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新法的奖章也有村民的一半

2017-05-03王华玉

华声 2017年6期
关键词:移风易俗新法石门

王华玉

最近关于扶贫英雄王新法的报道非常多,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心潮澎湃。在对王新法义薄云天的事迹肃然起敬的同时,我亦感动于薛家村那些可爱、可敬、可信赖的村民。我觉得,某种意義上来说,是薛家村民的“神助攻”成就了王新法这个扶贫英模,就像那首歌所唱的,“军功章”上有王新法的一半,也有村民的一半。

在王新法的诸种义举中,除了带领村民开荒种油茶、兴办茶叶产业等脱贫致富行动,以及修路造桥、铺设泉水管道等便民惠民工程外,还有修建烈士墓园、买60台摄像机给小学生让他们监督和改良民风、移风易俗推行绿色殡葬,等等。如果说,前者是实实在在让村民受益的实惠之举,后者则有点像长沙话所说的“空头路”,对村民来说其好处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是浪费钱。于是问题来了:薛家村的村民为什么会乐意跟着王新法干这些事呢?以中国农民普遍存在的实利主义思想,宁可把那些钱干点实事,或者干脆分掉。

不得不说,王新法是幸运的,他所到的薛家村、石门县,乃至整个常德地区,是一块文化基础相对较好的地方。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王新法去世后,许多村民都写诗谱歌追忆他,单是3月20日《湖南日报》上刊登的通讯报道《大义如山铸精魂》里面就有两处提及。虽然那些诗文还很稚嫩,但要知道,这是在一处偏僻的山村啊,其他同类地区还有文盲呢!对于石门的文化氛围,我本人也是感同身受的。我去过石门许多次,也有很多石门朋友,一个总体感觉是,也许是得益于中原文化基因的缘故吧,那里尚学尊师的氛围很浓,每个家庭都竭力供子女上学,以有文化为荣。在这种氛围下,石门的文化底蕴整体上比较厚,哪怕是普通村妇,都知书达理、能说会道,颇有京城的哥侃爷的范儿。因为有了这个基础,加上王新法还在薛家村每月组织一次新型农民培训班, 教村民们掌握新知识、获得新观念,接受新事物也就比较容易了。所以,其他村子的人都外出打工,薛家村村民则愿意留在村里干技术活;有些地方的农民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目光跳不脱那一亩三分地,薛家村民却乐于移风易俗……

所以说,决定一个村庄、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高度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文化,有了文化,人民就有眼界和境界,就有追求和变革图强的动力。当前精准扶贫方兴未艾,我以为,这个精准,就应该包含文化扶贫、精神扶贫的功课,而不是单纯物质意义上的脱贫。

猜你喜欢

移风易俗新法石门
移风易俗治陋习 示范引领树新风
石门二十四景
汉中石门十三品
何以移风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永春苏区的移风易俗
石门茶产业简介
双回单训释教学新法的学理依据
对临《石门颂》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