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
2017-05-02马世红
马世红
摘要: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与核心,同时也是帮助小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重视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小学语文课的课时长、与品德教育相关的课文较多,因此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理想场所。若要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则语文教师应学会将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有效结合。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策略做了探讨,现表述如下。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品德教育;结合
对教师而言,育人是首要任务,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育人首先应从德育入手。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教导显得尤为重要。而品德教育对学生的言行有着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品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1]。因此,教师应加强品德教育,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来。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课文的主题思想与德育的内容相契合,因此語文教学可以成为品德教育的阵地。然而,若要成功地将品德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则语文教师还应认真研讨,分析教学策略。下面笔者对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有效结合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语文教师提高道德修养,以身作则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而言不仅是文化的传递者,而且还是个性塑造者。在当今社会,小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是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道德多元化以及价值取向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很难不受影响。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其道德行为时刻被学生所关注,并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应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时刻谨记素质教育的核心,对自己的言行举止高度重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而使学生耳濡目染,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后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人[2]。
二、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渗透品德教育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及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若要取得良好的品德教育效果,则首先应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应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教育指导理念,在教学中关心、关爱学生,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在班级提倡民主;另一方面,教师应有博大的胸怀、良好的教养以及扎实的才智,通过这些优秀的品质获得学生的认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并听从教师的指导,而品德教育也因此能够顺利进行,不会招致学生的反感。
三、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包含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而教材中也不乏品德教育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不仅可行,而且还具备充分的执行条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而且还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语文教材中更多德育资源,并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3]。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以及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教授《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男孩保罗在结识了一个贫困的小男孩之后,被小男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震撼,并得到“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种感受。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开出,品德教育的切入点在于生活贫困的小男孩,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将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的言行举止,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对故事中的小男孩的看法以及感受;最后提问学生是否希望有这样一位哥哥或朋友,以及理由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教会学生“爱”的意义以及传播爱的意义,实现德育目标。
四、创设有效情境,实施品德教育
语文课文所要传达给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价值观均由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而不是直白、粗暴地灌输给学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时,也应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循循善诱,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4]。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积极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授《颐和园》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导游介绍颐和园的情境。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全文并感悟,之后鼓励学生上台扮演小导游,向“游客”(全班学生)介绍颐和园,而教师也参与其中,为“导游”播放相关图片及课件;在介绍颐和园的过程中,“导游”可以介绍课文上所提到的,同时也可以介绍课文上所没有提到的,而台下的“游客”则可以向“导游”提问,形成互动。在这种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学习结束后,学生心中也会涌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感。
五、在语文作品欣赏中实施品德教育
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不计其数,而这些作品可以作为德育的素材加以应用。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开展语文作品欣赏活动,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著名文学作品,通过这种方式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品读课文,之后询问学生:巨人在面对孩子们的闯入时,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而周围环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后巨人的感受又是什么?通过这种对比,启迪学生:只有能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除了这篇课文之后,还有一些童话作品也能够作为品德教育的素材加以使用,在欣赏语文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善于引导和启迪,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与高尚的情操。
六、结语
语文教学具有德育功能,因而品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内在一致性。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重视语文活动的德育价值,学会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能够灵活应用各种教育方法,对学生循循善诱,将学生塑造成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参考文献
[1] 禹文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6(08).
[2] 于红伟.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
[3] 卢丽晓.论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渗透[J].成功(教育).2013(20).
[4] 许小丽.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