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价值浅析

2017-05-02李雪雁

未来英才 2016年24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人诗歌

李雪雁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灿烂文化,包含着精妙的语言、生动的形象与丰富的情感,对青少年语言能力的提高和人文情怀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高中时期是学生认知发展与三观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古诗词教学。了解高中古诗词教学的价值有利于切实发挥古诗词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的作用。

一、古诗词的特点

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学长河,古诗词莫过于其中最大的一朵浪花。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情思让一代又一代文人拜服。古诗词不同于散文、小说等文体,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特点。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这些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1、古诗词的特点。(1)语言凝练。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古体诗受限较少还可能出现较长的篇幅,像白居易的《琵琶行》,但也在少数。近体诗大多为绝句和律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最多也只有56个字。词也一样,受词牌限制,字数一定,且相对较少。所以要用有限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内涵,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歌语言必定要有高度的凝练性。“古诗词区别于散文、戏剧、小说等文学形式的最大特点在于诗词语言的概括性、凝练性,其最大的艺术魅力也在于能以最概括凝练的语言蕴涵非常丰富的景色描写、事件叙述、情感抒发”[2]。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银烛吐青烟)中的“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诗人不必全力去渲染月亮、银河如何的明亮,“隐高树”、“没晓天”六个字就让读者体会到月亮、银河的光辉是何等的耀眼夺目,使树木黯然失色,将天空全然遮蔽。(2)想象丰富。古诗词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用大笔墨来描绘生动形象的画面。但是读者阅读诗歌时却并不会感到画面的狭小、简单、索然无味,这源于其营造画面的丰富想象性。它善于将多彩的画面凝聚到一两个点上,透过这几个点给读者以无穷想象,达到知一斑而窥全豹的效果。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仅仅四个景物却将塞上风光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想象,滚滚黄沙漫漫,似大海无边无际,旅人在行途中点燃木柴烧水做饭,因无风无雨,天空格外宁静,连轻烟也笔直向上;一条长长的小河沿着天际缓缓流淌,已是黄昏时刻,没有刺眼的光芒,泛着红晕即将下落的夕阳显得格外温和。这是一幅怎样宜人的画面,丝毫不比美术大师笔下的美景逊色。(3)情感含蓄。古诗词是一种抒情文体,诗人在有所感的情况下挥毫走墨,表达内心情绪。但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全篇呐喊自己溢满胸腔的情感,而是通过刻画形象,营造画面委婉地表达出来。这就形成了古诗情感表达含蓄的特点,但这样不仅不影响诗歌的抒情性,反而使情感更加强烈。尤其是一些婉约派词人,其词作更是如此。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借淡酒、大雁、黄花、梧桐、细雨寄托自己的孤独惆怅之情,直到最后“怎一个愁字了得!”才点出自己内心的愁苦。即使这样读者也早已沉浸在女词人的浓愁之中了,因为酒、雁、黄花等形象无不告诉我们女词人是何等的愁绪万千。

二、高中古诗词的教学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课程中提出“阅读与鉴赏”目标,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想象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因此,高中古诗词学习重点在于鉴赏,要让学生学会分析诗歌,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1、培养审美情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作能力。”古诗词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它的美体现在多个方面:古诗押韵,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其中的音韵美;古诗词中诗人所塑造的形象,或玲珑雅致或欢快活泼,具有形象美;由众多生动的形象,组成丰富多彩的画面,幽静、伤感、朦胧、辽阔等等,给人以画面美;通过这些画面的描述,诗人在其中寄托自己的心绪,抒发一时的情感,让我们跟随诗人或喜或悲,体会其中的情感之美。比如在朗读和鉴赏古诗词时,品味有节奏的语言,感受优美的形象和多彩的画面,体会丰富的情感,可使学生身心得到美的洗涤,净化心灵,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发展想象力。大多数诗歌都通过塑造形象,构成画面,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诗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文字记述出来。古诗词篇幅短小,语言凝练,用区区几十个字来表达无限的内容,给读者留下很大的空白。因此在古诗词的学习中需要读者展开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去填补叙述之外的空白,这样一首诗才能变得鲜活起來,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美感。诗歌的学习应该是圆形的,而不是扁平的,即不能仅从字面理解内容。这种圆形解读离不开读者的想象,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歌形象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并由此联想出去,从更深层面体会诗人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意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想象填补诗歌空白,不断丰满诗歌内容,并使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3、丰富传统文化积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含多个方面,如传统文化常识,传统文化精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基本理念”要求语文课程“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课程目标”中也提出“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最耀眼的明珠之一,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通过鉴赏古诗词不仅能够学习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而且在了解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能够增加自我的文化积淀,加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如学习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可以了解羊祜“堕泪碑”的典故,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可以体会其深沉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4、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诗歌鉴赏能力是高中生文学鉴赏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诗歌鉴赏能力只有在认真解读古诗词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诗歌形象、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多个角度分析诗歌,掌握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探讨诗歌学习规律,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中少部分优秀诗词的学习,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面对时代相隔久远的古诗词时,能够找到解读诗歌的突破口,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学会独立分析古代其他优秀的诗词作品。

参考文献

[1] 陈新璋.唐诗宋词概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6:186.

[2] 李技维.古诗词的诵读探析[J].四川: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5).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人诗歌
踏青古诗词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