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组传送网综合承载方式研究

2017-05-02姚公苏华彬

中国新通信 2017年6期

姚公+苏华彬

【摘要】 本文针对3/4G、集客等现有及未来业务发展趋势,对电信运营商本地分组传送网大面积应用下业务接入需求进行承载方式的研究,结合网络现状,分析集团客户接入需求对于分组传送网的影响,结合未来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本地综合承载网络技术发展目标。

【关键词】 分组传送网 综合承载 SDN

引言:本地传送网络是各种移动业务网、宽带接入网及支撑网的公共“传送平台”。随着传送网IP技术的发展、分组设备的深入覆盖以及全业务的开展,本地传送网的各类业务将大量转移至分组网络,本地分组网在提高传输网络的安全性,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方面需要从网络架构、网络保护、网络运营费用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传送网络资源进行优化和改造。文章通过对本地分组网络未来综合承载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分组网络的优化调整建设思路,为本地综合承载网络部署提供了组网模型及建议。

一、本地传送网承载网络功能定位

1.1专线业务承载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运营商专线业务仍有大量承载在MSTP网络之上,存在以下问题: 1)MSTP刚性管道不适合大比例的以太网业务承载; 2)MSTP业务侧单板2.5G的交换容量,和EFS(T)以太网板48个VC12的汇聚限制难以满足客户业务升速的需要;3) MSTP网络处于产业衰退期,需提前谋划未来大量L2VPN业务新的承载方案;4)本地专线业务解决方案单一,缺乏可选择的灵活性和竞争能力。

1.2分组网络承载业务现状综合承载优势

分组网络当前主要承载移动回传业务,相对于MSTP具有以下特点:1)分组网络定位于综合承载,覆盖范围逐渐接近和超过现有MSTP网络;2)分组网络内核对于承载以太业务有天然优势,具有QoS分级等功能;3)分组网络承载专线业务是新的业务产品,是对原有产品类型的补充,但短期内并不存在立即替代已有产品的发展目标;4)分组网络承载客户专线业务给市场部门和客户都多了一个选择,有利于市场竞争,丰富了专线承载解决方案。

1.3分组传送网产品定位

1)分组产品与现有MSTP以太网专线和MV业务互为补充,解决当前MSTP/SDH以及IP承载网本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以太网专线的增长需求和MV业务爆发增长需求;

2)分组网络以轻载方式满足业务的整体性能。

1.4 IP承载网现状及与分组传送网互联现状

IP承载网是各运营商骨干IP网络之一,目前主要承载部分内部业务及大客户数据业务。IP承载网采用IP/MPLS技术进行全网业务、应用的统一组织,以满足电信级业务对服务质量和流量管理的要求。

1.5 IP承载网与分组网互联业务建议方案

优点:仅作IP转发,业务建立在智能专线接入设备上完成,承载网络不参与业务建立,实现专线秒通;跨省市专线开通速度做到秒级开通,专线做到拨号程度,按需开通关闭;更多功能开放。缺点:相对原有传输专线维护管理方面,需维护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图1)

1.6 IP承载网与分组网互联应用场景

根据本地分组网络厂家构成及集团专线业务是否跨地市,IP承载网与分组网互联应用将有以下4种接入场景。(圖2)

在综合承载初期,业务接入模型将以场景一、场景二为主,并不涉及到IP承载网的部分,随着综合承载的大规模商用,后期将产生较大规模的跨本地网的专线业务,则将以场景三、场景四为主。

二、未来承载网络应用模型探讨

随着各运营商及设备厂商陆续加入SDN开源组织ONOS,标志着未来移动及宽固业务综合承载通过SDN+OTN,SDN+GPON,SDN+POTN的方式进行业务的接入承载已进入了时间表。针对未来综合接入发展趋势,本文重点分析SDN+POTN方式。

SDN+POTN:实现IP+光协同, L3/l2/L1/L0 多层协同,提升网络资源利用效率;弹性光网统一控制,打造智能化传送管道;设备虚拟化管理,简化网络运维;在线业务自动部署,降低运维成本。(图3)

通过该技术可实现未来多种业务的综合承载,L0~L3多层端到端业务最佳路由快速下发,降低Opex;业务端到端跨层保护协同,节省Capex,提高带宽利用率;多域大网集中管理,为集约化管理奠定基础;开放式平台,简化OSS集成,实现多业务快速创新应用。

SDN智能光纤基础网应用,将无源资源有源化,光纤连接全程ID化管理,实现全网拓扑自动发现和动态维护,故障快速定位,降低运维成本。同时,结合设备网的SDN应用,形成有源+无源网络的端到端统一管理,业务端到端统一配置。实现信息载体电子化,资源信息自动获取;资源实时统计分析,合理扩容,滚动建设;共享型网络架构,资源按需分配。

未来本地承载层面的网络愿景:跨网、跨技术、跨厂家、全视野的策略驱动的网络。本地承载层面分组网络长期存在,承担三层业务承载。OTN电层逐渐向综合化发展。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对电信级运营商分组网络在本地传送网中的定位及分析讨论,提出了未来分组网络的综合承载模型,讨论了分组网络与IP承载网的互联方式、综合承载接入场景及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下分组网络所承担的功能作用。本文提出的分组网络综合承载方式符合网络建设的合理性、经济性。通过上述分析,必将使本地传送网分组网络功能定位不断明确、网络维护难度不断降低、网络安全性不断提高、网络建设投资不断减小、网络可拓展性不断加强。

参 考 文 献

[1]徐永士等编著. 大数据时代下的通信需求-TCP传输原理与优化 [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2]罕拉汉等编著. 网络融合:业务、应用、传输和运营支撑[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3]杜文龙,朱祥贤编著. 光传输网组建与维护项目化教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