学就读于二郎庙圣泉初级小学堂。1905年,冉钧不满6岁,父亲冉德高因病去世。
1907年,母亲况氏为了冉钧能上县城的高等小学,卖了部分田产进江津几江镇纱厂做工,姐姐们在长江边码头卖茶水养家糊口。冉钧就读江津县立高等小学堂时期,经历了伯父冉君谷(1907年留学回国创同文石印局)参与的四川保路运动、江津白沙首义,冉君谷策反清庭县令吴有桐成立蜀军分府,重庆辛亥革命胜利等一系列历史事件。革命这颗种子,无形中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
高小毕业后,母亲为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把家从江津移居重庆南岸,并到海棠溪一带的纱厂打工。族叔冉距清介绍冉钧兄弟到打铁街盐店兼职当学徒,支撑冉钧进入重庆府中学堂读中学。
五四运动爆发后,冉钧加入纱厂、船厂、猪鬃厂等手工业者联盟劳工的游行示威队伍,活跃在重庆主城的朝天门、巴县衙门、二府衙、白象街至十八梯一带。
远赴法国留学
1919年,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巴县教育局长温少鹤和童宪章等留学日本的名人,与法国驻重庆领事馆一起,在夫子池开办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冉钧与表哥况鸿儒等100多位学生考入,于8月28日就读。
当时四川泸州人陈愚生,筹备到重庆办新蜀报,私下联络冉君谷等教师和他的学生,在重庆开办研究会传播马克思主义。那时冉君谷按照孙中山的部署,与熊克武等留学日本的同盟会员一起反袁护法。1920年3月12日,共产国际历史档案记载的第一个中国共产主义组织: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诞生。
1920年8月27日,冉钧、邓小平等84名重庆学子,自太平门登上“吉庆”轮前往上海,在上海法华教育会帮助下办理留学法国的手续。那时,冉君谷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师范的师兄陈独秀,正在上海秘密组织中国共产党上海小组。
9月11日,法国邮轮“盎特莱篷”号,载着重庆84名学生起航。到达新加坡时,冉钧上岸持伯父冉君谷书信一封,拜会同盟会南洋支部长林义顺,代重庆组织求购当时东亚只有新加坡才生产的英式印刷机一台邮寄回渝。在新加坡,冉钧与同学一起度过了离家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后经马六甲、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10月19日到达法国马塞港。接着在华法教育会安排下到达巴黎,受到早来的江津老乡聂荣臻等迎接,由此先后认识了赵世炎、肖朴生、袁庆云、刘伯坚、李立三、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等同学。
在法国勤工俭学
邓小平等被安排到法国北部的巴耶中学,冉钧和表哥况鸿儒等被安排到法国南部的科斯纳公学(College de Cosne)上学。1920到1921年,由于法国战后经济不好,华法教育会停止对留学生的官方资助,重庆学生面临断粮,只好请周钦岳等牵头写信给巴县教育局,集体向重庆地方政府求助。在汪云松的慷慨支持下,重庆学生获得了一笔助学款。
1922年6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西郊布罗尼森林公园成立,冉钧6月4日加入该组织。1923年“少共二大”会议后改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冉钧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冉钧后来离开学校,多处打工,最后考到巴黎雷诺汽車厂,与四川渠县同学郭天枢同为汽车厂造车的高级技术工人,生活稍有好转。他们常在巴黎花神咖啡店等革命活动场所,由周恩来等支部负责人召集,与留法的革命青年秘密集会。
1923年国共合作, 周恩来和冉钧等集体加入国民党, 聂荣臻任巴黎通讯处长。从上海来法国留学的摄影师柳圃青,于1924年7月给即将回国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和旅欧支部邓小平、冉钧等部分党团员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历史合影。
转赴莫斯科东方大学
1924年,遵循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部署,中共旅欧支部选派聂荣臻、冉钧、彭树敏等23名人员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9月25日,他们与周恩来率领的罗振声、刘伯庄、周子君同行,经过比利时到达德国柏林。在柏林工作的廖换兴接待了他们,依靠德国红色阵线力量的帮助,安排他们住宿在德国工人家庭。其后冉钧等与周恩来、刘伯庄、罗振声等在德国汉堡港分手,两艘大轮船各奔东西:一艘载有回国到黄埔军校任职的周恩来,一艘载有远赴列宁格勒的冉钧。
1924年的莫斯科东方大学,设立了中共旅莫支部。冉钧与陈乔年(陈独秀儿子)、颜昌颐、张景曾、王若飞、叶挺等同班,冉钧编列在东大旅莫支部13期学员第四小组。
回国革命壮烈牺牲
1925年,根据共产国际的布置安排,冉钧等40余名同学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毕业后,陆续被派回中国。初夏时节,他们搭上奔向远东的列车,沿中东铁路经过赤塔,到达海参崴港的远东红军司令部,然后改乘苏联开往日本的货轮。在船上他们装扮成贩卖木材的华商和工人,最后到达上海港。
陈独秀派冉钧回四川去建立党支部,于是他坐法国邮轮回到重庆。时值上海五卅运动,重庆的报纸纷纷做了报道。回到重庆的冉钧,先后与杨闇公、程子健、张闻天、陈毅等衔接革命工作,出任了反对英日惨杀国民外交后援会主席。
1925年8月15日吴玉章回到重庆整理四川党务,建立了四川国民党临时省党部,冉钧负责秘书股的工作。不久,冉钧和周贡植、谬云淑等创建了中共重庆支部(四川和重庆的第一个党组织)。
1926年初国民党二大召开后, 中共重庆地委成立,杨闇公任书记,冉钧任组织部长。当年8月,因为英国军舰在长江上浪翻川军的木船引发了万县惨案,冉钧等在重庆召集国民声援大会, 举行5万人大游行。
为贯彻落实共产国际对中共创建军事组织的要求,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成立,杨闇公任书记,刘伯承、朱德任委员。11月,在杨闇公、吴玉章、冉钧、任白戈等组织领导下,重庆召开了四川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抓好策反川军6个旅的部队, 创建我党直接独立领导的军队,冉钧、黄直峰、陈毅等曾经留法的人,分别进入国民革命军20军(刘湘)、21军(杨森)、江防军等川军部队,出任政治部主任、组织科长、教官等职务,搞政治工作。当时,为抓好工人运动,冉钧和程子健等还亲手创建了新的重庆市总工会。
1926年冬,国民党四川临时省党部(左派)在重庆中法学校设考场,杨闇公、冉钧推选学生李淑宁(赵一曼)、游传玉(游曦)、罗瑞卿、张锡龙、徐彦刚等前去武汉报考黄埔军校第六期(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27年3月24日,发生了英国军舰炮击南京造成中国军民死伤2000余人的惨案,冉钧作为《四川国民》报总编辑,在重庆写文章揭露英帝国主义暴行,号召重庆市民“三三一”大游行,举行群众集会声援示威活动。
3月31日,“三三一”惨案发生,冉钧在工人纠察队和革命群众的掩护下,从惨案现场脱险。当夜,为了通知幸存的同志转移和销毁党的秘密文件,他冒着危险从江北回到城区住所。次日上午9点,他与任白戈一道去团地委书记刘成辉家,途经七星岗,被便衣特务认出,当即遭到枪杀。
1987年3月29日,人民政府在烈士家乡江津县滴水岩树立冉钧烈士纪念碑,四川省委、重庆市委、成都军区等单位派人组织公祭。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副主席杨尚昆为冉钧烈士敬献了花圈,上书: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编辑/周瑞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