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电机拖动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探析

2017-05-03周志东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一体化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背景,通过对其中一个典型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来阐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归纳总结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点,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电机拖动控制技术 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112-03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现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增长,如何才能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电机拖动控制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掌握常用低压电器、三相异步电机基本控制线路、直流电动机及电机应用基础知识、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等一系列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目标又集中体现在专业实操能力的掌握程度上,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突破传统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其中,按照理实一体化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尝试。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又称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这一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做,即边学边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全过程中,理论知识教授与实操技能训练交替进行,且两者之间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能自然衔接。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具有各教学环节相对比较集中,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优点。一方面,它有效地构筑起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而且通过实操训练能将理论知识及时得到有效的实践,以实践加深记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它强化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教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实施背景

(一)传统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按照过往的传统教法,《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这门课先是在班级的普通教室进行某一教学单元理论知识部分授课,待理论部分讲授完之后再组织学生到实训室做实验;之后再重复这一做法分别进行其他教学单元理论和实践部分的教学。由于理论和实践部分的教学工作是由不同的教师来承担,再者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所以就会打断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短板。

(二)抽象理论知识影响教学效果。在电机拖动这门课程的教学项目中,“常用低压电器”是其中一个主要知识点,诸多的电器元件如交流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等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非常陌生,而且很抽象。没有认识实践的支撑,学生对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图形符号、工作原理、检测与维修等方面的知识根本无法理解。如果学生没有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参观实践,那么学生对电动机的几种运行状态就完全没有概念,课本上所讲解的抽象的内容犹如纸上谈兵,学生的脑子里一头雾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目前教学存在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问题。一方面,现阶段中职学生大多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一提到理论知识就倍感头痛,甚至产生恐惧的心理。但另一方面,中职生从年龄上来说正处在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黄金阶段,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老师上课很多情况下是照本宣科,“填鸭式”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只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与学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

(四)目前学习评价模式单一。以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只能通过作业、理论笔试等传统方式来进行评价,缺乏实践环节的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形式单一,而且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宗旨和要求。

上述所列举的这些问题,往往使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理論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而在《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有较为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尝试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电机拖动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逐步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比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面以《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线路”这一单元的教学实施过程为例,来具体阐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过程。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分析。根据《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线路”这一教学单元的授课时长为 6 个学时。教学目标采用三维目标设定法,分别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按扭和交流接触器的功能、结构原理、图形符号、安装接线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这一单元学习,能够掌握按钮和交流接触器这两种常见低压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按钮内部的接线和交流接触器的接线方法;巩固螺钉(螺丝)紧固工具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通过完成线路安装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组织和实施。课前任课教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和实训工位的匹配度,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情况视具体人数而定,一般每个小组 2 人为宜,最多不超过 4 人。

在本单元教学的第一阶段,任课教师将学生带到配备有机械加工设备(最好是普通卧式车床)的生产车间或实训场地进行认知见习,让学生仔细观察车床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及电气控制柜的内部电路,由现场专职技术人员教师操作车床使其正常运转,任课教师在一旁进行辅助讲解,并请学生思考按钮在车床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对典型生产机械设备中的按钮和接触器等电器所起的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对它们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

本单元教学的第二阶段,由任课教师引领学生进入电工实训室,并按预先的分组就坐,开始进入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实训台面上预先放置好的 LA19、LA4-3H 系列双联按钮和三联按钮、CJ20-10 型交流接触器实物的外观,然后再提出问题“按钮的结构原理又是怎样的呢”。此时,任课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对照实物分别介绍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复合按钮的结构原理和图形表示符号。

本单元教学的第三阶段,任课教师向每个小组发放复合按钮和交流接触器实物各一个,并指导学生分别对这两种电器元件进行拆卸和安装。要求学生在拆卸过程中认真观察其内部构造,回忆老师刚刚讲过的构造原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按照顺序将所拆零件放好,再按照相反的顺序安装回去。期间学生要使用万用表来判断各触点的通断状况,来检测自己组装的按钮和接触器是否正确。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增强了感性认识,更加直观地了解电器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课后学生普遍反应采用这一方法知识掌握得更快,也更牢固。

经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初步有了理论和实践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此时趁热打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与钻研精神。在单元教学的第四阶段,任课教师再给出电动机直接起动电路的控制线路图,向学生展示在电工实训线路板上已经接好的电路,但在此电路上按钮的接线部分为空缺。此时,教师布置学生分组讨论按钮在此电路中的作用,并提出问题“应选择何种按钮,如何进行安装和连线”。在之后的分组讨论环节,学生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将已经连接好的完整电路通电试运行。当学生看到电动机在按钮的控制下成功运转时都感到无比的激动,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任课教师逐一检查每组学生电器元件的拆卸和安装是否正确,设计接线是否合理,对学生的实操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量化的评分表具体体现评价结果,做到及时练习,及时评价,及时总结。

三、实施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效果评价。通过上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一方面教师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学做一体、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并配以头脑风暴、小组探究等学习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后,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不再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而更像是一名善思考、会做事的“职业人”。

(二)教学实践反思。第一,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多方面搜集资料,准备好大量的教学仪器、设备,安装好所需示范电路,协调好其他实训场地以便带领学生见习参观等,而且上课时要能应对学生在自主思考时所提出的临时性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解答。第二,在新教法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仍有小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和基础较差等方面的自身原因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因此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也需要任课教师加强引导。第三,新教法对实训场地的设施条件要求较高。此类教学活动基本是在实训室完成的,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有學生的动手实操,还有教师关于电动机运行的示范操作,需要相应的实训设施设备与之配套,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的实验室或普通教室显然是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这就要求学校层面要同步甚至超前推进配套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教室)的建设工作,以免在硬件上拖了后腿。

综上所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法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能够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当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职教新思路。而将这一教学方法应用在中等职业学校《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推广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是非常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五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2]程 周.电机拖动与电控技术(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王 建,赵金周.电工基本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科技出版社,2012

[5]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 2004(2)

【作者简介】周志东(1977— ),男,广西南宁人,工程硕士,讲师,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机电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教学一体化
中职PLC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基于工作岗位培养学生问病卖药能力的探析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云班课环境下的职业学校课堂学习研究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