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在数据中生成统计意识

2017-05-02冯国亮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观念意识作业

冯国亮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初步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统计的意识。我们讲的初步阶段也就是三年级阶段了,这个阶段这是学生动手能力与理性思维分析能力培养的最关键时期。学会分析归纳的前提是要有数据,那么数据的来源是学生的亲手采集,数学的动手过程由此展开。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三年级学生数学期末考试优秀率达到95%","我们班上有10名同学报名舞蹈小组,有15名同学报名美术小组……"等语言。推而广之,这些只是采集到的一维数据,学生今后将要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统计"讲不仅仅是"数一数""记一记"那么的简单。

本文将着重论述如何在常规教学中如何渗透统计意识,培养三年级学生"用事实与数据说话"。

第一、观念要先行,以身试教,老师要起到带头作用。那么老师难道要天天上统计课吗?不见得,我们说好的教学契机无处不在,座位数学老师,自身来说应该要有严谨工作的作风,现在学校虽然不流行将学生作业,考试的成绩等第列表张榜公布,但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每天批改的作业情况都会做认真的统计,讲解时心中有数,如一般老师会说:"昨天的作业一个题很多人都错","昨天的作业的另外一个题也很多人都错"。你看看,这样的话学生听了难道不会觉得厌倦吗?再听听另一位老师怎么说,她说"昨天的作业的第2题班上有30个同学做错了。"我想这就是我们将得"用数据说话"吧,我想,这个班的学生长期也会深受感染,养成数据统计的习惯。

第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开端。我想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能做到那么的"过细"。因此,对于學生,不管怎么样先激发兴趣再说。

老师可以在家庭作业之外,布置一些"数学操作作业"。

例如:大家统计同学们的身高、体重、生日等,一段时间后我们也许会惊奇的发现小孩不再说"那个同学好高好高"这样的话,他也许会说"云龙小学那个3年级的同学身高有150CM"这样肯定的话。

通过学生自己收集数据,并根据收集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较好的完成数据的整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经历了统计的过程。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及解决的问题的能力。真正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生活中处处有需要用统计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情况,感受到了学习统计知识的作用和乐趣。老师只做指导者和组织者,这样学生既学会了测量和收集数据的方法,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内容都从不同的方面吸引学生主动开展统计活动,通过统计,了解到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相关信息,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再如:统计"我们最爱吃的水果",可创设情境:元旦联欢会上,要为同学们准备一些水果,每种水果准备多少比较合适呢?要是知道同学们喜欢吃什么就好了。以此激发学生想到可以通过统计知道同学们喜欢吃水果的情况,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自主投入学习。

第三、与时俱进,多媒体并用。其实我们过去一直存在一个误区,狭隘的认为多媒体教学知识教师单方面的使用PPT演示,我想这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一方面造成了老师的负担加重,另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教育资源的浪费。难道报纸,电视,网络不是媒体吗?鉴于统计小学生的观念的养成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要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要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培养学生自觉统计的意识。

例如:"春节"期间,运用统计的有关知识,调查春节前后十天里面的天气的变化情况,看上去简简单单的一件事情也许有人不屑一故,但笔者研究发现,古人之所以将春节的时间定在那个时候,其实就是古人长期观察统计的结果。不信,你也许可以试一试,马上就是清明时节了,我们也可以统计一下清明时节的天气变化情况。

三年的学生虽然没有要求绘制统计表,不过笔者建议由条件的老师和家长可以自己在电脑上将统计表转化绘制成为彩色美观大方的统计图表,然后根据统计图表反映的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

我们要用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来指导统计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觉统计的意识,积累统计的方法,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的良好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观念意识作业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健康观念治疗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作业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