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和农民在同一个频道
——记合浦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周作高

2017-05-02谢青夏莫嘉凌

农家之友 2017年4期
关键词:合浦县农广校豇豆

本刊记者 谢青夏 特约通讯员 莫嘉凌

心和农民在同一个频道
——记合浦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周作高

本刊记者 谢青夏 特约通讯员 莫嘉凌

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前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教育都是相通的,作为长年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广西合浦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周作高而言,他和他的团队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摸索和创新出了自己独特的“农民田间学校模式”,使该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事业走在全国前列,无数农民通过参加职业农民培训脱贫甩帽,走上了致富之路。2016年,周作高荣获中国最美农广人“先进人物”荣誉称号。为何周作高能在全国7万多名农业广播电视教育队伍中脱颖而出?同样是做农民职业培训,为何他的课总深受农民喜欢、总是座无虚席?他有什么秘笈?

他的心和农民是相通的

1990年,周作高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回到合浦县农业局经作站工作了10年,在这10年间,周作高经常与农民打交道,与农民结下了很深厚的感情。他很了解农民,深切感受到农民的疾苦和对脱贫致富的向往。2000年后,周作高调任县农广校做培训工作。期间,曾担任过教务室主任、副校长、校长。为了搞好农民培训,他更是利用一切机会走访农户,了解农民对培训的期望以及实际需求。

有人总觉得农民就是“没文化”的代名词,可周作高却说:“对农广教育体系而言,农民的定义应该是受教育水平低,但有知识的人群。现在大多数农民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而他们拥有的知识主要是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和求生本能。所以农广校的切入点就是要为农民办好中专学历教育和大力开展农业科学技术培训,为农民普及科学文化、科学种养和科学致富的新观念。”

周作高在察看豇豆生长情况。

想到是一回事,但是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

在刚刚来到农广校接触农民培训的初期,周作高发现,当地农民对农广校培训还算支持,虽然不会出现别的地方那种第一天100名学员报到,第二天可能就陆续请假只有50人来上课,到第三天也许只有30人到场的那种现象,但是有些农民确实对培训并不接受认可,这让他感到郁闷。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沟通和了解后,周作高终于发现“农民培训工作被动、农民不愿接受农广校”其症结所在:原因在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没有找到农民的需求点和合适的渠道。他认为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创新培训模式,掌握农民培训的新观念、新思路,做到“方便农民、实惠农民、智慧农民”,才能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在广西自治区农广校、合浦县农业局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带领农广校教学团队积极探索,逐渐创建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坚持“农民需要为第一”的指导思想。开班前注重了解农民的需要,并根据农民的需求来制订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方法更有针对性。教学上根据不同的对象,运用参与式、互动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农民学员的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让广大农民学员能在学习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周作高十七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扑在农技培训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赢得了赞誉,成为广西唯一一位入选全国最美农广人“先进人物”。在周作高及其团队的努力下,2006~2015年合浦县共完成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招生2408人,每年参与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2万人次以上。2015年合浦农广校被确定为中央农广校农民中职教育联系点。2010~2016年,周作高连续多次代表该县在全区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和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06~2012年周作高连续6次被评为全区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先进个人。2010、2012年他两度荣获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能手等荣誉。

周作高与合浦农广校一样,吸引了众多同行们的眼光,他们纷纷来参观学习取经,当很多人问起周作高为何能把培训做的那么好时,他说:当你的心和农民在同一个频道彼此相通时,做培训就很简单了。

田间地头是他讲课的教室

心灵相通了解需求是一回事,但是如何针对农民的特点进行农技教学培训,却又是另一回事。周作高平时一有空就会参观和琢磨别的行业的培训方法,他发现保险公司的培训方法就非常活跃,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因此他借鉴了保险业务培训的方法,在自己的培训过程中加入一些合适的元素以激励学员们的上课热情。

2013年,合浦农广校作为全区试点,开始率先应用“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方法培训学员,通过1年时间的试验示范,收获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周作高与团队开始正式运用农民田间学校方法培训。

“各位学员请仔细观察地里豇豆的叶片、植株,然后把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写在纸上,等下我逐一解答。”在一望无际的豇豆地里,周作高让学员们自己去观察豇豆植株、叶片或者花瓣上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学员们发现和不懂的问题逐一解答。

合浦县石康镇夏佳塘村的陈世杰在培训结束时高兴地告诉记者:“我种豇豆很多年了,最害怕的就是蓟马,这种虫花期吃花、苗期吃苗、果期吃果。怎么喷药都杀不死,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周校长在田间学校培训开班时要求我们把最想了解的问题写出来,终于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难题。”原来陈世杰平时都是上午太阳出来的时候给豇豆喷药,而蓟马却不喜欢太阳,一般都是下午5点以后才出动,属于昼伏夜出的虫害,因此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喷药达不到灭虫的效果。更让陈世杰感到惊喜的是种植成本比原来降低了很多。原来种植豇豆整个生产周期需要投入的肥料、农药等成本为2000~3000元/亩,通过培训后科学管护,现在每亩投入只需1000多元即可。

周作高在给学员们上课。

“为什么辣椒的炭疽病很难防治?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太阳底下,周作高一边搽了下额头的汗珠,一边在给学员们上辣椒培训课同时表扬了提问的学员。“很多人都是等到辣椒发生炭疽病的时候才喷药,你们要预防炭疽病的发生就要了解炭疽病的发生原理。炭疽病易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里,特别是夏天上午下大雨,下午出太阳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发病,这种时候就可以提前喷杀菌剂预防,否则到大面积爆发的时候再去用药就效果不大。”

周作高坦言,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教什么,学员就学什么。而农民田间学校则不一样,田间学校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学有所用。一开学,周作高他们就将学员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比如“致富组、发财组”等,而且每个组都有自己的口号,组与组之间随时竞赛,强调以小组团队来完成整个任务,每个学员都会很认真去对待,学习劲头很足,培训结束后,还会根据每个组的表现评出表现优良和先进的小组或者学员进行表彰。这样一来,谁都不愿意拖后腿。

“有不少人对农民培训有偏见,认为农民培训都是比较低端的,所以我们这几年在硬件、软件上都尽量去完善,特别是从2013年以后,我们整个培训的条件都升级了,去村里培训的时候,村委或者合作社提供场地,桌椅板凳都从农广校直接运去,统一整齐,提供的教学条件比普通中学还好,从硬件上给农民一个很好的培训条件。农广校到任何一个地方培训都会张挂相应的广告牌匾,而且这牌匾非常的大气,让学员们感受到农民培训是一个很上档次的培训,所以都想来参加。”

合浦县农业局局长杨真荣表示,合浦的农民对培训一直都比较支持,但自从采取“农民田间教学模式”开始,发现农民对培训的知识接受程度很快,农民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对整个县的农业技术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农民赚钱是他讲课的内容

作为农广校的校长,教农民学技术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是让学员们惊喜的是,周作高还专门教他们如何去赚钱致富,这是农民朋友喜欢农广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合浦县职业农民培训成功的另一个秘笈。

“农民来接受学习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发财致富,但是有时候种的好不代表收入就好,农产品能否卖出好价格最终还要看市场。”周作高坦言。

2016年合浦县农业局在廉州镇贫困村——大岭村实施一个豇豆精准扶贫产业基地项目,合浦县农广校专门负责技术指导。当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学员、北海市一县三区的村两委干部培训班学员去参观该基地时,都给了很高的评价。贫困村的村民高兴地说:“我们种了10几年的豇豆,从来没试过种那么好的,也从没卖过那么高的价格,多亏了农业局和农广校老师的帮忙。”大岭村这个扶贫产业基地2016年种了20.5亩地的豇豆,一共收入20多万元。比该村其他豇豆种植户亩收入平均高出3000元以上。差距为何会如此才之大?

周作高揭开了谜底:“合浦县作为全国豇豆的生产基地,产品基本销往北方。很多农民在割了早稻后即每年的7~8月份就开始种植了,因为他们怕农田长草,都着急把豆种下去。而我们农广校的推广种植时间是农历的7月底至8月初,因为晚造豇豆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00多天,如果按照农民的种植时间,那么我们的豇豆上市时间就会跟河南、山东等地的上市时间相冲,这样我们的豇豆品质即使再好,也卖不出好价格,如果我们推迟10~20天种植,那时候北方已经没有豇豆上市了,因此容易卖出好价钱。如果按照农民自己的时间种植,上市的豇豆一般只能卖到2~4元/公斤,而按照我们推广的时间种植出的豇豆收获时则可以卖4~6元/公斤。

上市时间差是造成很多农产品卖价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掌握农产品农时以及市场信息就尤为重要。“农民需要的信息,就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因此,周作高及其团队不上课的时候更忙,他们经常通过各种信息平台来提高自己。“只要一有空,我们肯定会上中国农业信息网,广西农业信息网,广西农科院网站等媒体平台了解最新的品种、技术以及国内各大综合农贸市场信息,然后再进行技术分析,最后把准确信息传递给学员。虽然我们不负责销售,但是市场信息绝对需要掌握。特别是品种、技术、季节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每年都感觉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周作高的家人和朋友都抱怨要见他一面很难,因为他不是在给农民培训,就是在去给农民培训的路上,甚至随时在微信群、QQ群里回复学员们的提问。他那么拼命难道是因为他领双薪?对此,周作高淡淡一笑解释道,我们单位确实还兼任合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职能,但是双薪是不可能的。虽然搞培训工作、调查市场信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只要农民因为有了农广校的培训走上致富路,我就感觉很开心、很值得,这也是我们整个农业局及农广校团队的心愿。

“不管是中专班还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结束,我们都有结业典礼,每逢结业典礼那一天,我们都搞优秀学员表彰,这是整个培训活动最高潮的一天。毕业典礼上,学员们互相畅谈学习体会,总结哪个班最差?总结老师的不足。”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周作高不是躺在功劳薄自娱自乐的那种人,他的眼睛永远看到的是前方。他把每一次开班看成是自己团队生产产品的过程,有那些是成品?有哪些是不合格产品?这成为他们能办好班的一个重要思路和方法。

合浦农广校的成功很多人都看到了,但是他们的成功方法无疑值得更多区内同行们借鉴。

猜你喜欢

合浦县农广校豇豆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大理州农广校组织参加中央校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推进工作视频会议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2018年合浦县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分析
Informations pratiques Recettes chinoises
豇豆先生变魔术
创建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的思考
清淡豇豆
合浦县盛华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发布会暨南珠月饼2017年新品发布会盛大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