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造风口,让“猪”飞起来
2017-05-02王林秀黄启健
本刊记者 王林秀 特约通讯员 黄启健
广西:造风口,让“猪”飞起来
本刊记者 王林秀 特约通讯员 黄启健
著名企业家雷军常说:“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这话用在扶贫上,也很贴切。贫困,不是天生的,只要有合适的条件,一切都会改变。
近年来,广西水产畜牧兽医部门科学性、创造性地利用现代生态养殖理念做精准扶贫,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制造“风口”,指导贫困村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凭风好借力,使得畜禽养殖犹如添翼,“飞”了起来。2016年,全区引入龙头企业126个,指导贫困村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1158个,让不少贫困村、贫困户实现脱贫。
寄养猪:扶贫养猪好模式
贫困户将猪寄养在合作社,由合作社同意圈养,合作社和农户按照“三七”分成。
东和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十三五”重点规划贫困村,也是贵港市2016年脱贫摘帽村。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共402人。当地政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因地制宜选准产业,依托龙头企业百灵养殖场成立贵港市港南区创联养猪服务合作社,推进“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促进贫困户增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现已有42户贫困户加入该合作社,每户贫困户在合作社寄养9头猪,由合作社统一圈养,合作社和农户按“三七”分成。合作社还从贫困户中招聘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务工,每人每月工资收入2500元,多渠道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据介绍,目前合作社已有800头能繁母猪,年出栏肉猪15000头。每头猪可获得利润700至1000元,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每年可增收5000至6300元。
富凤鸡:规模散养两相宜
富凤集团自2008年到平果发展以来,利用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实施“企业+基地+农户”的林下养鸡发展模式,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如今,公司已在平果、田东、田阳等地发展规模养殖1272户,每年新增规模养殖户均有10%左右为贫困户。参与规模养殖的贫困户年收入4万元以上,当年即可脱贫。
同时,公司采取“爱心鸡苗”等方式,支持贫困户发展小规模养殖,仅在平果县就有37个贫困村2375贫困户受益,在庭院内外、林下地头养鸡脱贫致富。几年来,公司累计给贫困户免费发放“爱心鸡苗”20多万羽,贫困户每批散养50~100羽鸡不等,年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成为摆脱贫困的主要经济来源。
目前,富凤集团旗下的富鹏农牧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平果县吸纳1492农户发展林下养鸡,年产值超过10亿元。
在平果县新安镇道峨村一个种鸡场内,这些鸡苗是富凤集团帮助贫困农家发展林下养鸡的本钱。
龙宝猪:公司农户皆欢喜
这些猪喂食的是益生菌发酵饲料,猪粪通过地板漏缝自然掉落,在底层继续发酵成为生物肥。
近年来,广西水产畜牧兽医部门力推的现代生态养殖新模式——“微生物+高架网床”养猪模式,喂食的是益生菌发酵饲料,猪的粪便通过地板漏缝自然掉落,在底层继续发酵成为高效高值的生物肥。建造这种模式中的标准化栏舍,造价约为1000元/平方米。在贵港市郊的樟村,一下子矗立起28栋这样的标准化猪舍,每栋面积500平方米,股东主体是10个贫困户。
原来,产业扶贫有一个“高含金量”的政策——每个贫困户由政府贴息支持5万元贷款。这样,10个贫困户集中起来50万元贴息贷款,正好建设一栋500平方米高架网床猪舍。
广西扬翔公司顺势而为,推出“一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一栋猪舍组建一个合作社,吸纳十户以上贫困家庭参与,配套流转百亩以上土地搞生态种植,每年出栏肉猪千头以上,每户每年增加收入万元以上。此举让贫困户凭借政府贴息贷款成为股东,又配套流转土地当上“地主”,还参与生态种养变身工薪族。类似工程被迅速复制推广全区各地。
加盟扬翔公司的贤强村保彦家庭农场,总投资80万元,2016年3月建成,4月首批进栏500头龙宝仔猪,10月中旬出栏,获利9万多元。目前又进栏第二批1300头龙宝仔猪。这个家庭农场采取两种模式扶持贫困户:一是入股分红,贫困户以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入股,每年分红4000元;二是劳务扶贫,贫困户参与养殖工作,月薪2000元。
这种模式有效利用扶贫贴息贷款,一举解决贫困户投资和公司融资两大难题,双方皆大欢喜。据预计,务工薪水、土地租金、入股分红三大块加起来,贫困户一年总收入可达6~7万元。
绿健牛:种养加工“微”循环
黄牛吃的是混合进益生菌的玉米青秆。
在广西绿健牧业公司养牛场,种养加工循环中微生物大显神“微”:牛吃的是混合进益生菌的玉米青秆,排泄出来后的牛粪继续发酵。由于牛尿在发酵过程中已经挥发干净,养牛场完全无臭味、实现零排污。
这些经微生物作用过的粪便,不必再加工就是高效高值的生物肥,回归采挖铝土矿后的复垦地,使得在这些生土瘦地种植的玉米长得与熟地肥土有得一比。2014年建立的这个肉牛基地,位于平果铝一个面积280亩的废弃矿区,其中种植饲料玉米及优质牧草200多亩,存栏肉牛320头左右,通过微生物处理年加工利用玉米等农作物秸秆2500吨。
公司借助养牛产业扶贫主要有三种做法。一是收购当地农户带青苞的饲料玉米,价格为320元/吨,一年两季亩收入普遍在3000元以上;如农民采摘玉米后再卖玉米秆,价格则为180元/吨,将以前焚烧掉的东西变成了钱。2016年参与种玉米的有25个贫困户,户均年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二是雇请贫困户到养牛场工作,每天工钱80元。三是将架子牛委托贫困户“代养”,公司按保护价回收育肥牛。2016年周边39个“代养户”中,贫困户就有21户。三举共进,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