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香港中医发展

2017-05-03严槿程晨

荣誉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专科

严槿+程晨

林志秀博士

中医,中华民族之瑰宝,古往今来,为保卫炎黄子孙之健康功不可没。今天,她在诸多有志之士的努力之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署理院长林志秀博士表示:“中医不但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配合科学技术,方能适应21世纪的发展节奏,被人们更好地使用与承传。”今天,他为中医行业授业解惑多年,旨在将正统、主流的中医传承给下一代,造福人间。

授业解惑,传承正统、主流中医

1987年,林志秀先生自广州中医学院(即现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医疗系本科毕业,一晃眼过去了30年,这三十年内,是他对中医的坚持与热爱。

当年,带着对医学事业的憧憬,林志秀先生先後成为了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生药学博士,英国中萨大学健康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医系高级讲师,2003年当他踏上香港这片热土之後,中医之路在此延续。

回到香港之後,他成为了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助理教授。回归之前,传统中医在香港顽强地生存着:“香港回归以後,中医正规高等教育开始受到重视,从无到有。”作为中医专业领域的教授,林志秀先生教学十几年,最深的感触莫过於:将正统、主流的中医传承给下一代。众所周知,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佑着我中华民族不断繁衍生息。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中医治疗手段大多是因人而異,难免会出现一些非主流的诊治手段,所以保留中医的传统,主张其主流性,在推动中医朝着医学方向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专业范畴方面,林志秀先生主要涉及中医临床、中医药临床试验、中药药理,专注研究领域有: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实验研究及抗银屑病中药外用製剂的研发、中药鸦胆子治疗胰腺癌的化学成分和分子机理研究、具神经保护作用之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及药理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後吞咽困难及老年人尿失禁的临床研究、系统性评估中医药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与整个中医学院共同发展。

曾经,在英国中萨大学健康和社会科学学院担任中医系高级讲师兼临床带教医师时,林志秀先生接触到一批有心学习中医的外国学生。“早在十七世纪,中国传统医药就随着传教士传到了欧洲並受到欢迎。在1990年代,中医在英国虽说还不是很流行,但已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那时我就在伦敦中医药研究所担任中医师和针灸师。再後来,在我教授的大多数学生,他们在学习中医之前就有曾接触过中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热爱。”中医在国外被认可鼓励着万千的中医人。

201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推动之下,香港首个由大学主导,同步发展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服务及教学的基地——“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为了能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中大医学院也一直在构思集科研、临床服务及教育於一身的研究学院,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常规化。因而,才成立了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林志秀先生,正是该研究所的中医药召集人。

中医不但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

身处香港,又担任大学的中医教授,林志秀先生更容易触摸到中医的现状。流行在内地的中西医结合在香港卻一直被视不可能结合的两大医学。一直以来,香港的医疗体制实行西医和中医分轨制,然而建立在不同传统文化、哲学和科学体系的中西两医,各有优势和不足,因而两者的互补,方才是人们期盼中的中医院被筹建的需要。

林志秀先生指出,中医治疗具明显优势的病种大体包括病毒源性疾病、功能失调疾病、骨关节疾病、妇科病、各类皮肤病以及一些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中风和各种大手术後的调理等。在治疗中,以中医药的方法和手段为主,但现代医学的检查和诊断必不可少。因而,只有将中西医两者的优势融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能将中医服务做得更好更强。“我主张筹建中的中医院医疗模式应是以中为主,以西为辅,既突出中医治疗的特色,又不忘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和必要的治疗手段,多重保证,以确保医疗安全,为患者健康加分。”

“其二,筹建中的中医院将为香港中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十分宝贵的实践平台。成立以後,中医专业大学生将拥有临床实践的机会,为他们今後更好地走向从医之路、服务社会提供了一层保障。”

近年,香港湧现出了一批学习、接受中医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了中医诊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读了中医,这对於中医在以往处於“捡漏”的角色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从事中医教育、研究事业二十多年的林志秀先生深刻地体会到:“在未来,中医不单单只是传承,更在於创新,与科学技术接轨,与时俱进,才能生生不息,得以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全世界人们带去优质的中医服务。”

中医的未来之路将是专科化之路

对於中医未来的发展,林志秀先生曾作了多次的深入探讨。多年前,他曾就此发表了《中医专科化是香港中医发展必由之路》。

文章中表示,“不可否认,中医专科化将是本港中医未来发展的趋势”。他指出,中医专科化可借鉴香港西医专科模式,借鉴其专科学院的培训考核和发牌模式,缩短用於探索符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同时在硬件设施方面,希望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软件方面,则需通過专业的培训、考核、进修及受理投诉等环节,做好专科人才管理,促使中医专科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另外,在人力和技术方面还可与大学合作,严把培训源头关,培训出高质素专科人才。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医药在香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斐然成绩,而中医师的註册制度无疑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未来,中医的专科化将是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举措的实现是广大患者的福音。”

1998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成立,2003年,林志秀先生正式成为该中医学院的一员,今年,14年过去了。在中医学院成立之时,就紧紧围绕着一个目标,那就是“为香港培育一批有学养、有医德、有使命感的中医人才”。这19年来,林志秀先生为此竭尽心力。

每天,林志秀先生都忙工作,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份使命感,在他的肩上有一个担子,致力培育新一代中医师。他全力以赴,将自己融入中医的世界,为中医和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专科
香港中文大学
中医专业渐进式认知体系的构建——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为例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浅谈无人机和机器人的自动化控制
香港中文大学提出环境适应性控湿调温织物新思路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香港中文大学筹资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一名老委员的五年提案和一批中医学院的更名历程——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