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入权属—产出权属组合下的行为选择及优化研究

2017-05-04杨生斌郭凡杨淑淋

价值工程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性

杨生斌+++郭凡++杨淑淋

摘要: 人性是自私的,这既是人的生物属性,也是人的社会属性。人性的自私,是行为选择倾向的第一动因和持续动因。一项行为活动,花费的是自己的成本还是别人的成本,行为活动的后果是自己承担(享受)还是别人承担(享受),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向和动力。不同的制度设计(投入权属和产出权属的不同组合)便形成不同的行为倾向,即不同权属组合形成不同的行为选择。要让行为主体节约成本、注重效果,需要善用而不是改造人性,用自己的资源办自己的事,这是制度有效的根本和基石。其他形式的投入权属和产出权属组合都可以这一原则为校准进行改造和优化;它提出四种可供选择的途径。

Abstract: Human nature is selfish, it's not only a person's biological attribute, but also a person's social attribute. The selfishness of human nature is the first motivation and continuous motivation of behavior selection tendency. A behavioral activity costs, the action's consequences are his own's or someone else's, fundamentally affect human behavior's direction and motivation. Different system designs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input ownership-output ownership) form different behavior tendencies, that's to say different ownership combinations form different behavior selections.To make behavior subject save cost, notice effect, we need to use instead of change the human nature,and use its own resources to do their own things. This's the essence and foundation of the effective system. Other forms of input ownership-output ownership combinations can be modified and optimized.It raises four calibration.Alternative approaches.

关键词: 人性;投入权属与产出权属组合;行为选择;机制优化

Key words: human nature;input-ownership—output-ownership combinations;behavior selection;optimiz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235-03

0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顾名思义是对人才的管理。管理基于人性[1];管理人,与人打交道,必先了解人性;唯如此,方可洞悉和预测人在不同環境下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反应,从而通过改变环境变量,引导和影响人的行为。因此,管理人才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并善用人性。只有充分了解人性,才能知其需要,进而加以运用。

从本质上来看,人性受基因的控制。英国牛津大学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并论证了基因的自私[2],即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绝对自私性,是对动物行为功能的基本解释。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自私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生物的大部分行为和性状,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适合度,或者说是提高某个控制这种性状基因的适合度。

从行为上来看,自私是人在满足自身需要时的外部表征[3]。每个人都有自利行为,主要源于自身不同层次的需要,包括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宿需要、自尊需要、认知和理解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毕孟琴,张文(2008)[4]认为自私应该是一个“关系”概念,属于道德评价范畴,反映的是主体与客体,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只有在社会关系中,个体才会出现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甚至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由于没有绝对公平的利益分配方式,在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的社会中,人们就会根据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出发点,采取不同的自利行为,即自私来满足自身需要,使利益的天平向自己倾斜。

因此,人性是自私的,这既是人的生物属性,也是人的社会属性。每个人都有自私自利和滥用权力的倾向,正如著名英国学者大卫.休谟提出的“人人都是无赖”的假设,当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人们都会有无赖的冲动。

1 投入权属-产出权属组合模式

一项行为活动,花费的是自己的成本还是别人的成本,行为活动的后果是自己承担(享受)还是别人承担(享受),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向和动力。据此,本文构建了投入权属-产出权属组合模式,如图所示。投入包括资金、人力资本、时间、土地等资源要素,产出包括产品、技术、理论等有形和无形的结果要素。横坐标代表投入(资源)的所有者;正方向表示自己的投入,反方向表示别人的投入。纵坐标代表产出(结果)的所有者;正方向表示自己的产出,反方向表示别人的产出。根据两两结合,四个象限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投入权属-产出权属组合模式。

1.1 第一象限:投入权属-产出权属:自己-自己组合模式

位于第一象限的是投入权属-产出权属:自己-自己组合模式,即通过利用自身资源,包括资金、人力资本、时间、土地等的投入,来为自己的产品、知识、技能、阅历等有形和无形的产出努力的组合模式。

一方面,由于投入(资源)的所有者是自己,花费的是自己的成本;其必然更多的关注成本,追求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即节约来得到所要的结果。另一方面,产出(结果)的所有者也是自己,由自己承担(享受);其必然关注并追求最好的效果。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它是兼顾关注成本与效果,投入产出比最高的组合模式。

1.2 第二象限:投入权属-产出权属:别人-自己组合模式

位于第二象限的是投入权属-产出权属:别人-自己组合模式,即通过利用别人手中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力资本、时间、土地等的投入,来为自己的产品、知识、能力、阅历等有形和无形的产出努力的组合模式。

一方面,由于投入(资源)的所有者是别人,花费的是别人的成本;不需关注与考虑成本问题。但另一方面,产出(结果)的所有者却是自己,由自己承担(享受);根据经济人假设,其必然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使自己产出(结果)的价值最大化。因此,这种模式更多的关注效果;而忽视成本问题。

1.3 第三象限:投入权属-产出权属:别人-别人组合模式

位于第三象限的是投入权属-产出权属:别人-别人组合模式,即通过利用他人资源,包括资金、人力资本、时间、土地等的投入,来为他人的产品、知识、能力、阅历等有形和无形的产出努力的组合模式。

一方面,由于投入(资源)的所有者是别人,花费的是别人的成本;即不需关注与考虑成本问题。另一方面,产出(结果)的所有者也是别人,由别人承担(享受);即也不关注产出的效果如何。因此,在这种既不关注成本,也不关注效果的组合模式下,极易出现浪费资源,但没有达到良好的产出效果的现象。

1.4 第四象限:投入权属-产出权属:自己-别人组合模式

位于第四象限的是投入权属-产出权属:自己-别人组合模式,即通过利用自己资源,包括资金、人力资本、时间、土地等的投入,来为他人的产品、知识、能力、阅历等有形和无形的产出努力的组合模式。

一方面,由于投入(资源)的所有者是自己,花费的是自己的成本;其必然会关注与考虑成本问题。但另一方面,产出(结果)的所有者是别人,由别人承担(享受);即不关注产出的效果如何。因此,在这种关注成本,但不关注效果的组合模式下,容易出现为了节约资源,而忽视产出效果的现象。

2 投入权属-产出权属组合模式及其行为选择

2.1 权属

权属,即产权归属者。产权是对人和资源之间关系的一种认定[5],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产权分为个人产权和集体产权。Barzel Y(1997)[6]指出产权的分析必须落实到个人的层面才最有效。因此,本文所指的权属则是个人产权的归属,即由谁投入,产出由谁承担(享受)的概念。

2.2 行为

人的行为就是在刺激的影响下,经由内部经验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7]。但行动的动力要转变为意志的动机,才能行动起来。因此,下面这个定义能够更好的解释人的行为;即处于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中的人们,在物质的和精神的交往过程中,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为了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能动变革周围环境中的客观对象并满足一定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8]。

2.3 行为选择的动机及倾向

Simon H A(2000)[9]提出了行为选择的有限理性原则,认为行为结果只要达到行为主体的主观预期(抱负水平)即可。该原理经过Lupia,Arthur,McCubbins M D,etal(2000)[10]的泛化后,简化为行为是有原因的,就是理性的。“原因”即为动机与倾向。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提出:“人的行为和利益密切相关,思想与利益不可分离”[11]。近代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认为“利益是人的行动的惟一动力”[12]。由此可见,利益影响人的行为选择。

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的需要;而需要本质上就是利益的一种。人只有有利益的追求(需要),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动机与倾向,进而引發与动机相适应的行为,即不同的行为选择。

2.4 投入权属-产出权属不同组合模式下的行为选择

人性的自私,是行为选择倾向的第一动因和持续动因。成本的承担者和利益的享受者的不同,影响着人的行为的方向和动力。不同的制度设计(投入权属和产出权属的不同组合)便形成不同的行为倾向——节约或浪费成本、注重或忽视效果,即不同权属组合形成不同的行为效应,如表1所示。

2.4.1 投入权属-产出权属:自己-自己组合模式的行为选择

在投入权属-产出权属:自己-自己组合模式下,行为主体倾向于节约成本、注重效率的行为选择。譬如:自主经营体,个体商户,员工持股制等是用自己的资源为自己办事。

2.4.2 投入权属-产出权属:自己-别人组合模式的行为选择

在投入权属-产出权属:自己-别人组合模式下,行为主体倾向于节约成本、忽视效果的行为选择。譬如:天使投资人、赠送礼物、帮助他人等是用自己的资源为他人办事。

2.4.3 投入权属-产出权属:别人-自己组合模式的行为选择

在投入权属-产出权属:别人-自己组合模式下,行为主体倾向于浪费成本、注重效果的行为选择。譬如:搭便车行为、公共资源的使用、公地悲剧等是用他人的资源为自己办事,而不需付出任何成本等代价。

2.4.4 投入权属-产出权属:别人-别人组合模式的行为选择

在投入权属-产出权属:别人-别人组合模式下,行为主体倾向于浪费成本、忽视效果的行为选择。譬如:公共建设的承包商、企业采购人员、家庭保姆等是用他人的资源为他人办事,自己只从中拿取固定报酬,与努力程度无关。

3 权属组合模式的优化途径

由上述分析得出,四种不同的投入权属-产出权属组合模式中,投入权属-产出权属:自己-自己组合模式的行为主体既节约成本,也注重效果,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模式;其他三种模式都有忽视成本或忽视效果或既忽视成本也忽视效果的弊端。

要让行为主体节约成本,同时注重效果,需要善用而不是改造人性;用自己的资源办自己的事,这是制度有效的根本和基石。其他形式的投入权属和产出权属组合都可以这一原则为校准进行改造和优化,以构建一种节约的效果型的管理机制基石。优化途径有以下几种方式:

3.1 产权层面的改造

产权层面的改造,包括私有制、合伙人制、员工持股制和管理层持股制等;其本质都是使员工的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投入权属-产出权属:自己-自己组合模式。

在现代企业中,最常用的就是员工持股制。员工持股计划是企业员工依据相关的法规和程序,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某种方式的出资而认购本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份,并委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门机构长期持有、集中管理,员工依据其拥有的股份享有有限的自益权和共益权[13]。

3.2 管理制度的优化

管理制度的优化主要包括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公平的薪酬體系、晋升制度、计件工资制、计时工资制、项目负责制、承包制、目标责任制和阿米巴制等。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提高员工的组织公平感。公平的薪酬体系主要指具有激励性的与自身绩效挂钩的薪酬分配模式,如:计件工资制、计时工资制、项目负责制、承包制、目标责任制和阿米巴制等。这样,员工的产出(薪酬等)就取决于自己的投入(绩效),实现投入权属-产出权属:自己-自己组合模式。

3.3 企业文化的引导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14]。Pettigrew A M(1979)[15]在发表《企业文化研究》后,文化模式的研究概念即在组织管理界孕育而生,企业文化成为组织管理与企业管理事务的主流语言;代表着企业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的态度与行为。

企业文化通过提倡的价值导向和营造组织氛围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16]。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让员工把企业的长远目标与利益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产出),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即实现投入权属-产出权属:自己-自己组合模式。

3.4 监督机制的完善

所谓监督机制,是指监督系统各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运行过程和方式[17]。健全的企业的监督运行机制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监督机制可以分为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18]。通过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政法对企业监督机制的改革以及大力发展社会监督的作用来完善企业外部监督;通过明晰监事会责任,权责关系,人事任免机制以及员工实时监督的落实来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有了针对主体行为的公开、透明、阳光的监督机制,才能形成一种对行为的外部约束,更好地进行改造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杨生斌.人力资源管理 性﹒能﹒愿﹒责﹒权﹒利[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2]Dawkins Richard,卢允中,张岱云,等.自私的基因[M].科学出版社,1981.

[3]彭鹏仿.人性的自私与自私的人性[J].益阳师专学报, 2000,4:14.

[4]毕孟琴,张文.撩起“人性自私论”的面纱[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08,18(1):48-51.

[5]五常,宪容,易,等.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M].商务印书馆,2000.

[6]Barzel Y. Economic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7]林秉贤.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8]张立荣.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原则的发展走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4):51-53.

[9]Simon H A. Bounded rationality in social science: Today and tomorrow[J]. Mind & Society, 2000,1(1):25-39.

[10]Lupia A, McCubbins M D, Popkin S L. Beyond rationality: Reason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J]. Elements of reason: Cognition, choice, and the bounds of rationality, 2000:1-20.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J].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334(441):18.

[12]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3]胥洋.论我国现阶段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D].湘潭大学企业管理,2006.

[14]顾越英.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1,10:73-76.

[15]Pettigrew A M. On study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9,24(4):570-581.

[16]曹洲涛,陈瑾淅.企业文化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3,31(34):167-169.

[17]张晓奇.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0.

[18]代智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监督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人性
《康巴》:时代大裂变中的人性思考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我不”方显人性温度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功能与人性
法律的人性基础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