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融合在山东
2017-05-03王欣芳
王欣芳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500公里,水质优良,风景秀美。这里是全国渔业生产大县,水产品产量连续35年位居全国县级首位;也是资源丰富的旅游城市,大天鹅、渔家乐均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关键词。
2016年4月,荣成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依托丰富的渔业资源优势和海洋产业基础,荣成市深耕蔚蓝,将科技、资本、金融、平台等深度融合,探索推动以渔业为代表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渔船改造助力“深蓝”产业
分割、切片、装盘、超低温速冻……在荣成蓝润金枪鱼加工基地,一条条浑身披着白霜的冷冻金枪鱼不一会儿就被加工成一片片鲜红的生鱼片。“这些金枪鱼全部是荣成远洋渔业企业从海外运回的。不要小看这简单的一冻一切,比起在海外直接卖整条鲜鱼,这些‘海归金枪鱼的身价暴涨了10倍。”企业负责人王金龙告诉记者。
荣成是全国第一渔业大县,也是我国远洋渔业“拓荒者”之一。早在1990年代初,面对近海渔业资源日渐衰竭的压力,荣成便把远洋捕捞作为主导产业进行扶持。
2012年,国家启动海洋渔船更新改造项目,荣成市借助机遇,加快推进老旧远渔的更新改造。目前,全市拥有农业部批准从事远洋渔业资格的企业19家,远洋渔船从120艘迅速增加到307艘,占山东省的65%,全国的12%。远洋渔业作业类型由小规模单一拖网转变为拖网、鱿鱼钓、金枪鱼延绳钓等多种作业方式,作业区域从原有的北太平洋、中西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渔场,增加到南太平洋、阿根廷、所罗门、乌拉圭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属渔业经济区,远洋捕捞规模、产值迅速提高。同时,为强化远洋渔船的海外基地服務功能,靖海集团、俚岛海科、海宇渔业、鑫发集团、海洋渔业等专业远洋渔业公司在斐济、印尼、斯里兰卡、西非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建设了6个海外渔业综合服务基地,极大增强了荣成远洋渔业的生产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以金枪鱼为例,作为远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品种,金枪鱼营养价值和市场价格极高,但保鲜和加工条件要求也高。供生食的金枪鱼捕获后;马上要放血加工;进入零下60℃的超低温冷库冷冻。过去远洋企业大多数没有超低温捕捞船只和冷库,不得不在海上低价出售。这就造成了海外高端资源低价出售,本土海洋食品加工企业“吃不饱”的局面:荣成200多家规模以上海洋食品加工企业,绝大部分原料来自外地收购,本地远洋渔船捕获回运的水产品数量极少。其中,远洋捕捞金枪鱼等珍贵水产品的回运比例不足10%。
“如果仅掌握产业链源头,金枪鱼的商业价值利用不足15%,但国际上金枪鱼精深加工的利润达50%以上。”王金龙说。得益于海洋渔船更新改造项目,新建渔船按照国家标准化船型设计建造,渔捞、导航及安全等设备均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且在节能降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荣成原有远洋渔业产销“两头在外”的格局逐步改变。
同时,为了力促金枪鱼等远洋捕捞产品“回国效力”,打造从“渔场到市场”的全产业链条,荣成出台了鼓励远洋渔业企业回运自捕水产品的相关规定,通过优先给予渔业资源捕捞配额、将燃油补贴发放与回运比例挂钩等措施,调动企业回运加工积极性,引导企业由捕捞融入精深加工链条。2016年,全市远洋渔业捕捞产量31万吨,其中回运21万吨,回运比例达到68%,30多家冷藏、捕捞企业实现向精深加工转型;全年海洋食品加工量达到266万吨,销售收入1338亿元,食品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1%。
“海归”海产品对荣成食品加工、船舶修造、冷链物流、港口服务等相关产业产生了强劲的辐射拉动作用。在国际海运市场持续低迷之际,更新改造远洋渔船项目的实施,为荣成新增造船订单40亿元。黄海造船等公司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研发出超低温金枪鱼钓和远洋超低温运输船等渔船,助推渔业企业从单一捕捞向加工销售渗透。目前荣成建成、在建和拟建的海洋生物及食品等相关产业项目近百个。蓝润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金枪鱼加工基地;靖海集团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金枪鱼熟肉加工厂;鑫发集团-60℃超低温深冷物流库、金枪鱼精深加工车间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海带产业化透视渔业产业融合
还没到俚岛,被告知栖息一冬的大天鹅已经离开。过去十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天鹅选择在温暖清洁的荣成海域越冬,人们也习惯将这里当做旅游佳选。
实际上,荣成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海域水质肥沃、无污染,适合大天鹅栖息,而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盐更适合海藻的生长。数据显示,荣成海带养殖区达10万亩,年均出产海带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而俚岛的生产量则占荣成产量的六成。
“传统海带生产方式是借助夏天的日光晒干,然后机械压缩打捆包装成海带的初级产品。这种粗放的海带产品,在市场上销路不畅,海带价格也一路走低。”随着观念转变,荣成海带养殖模式由粗放型养殖转变到目前的集约化、立体化养殖,并迅速形成规模优势和经济优势,成为闻名国内外的“海带之乡”。
海带的产业化在俚岛可窥一斑。每逢四月,肥美碧绿的海带收获后,被研发生产出200多个畅销产品。根部煮熟盐渍,做成酱菜,颈部可做成特级食品,海带粉可以做保健品,梢部可以做成调味汤料。在山东海之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深加工,2元1斤的淡干海带卖出了4克3元的高价,将普通的海带利润增加近200倍。目前,海之宝已实现了从海洋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从养殖到生产都形成规模化,且在产品研发与生产方面创造性地把海带做成面条、速拌菜甚至饮品等多种形式。
除了食品加工,海带等藻类的功能被进一步挖掘:晒干的海藻经过浸泡、破碎、提取、净化漂浮,提取出海藻酸,进而制作成不同种类的海藻酸盐;漂浮后的废渣,“摇身一变”成了海藻有机生物肥;浸泡液净化后,有了食用有机碘及盐藻多糖……产业链也由此抻长。
据俚岛镇镇长慕思华介绍,目前当地正在适度发展海带系列的保健品、药品,鼓励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科研力量的渔业单位联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探索尝试,推动海带加工由低层次向高科技领域迈进。
而这,只是俚岛、乃至荣成海洋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粗略统计,仅海带深加工一项产业就可为荣成新增产值300亿元。从“煮腌晒”简单加工起步,到海洋食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再到如今的创名牌、上物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荣成海洋食品产业已从昔日的“小舢板”变成今天的“大航母”。
近年来,荣成所在的威海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强化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其发改委党组成员、重点办副主任连伟亮表示,在依托海洋渔业等主导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方面,立足威海区域优势,突出打造以渔业生产为主的全产业链条,推动海水育苗养殖、远洋捕捞等一产与海洋食品加工、海洋生物医药、休闲渔业、冷链物流等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渔业附加值,实现农业发展的“接二连三”。
在此政策引导下,许多企业也有意识的延展产业链,以期形成综合性经营格局。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78年,旗下好当家海参驰名国内。在好当家养殖基地,一望无垠的海域中开展海参、对虾、鲍鱼、海蜇等海珍品立体养殖。同时加大海参精深加工的投入,除了各类即食海参产品,还研发参命壹号等高端保健产品。而日臻完善的物流配送机制、售后服务体系使其实现了从海洋到餐桌的一步到位。
“接二连三”不止体现在产业链的延伸上,多业态复合式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也颇有成效。
距离俚岛20公里的寻山街道依托丰富的“山海”资源,将自然景观、建筑文化、特色经济、物产资源等因素结合起来。
据了解,寻山街道正在规划建设长青海洋牧场,建成后,这里将形成融海上休闲垂钓、海上观光采摘、海产品研发加工、品牌终端销售等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周边青鱼滩、萬石等9个渔村、1000多人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实现年营业收入1亿多元,引领寻山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园区集聚融合发展动力
沙窝岛位于荣成市人和镇沙窝岛靖海角内侧,这里依山傍海、环境秀美。沙窝中心渔港是山东省发改委批复的首个中心渔港建设项目,2016年3月,农业部下发《关于建设荣成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的意见》,批准建设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这是继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之后的全国第二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建设项目。
在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一艘艘渔船停泊在码头边,不同的建筑拔地而起,工人们有序地忙碌着。“老渔港建设于1982年,在‘一条小舢板,一个老船长,出海兜一圈,归来鱼满舱的时代发挥过很大作用。”山东靖海湾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杰介绍。
现在近海资源日益枯竭、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据了解,基地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采取兼并、收购、租赁、入股等方式,已整合养殖海域1.6万亩,带动500多家养殖户参与基地生产;同时,规划建设了10万吨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库、干海产品加工园、水产品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交易客户80多家,实现了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融合。
与沙窝岛如火如荼的新兴建设不同,作为我国北方最大渔港的石岛正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全力打造集水产加工、包装、配送、报检、通关为一体的现代化冷链物流园。
位于石岛的山东海都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在翻转中将鱿鱼清洗干净,工人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山东海都由赤山集团投建,项目集水产品精深加工、仓储、外贸及冷链物流、水产品进出口为一体,主要产品是以鱿鱼为原料的9大类120多个品种的精深加工产品,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5000万美元以上。
“一直以来,荣成市着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以园区带动农村各类生产要素集中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据荣成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上述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石岛冷链物流园外,荣成还规划海洋高新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海洋食品药品经济园和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好运渔乡鲜活水产品物流园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以达到龙头带动周边,集聚融合发展动力的目的。
海洋高新园意在筑巢引凤、孵化创新,以推动当地高新技术的产业聚集。目前,其海洋医用食品研发平台项目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成立国内第一家医用食品研发机构,计划年内进行4项膳食纤维和生物酶产品中试,成功研制新产品2个以上。除海洋医用食品研发平台项目外,高新园目前已成功引进海洋医用食品、海带液化酶解提取、磷虾油提取、新型基因载体产业化等6个研发项目。
占地1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海洋食品药品经济园已建成海洋食品博览中心、星源孵化器等,形成以科技为引领,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制药为主体的现代海洋经济园区。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20家,可带动农户5000户以上,年可加工交易食品、药品、农产品60万吨以上。
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好运渔乡鲜活水产品物流园位于成山镇西霞口村,该村在龙头企业西霞口集团带动下,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模式引入农村发展,不断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建立了涵盖海产品养殖、精深加工、港口物流、休闲渔业及旅游等功能的现代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进入园区村民以入股、租赁或购买经营场所的方式参与园区生产经营,本村人均创纯收入26万元。
据荣成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五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的建设,有效吸引了广大农户参与园区的生产经营,通过入股、租赁、合作、收购等方式实现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广大农户入园积极性较高,园区内农村二产产业链充分向一产、三产延伸,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产业链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涉农产业如何融合互动
“荣成海带质量好,养分高,但在营销上走的还是粗放路线。荣成人性格豪爽,海带扎成大捆卖;福建人仔细,将海带卷成一小卷,再系上丝带,卖得比一捆还贵。”据山东海都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姜威介绍,与海带一样,荣成市鱿鱼的捕捞和深加工规模巨大,占全国的三成左右,但议价能力却不强。究其原因,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因素。由于市场缺少质量分层和科学引导,买方对市面鱿鱼的真实情况不了解,只一味以价格为参考,导致质优的鱿鱼反而受到劣质产品的压榨。
针对类似问题,荣成市一直在探索相关解决方法,在抓好传统产业融合的同时,加强对新兴业态的培育,推动涉农产业融合互动、转型升级。2016年8月,全省唯一一家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海洋商品交易中心在荣成成立。海商中心由好当家、赤山等8家渔业龙头企业参股,着力打造集海洋商品贸易、物联网金融、仓储物流于一体的海洋商品交易平台和定价中心,目前中心已上线海带、鱿鱼、鱼粉等大宗海产品十大类30多个品种。
以鱿鱼为例,海商中心通过交易系统,将质量、数量、价格等元素放在公开透明的市场上,以避免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同时利用大宗交易的规模和标准,以及正在探索推出的鱿鱼指数,提升荣成本地鱿鱼在国内市场的话语权,最终争取定价权,探索农产品交易向集约化、市场化、金融化方向发展。
海商中心的物联网金融板块推出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为威海全域渔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2016年底,荣成市泰明食品有限公司希望将库存冻鱼为质押,贷款用于再生产。但冻鱼产品的品质鉴定、质量保证及库存位移等问题令银行颇为犹豫。海上中心介入后,将库存冻鱼存到旗下-18°恒温监管库,对冻鱼的保存、监管和安全等作出了保证,荣成市农商行遂为企业提供贷款400万元。
2016年,海商中心实际运营两个月,交售额达到1.8亿元,融资服务做到1400万元。预计今年该中心大宗商品电商交易量将达到8亿元,供应链融资预计将达5亿元。
此外,依托石岛、龙眼两个国家一类开放港口,荣成建成全省食品行业唯一的皇朝马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食品加工中小微企业提供通关、保税仓储、产品检测、金融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平台已入驻企业148家,2016年实现进出口4.7亿元。电子商务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荣成市出台鼓励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全市农村电商达到2000家,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06亿元。
实际上,为期两天的采访中,记者对几个细节印象深刻。
首先,各类规划建设的园区、基地均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留足余地,“自由呼吸·自在荣成”并非只是城市畅想,而是深入内心的环保观念。
其次,荣成市的农村产业融合给人如火如荼、朝气蓬勃的印象。除了海洋渔业产业,也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所谓“筑巢引凤”。在荣成的各類企业、基地和园区中,你总会遇到几位心怀梦想,激情澎湃之人。他们年纪不同,性格迥异,有的生长于斯,有的来自远方,但举手投足间,他们展现出的都是荣成豪爽开放的城市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