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2017-05-04朱思因
朱思因
摘要: 创业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概念在创业领域中的合理延伸后产生的新概念,已经成为创业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了创业自我效能维度、测量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几个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
Abstract: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is a new concept arising from the reasonable extension of the concept of self-efficacy in 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entrepreneurial self - efficacy dimension, measurem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by combing relevant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future research.
关键词: 创业自我效能;研究现状;总结与思考
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self - efficacy;research status;summary and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243-03
0 引言
创业自我效能感(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ESE)是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在创业研究中的合理延伸[1],由于创业特质理论对创业者行为解释力度不足,学者们试图用认知理论来解释个体创业过程的“黑箱”,因此,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创业过程结合产生了“创业自我效能感”,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并随着创业研究的深入,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创业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着个人创业思维、意愿和动机的产生,被认为是创业者启动创业过程和获取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2],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出丰富了创业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与创业教育共同促进了创业研究与实际应用间的联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创业自我效能感自1989年提出以来,虽然在过去20多年,由于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双重关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一是研究多集中在国外,国内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中,都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在创业自我效能的维度、测量、前因及影响变量等关键问题上还未形成统一的认知,存在较大分歧。因此,本文試图通过文献梳理,理清国内外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脉络和思路,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1 文献综述
1.1 创业自我效能感:内涵与测度
创业自我效能感最初由Scherer等学者从心理学引入创业研究领域而提出,主要指个体总结分析所有信息后,对自身创业能力的判断及信念。现有文献对创业自我效能的表述并不统一,综合来看,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将创业自我效能认为是对自身创业能力的自信或信念,这也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scherer、boyd、Luthans & Thrayeva、韩力争、丁明磊等国内外学者都赞同此种观点,但在表述上略有不同:sherer、Chen等学者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是个人能成功扮演创业者角色并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而韩力争、丁明磊等学者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最终将创业自我效能界定为个体对自己完成创业活动的各项任务和取得创业成功的信念[3]。Krueger&Brazeal等学者却持有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是一种个体能力和控制力的特征,有助于学习经验的转化[2],但持有此种观点的学者较少,近年的研究多倾向于第一种观点。因此,尽管现有文献对次概念的表述仍存在差异,但在内涵上存在着较大的共识,都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是个体关于自身从事创业活动的自信程度。
由于创业活动的复杂和多样,学者们普遍赞成创业自我效能感也应是一个多维度变量,可以开发量表进行测量。但目前关于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较少,且多集中在国外的研究文献中,国内仅有汤明、韩力争、丁明磊等学者在此领域做了初步研究,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维度没有达成共识。综合来看,目前学术界关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维度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三维度观点。
代表学者为Bandura,他沿用自我效能的理论基础,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分为“幅度、强度、普遍性”三个维度。该种划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忽视了创业活动的复杂和多样性,无法解释创业领域内的具体问题,且由于并未开发相应量表进行实证检验,因此现有研究多未采用此种观点。
②四维度观点。
部分国外学者持此种观点。但在具体到哪四个维度上却存在较大差异。Jill&Robert认为应从“机会识别效能感、管理效能感、关系效能感、风险容忍效能感”四个方面来测量,并开发了相应量表进行实证检验。但该研究主要关注创业探索阶段,对于创业的其他阶段并缺乏重视和测量检验。Forbes和Kolvereid&Isaksen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修订,将创业自我效能感精炼为“管理、营销、财务、冒险”四个维度。但该种划分却忽视了创业与企业管理的区别,侧重于企业管理阶段,对于创业计划阶段商机识别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③五维度观点。
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者有Chen&Creene&Crick、Barbosa&Gerhardt &Kickul、汤明等。三者的表述虽有差别,但其开发的五维度量表中都包括机会识别、风险容忍、管理或协调这三个维度,Chen等学者认为还应包括市场、财务两个维度,Barbosa却从创业过程前期的自我效能感角度加入了投资者关系、考察创业者两个维度,汤明更是从中国情境出发,加入了创新和组织承诺这两个维度。
④六维度观点。
国外学者De Noble于1999年提出了“机会识别、决策、人际关系管理、获取并分配资源、风险管理、维持和发展创新性工作环境”六维度量表,国内学者唐靖等借鉴相关研究,从创业过程角度提出了“机会识别、组织、关系、承诺、战略、概念性”六维度,但并未开发相关量表进行实证检验。
由于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不同,创业自我效能的维度和测量量表各异[4],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分析维度和测量方法。但分析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多赞成从创业创业相关任务或创业过程出发来构建测量维度和量表,从而对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行细化测量,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国外,国内的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较少。
1.2 创业自我效能感:前因变量和影响效应
创业自我效能是创业者在从事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在不断分析总结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不断对自身创业能力的评估和自信。自该概念提出以来,其前因变量就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之一。
现有文献中创业自我效能的前因变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角色榜样、性别、性格等个体因素。Scherer、Baum&Locke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角色榜样对创业自我效能有影响作用,男性和女性在创业自我效能上有一定差异[2],坚韧乐观的性格对创业自我效能有影响。
②技能水平、过去经验、风险倾向。这是三个频繁被提起的前因变量。Hao在2005年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这三个前因变量都能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影响,其中技能水平需要通过创业培训的中介才能发挥正向影响作用。
③创业学习。这是近年的前因变量中的研究热点。Wilson、Krueger、周必彧等学者分别发现创业教育、家庭学习、创业实践学习对创业自我效能有影响作用,但具体的影响路径和机制研究较少。
创业自我效能作为个体创业者的重要特征因素,对创业全过程都有影响作用。现有文献中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效应研究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根据现有文献,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意愿、创业倾向、创业导向等具体创业行为产生直接影响。Bandura等学者提出,创业自我效能直接影响着个体创业意愿的产生,影响着个体的创业决策,影响创业选择范围和行为。创业自我效能感强的人会在职业选择时会更倾向于选择创业而非就业,会更主动去探索创业机会,学习更多的创业知识,从而在创业时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创业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会选择克服而非放弃,从而可能发现或赢取更多创业机会。
另一方面,创业自我效能还能间接影响创业学习和创业绩效[5]。Forbes、韩力争等学者通過研究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对创业行为拥有更多的自信,从而在面对困难时有更大的克服决心和信心,在关系处理时能更为果断和自信,从而具备更强的领导力和决策力,更有可能创造较好的创业绩效,但也有研究显示创业自我效能过强对创业绩效有负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强的创业者还能主动搜索创业知识,更可能反思创业行为,从而提高创业学习能力,但也有研究显示,创业自我效能感过强会阻碍创业反思,其与创业学习间呈倒U关系。目前暂未形成统一结论。
2 国内外相关经验
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国内外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已取得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成果,主要分为三类:
①关于创业自我效能自身的研究,包括内涵、维度、测量等。Scherer、Chen et.al、Boyd、Irneger&Braseal、Luthans & lbrayeva、韩力争、傅宏等国内外学者在创业自我效能内涵界定方面均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观点,尽管在具体表述上仍有差别,但对于其内涵已达成较大共识,即表示创业者对其潜在创业能力的自我信心[7]。在创业自我效能的测量维度上,迄今国内外已有近二十多项相关研究,但该领域目前存在较大分歧,国内外学者从组织任务、创业能力、初创阶段、心理领域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三维度(Bandura,1977;丁明磊、杨芳、王云峰2009)、四维度(Jill & Robert;Forbes;kolvereid & Isaksen,2005和2006)、五维度(Chen & Greene & Crick,1998; Barbosa & Gerhardt&kiekul,2007;汤明,2009)、六维度等不同的维度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创业情景开发量表进行测量。
②关于创业自我效能与创业活动关系的研究。这部分研究主要关注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行为的影响作用,主要集中在探讨创业自我效能与创业意向、创业决策的关系问题。Krueger(1993)指出,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业意向的一个重要的前导变量;DeNoble(199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创业自我效能是有效解释创业意图和行动的工具;Zhao等(2007)通过对MBA学生的问卷调查正式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意向的正向影响。但Kolvereild等(2006)通过对挪威的对比调查显示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并无显著影响。有研究者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人的创业决策知觉和态度[8-9](Forbes,2005;Barbosa等,2007),从而正向影响风险感知和创业意向。Markman(2002)等学者确认为创业自自我效能感能带加大创业体验带来的负面情绪,增加创业者的心理压力(李大为和乐国安,2013),从而间接影响创业决策。李成彦(2011)在Zhao(2005)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创业自我效能中介了创业经历、冒险倾向等前置变量对创业意愿和创业决策的影响[1]。
③关于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的研究。大部分学者支持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绩效产生正相促进影响,或能正向调节新创企业绩效,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将设定更高的企业成长目标,也有更高的成长自我效能,从而导致企业成长越大(Forbes,2005;Chen,1998;Hmieleski & Corbett,2008;Baum & Locke,2004等),但Chandler & Jansen(1997)的研究发现,创业自我效能预测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见因果关系中并未发现积极的影响,Chen等(1998)的研究也并未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3 结论与启示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的提出不到三十年,在短短的时间里,其维度、测量、影响效应等方面已经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总结其研究现状,提出以下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思考:
一是实证研究,特别是中国情境下的实证研究缺乏,现有实证研究结果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对创业自我效能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不难发现主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多集中在国外,国内研究学者较少。在实证研究中,还存在研究结果自相矛盾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学术界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测量还未有公认的方法和工具,量表设置的合理性、信度及效度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和完善,二是目前的实证研究地区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样本源较单一,中国情境下的样本检验不足。在后续研究中,中国情境的样本检验可以成为研究重点。
二是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决策、创业绩效等创业关键因素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矛盾。学者们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决策、机会识别、创业绩效等创业关键因素的关系上做了大量研究,但在研究结论上还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后续研究有待针对不同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情境下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是测量方法和量表开发研究不足。纵观现有研究,关于创业自我效能的维度和测量工具并未形成公认的方法和工具,在今后可以在修订现有量表,提升其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创业自我效能测量工具。
参考文献:
[1]周必彧. 创业学习、创业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创业导向研究[D].浙江工業大学,2015.
[2]Krueger,N.F & Brazeal.D.V.. Entrepreneurial Potential and Potential Entre- preneurs [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18(3):91-105.
[3]韩力争.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的结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4]侯飞.基于创业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感视角的创业倾向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4.
[5]马昆姝.创业自我效能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12):59-64.
[6]李钉,苗元江,赵珊.创业自我效能感:历史、测量与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1,3:174-177.
[7]侯飞.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维度研究.会计与经济研究, 2015,29(3):90-100.
[8]Boyd, N G, and Vozikis, G S. The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action[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4,18(4):63-77.
[9]Krueger, N, Jr, and Dickson, P R. How believing in ourselves increases risk taking: Perceived self-efficacy and opportunity recognition[J]. Decision Sciences, 1994,25(3):3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