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东方少年》

2017-05-04王春筠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刊物陪伴文艺

王春筠

八十年代初,《东方少年》创刊了。它陪伴了我的整个初中时代,给了我花季少年的美好岁月,填补了懵懂心灵对精神食粮的无限渴望,留给我愈久弥醇的回忆。

胶东半岛的小山村,物质生活相对匮乏。对于少年来说,物质的追求可以淡化,精神食粮的渴求却达到了贪婪的境界。我的家庭并不富裕,爸爸一个人挣工资,供养我们姐弟四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可我的妈妈,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胸怀——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读书!吃可以糙,穿可以孬,读书不能少。在妈妈为我们营造的宽松氛围中,我如同山崖上的一朵野花,沐浴着知识的春风、文学的春雨,恣意绽放。

妈妈为什么如此希望我们好好读书呢?那和她自己的经历分不开。在该读书的年纪,因为家里穷,姥爷只让她读了一年就辍学了。姥爷说,女孩子早晚要嫁人,会写自己的名字,不做睁眼瞎就行了。妈妈无限留恋地离开了学校,没哭也没闹。她明白,身为老大,她肩上有太多的责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要帮助父母照顾五个弟妹。可是,对知识的渴求、对读书的向往并没有消失。当她背着柴筐路过学校时,总要驻足窗外,听一听朗朗的读书声……我理解了妈妈,也格外珍惜读书的时光。

因为语文成绩好,老师特别喜欢我,还向我推荐了《少年文艺》《东方少年》等儿童刊物,让我知道了在贫瘠的乡村生活之外,还有着广袤的世界。那些有趣的人物和故事,那些妙笔生花的作家,让我一下子就陶醉了,沉迷了。

我跟妈妈谈条件:过年不要新衣服,只要订全年的《东方少年》和《少年文艺》。我可以在放学后打猪草、采兔食,只要晚上能让我多看一会儿书。怕妈妈不答应,我甚至做好了以哭闹相要挟的准备。没想到,妈妈竟然痛快地答应了,条件只有一个:学习成绩必须在班级前三名。不过,妈妈只同意我选择一本刊物订阅。咋办呢?我想到了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对书籍的热爱让我们“臭味相投”,對大千世界的向往让我们“志同道合”。我俩一拍即合,整合资源,利益共享——每人各订一本,分享阅读。我订《东方少年》,他订《少年文艺》。

夜深了,家人早已入睡,调皮的弟弟发出阵阵梦呓,窗外的蛐蛐唱着悠长的歌,我天天伺候的小黑猪也打起响亮的鼾声。乡村的夜安静恬美,我在昏黄的煤油灯下,贪婪地读着我心爱的《东方少年》。我的眼前一片灿烂,我的心中无限满足。

我们约定的交换时间是半个月,所以要分配好时间,拿到刊物不能一下子读完,要分配在半个月之内,保证每天都有新鲜的文字陪伴在我的枕边。我掐着手指算,《东方少年》该来了,《少年文艺》要到了。每当把刊物换回来,我既渴望阅读,又要克制一口气看完的冲动,那种激动矛盾的心情真是无以言表。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就像一杯诱人的鸡尾酒,有层次有交融,至今难以忘怀。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我养成了一个奇特的习惯,看书的时候必定由封底往前阅读,大概是认定好文章都是排在前面的,“好饭一定留到最后”的小孩子心理使然。如果旧刊读完了,新刊又没到,我就将读过的文章再重新读一遍,细细咀嚼品味。自己的刊物是不舍得借给别人的,不得不借时就约定日期,到日子马上追要。我还会用杏树流出的黏胶制成胶水,到了年底,就用这种胶水将全年12期刊物粘在一起,用牛皮纸做成封面,类似现在的合订本。

《东方少年》陪伴着我从懵懂的童年步入青春的少年,滋养了我的心灵,诱发了我对文学的热爱。在文学的熏陶下,我的情感世界日渐丰富,文笔越发灵动。“文笔优美,情感细腻,想象丰富”,这类评语在我的作文点评中比比皆是。老师常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这带给我多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啊!我坚定地认为,自己一定会以语文老师或记者为职业,要是能成为一个女作家就更美了。

一晃三十几年过去了,我从花季少女升级为“奔五”大妈,记者梦、作家梦都没实现,倒是成为了一名“孩子王”,并且一干就是二十年,这倒与我的教师梦吻合了。

钱有了,书多了,当年那种读书的心境却淡了。那种爱书恋书惜书的感情,那种如饥似渴的体验,不知现在的孩子能否体会?感谢《东方少年》,让我的少年岁月过得那般富足,那般滋润。我已然中年,《东方少年》,你依然年轻吗?当年的编辑老师、作家老师,你们都好吗?

生活的粗糙将记忆打磨,好多东西都淡忘了,遗失了,唯有《东方少年》陪伴我的甜蜜、满足、美好,像珍珠镶嵌在心底,散发着岁月沉淀后的熠熠光辉。

猜你喜欢

刊物陪伴文艺
陪伴
1942,文艺之春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刊物贺词
陪伴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系列刊物介绍
□文艺范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我最喜欢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