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瓜群众,爱说真话

2017-05-03韩浩月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外衣围观瓜子

韩浩月

我一直以为“吃瓜群众”语意中的“吃瓜”,吃的是西瓜、黄瓜之类的瓜果,但上网搜索之后方知,“吃瓜群众”所吃的“瓜”也包括瓜子。仔细琢磨之下,人们吃瓜子通常用“嗑”来形容,把“吃瓜”等同于“嗑瓜子”有些语义不通,但就历史上群众围观时常做出的举止来看,“嗑瓜子”的确比吃西瓜或吃黄瓜,更能贴切地形容人们“不着边际地闲扯”。

在中国的饮食礼仪当中,吃喝是应当回避众人的事情。古人饮酒,是要挂起长袖挡住酒杯的,如果不这么做,甚至面对着别人旁若无人地直接饮下,会被当成无礼的表现,更别说在宴席上甩开腮帮子大吃大喝了。如今,古人饮酒、进食的礼仪已经遗存不多了,现代人想要表现进食时的优雅,多采取西餐的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吃瓜的画面愈加显得粗鄙,没有礼貌。

但粗鄙、没有礼貌,何尝不是网络上公共发言的常见形态?在这个暴力争夺话语权的时代,比的正是谁更大声、谁更粗鄙,否则,你在那里温文尔雅地说话,根本没人倾听,也无人围观。但中国毕竟是礼仪之邦,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所以,为了某种目的,人们在话语方式上充满暴力色彩,但也会为这种发言方式包裹上一层温润的外衣——这就是“吃瓜群众”的由来。网友通过自降身份的方式,为自己的发言披上一层含混不明的外衣,借此既能表达观点,又能逃避一些指责。

网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公共事件的发言方式。以往中国人讲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追求的就是说话的快感与坦荡,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要求人们在对公共事件表态时,要更讲究技巧与方式,于是人们便不再直肠子,而是选择了更含蓄更隐晦的话语方式。把自己的身份归落于“吃瓜群众”的群众当中,可以视为寻找更安全、更不用负责任的说话渠道。

“吃瓜群众”当中,不乏精英群体混迹其中。给自己戴上“吃瓜群众”的帽子,其实是用自鄙的方式进行公共发言——先把自己的身段降到最低,然后再挟持“以下犯上”的某种道德优越感,来传达平时不敢说出的真话,这是“吃瓜群众”的精明之处。没必要对“吃瓜群众”的精明进行批判,因为批判者最终会发现,自己往往也只能借“吃瓜群众”之口,来叙述一些不可说的观点。

“吃瓜群众”的队伍不會消失,反而会越来越壮大,有多少真话,借由“吃瓜”之名说出,对于“吃瓜群众”所说出的每一个定论,历史与现实总会给出积极的回应,事实将证明,“吃瓜群众”的说法,往往更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猜你喜欢

外衣围观瓜子
神秘的外衣
吃蟹黄瓜子
给句子“穿外衣”
朋友圈,欢迎围观
“瓜子”变“爪子”
吐瓜子
姐嗑的不是瓜子,是寂寞
The Easter Parade
洋葱头的 神奇外衣
奇葩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