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米兰探访意大利鞋子的前世与今生

2017-05-02

时尚北京 2017年4期
关键词:工艺师帕瓦罗蒂米兰

蔡健雅说创作《红色高跟鞋》的初衷缘自她自己对高跟鞋的喜爱,每次逛街一定最先去看高跟鞋,这种对鞋子的喜欢转化成在创作中对情欲关系的一种比喻,也许我们和鞋子之间有很多故事可以讲。从文学作品,到电影电视剧的演绎,从来不乏这类型的脚本,比如电影《欲望都市》,Carrie在剧中有很多与鞋子有关的精彩对白,比如我最喜欢的一句:“站在高跟鞋上,我才能看见真正的世界,使脚不舒服的不是鞋的高度,而是欲望。”

这次与米兰的相遇是因为2017MICAM的展会,观展之余,也让我对鞋子与意大利缠绵悱恻的故事产生好奇,恰好MICAM组委会为我们安排了一场关于意大利鞋之文化的饕餮盛宴,实属难得。MICAM也成为继米兰时装周之后,米兰另一个鲜明的标签,最传统与最时尚的都在这里相遇,有幸能看到它古老的部分,才会更理解它今天的样子为何如此迷人。

Manolo Blahnik的传说

我们的行程从米兰最负盛名的Duomo大教堂开始,简单的参观后,步行来到了Palazzo Morando博物馆,虽然还没看到展品,但博物馆独特的建筑外观已经提起了我的兴趣,沿着石板楼梯进入到馆内,展厅门口张贴的主题海报上展览者的名字,已经让在场的很多人尖叫了起来,这就是被喻为奥斯卡颁奖典礼官方指定用鞋的Manolo Blahnik!没错,我们即将可以近距离欣赏到Manolo大师的历年经典鞋款和创作手稿,这其中的分量,爱鞋之人自然知道。在内部展厅,还陈列着一些历史上意大利王室的女鞋和男鞋,沿着历史的脉络行走,仿佛完整的翻看了一本鲜活的意大利鞋子发展史。

Manolo Blahnik在西方已经火了很久,一直被视为高跟鞋中的“贵族”。而说到它在亚洲的被追捧,这还是要感谢之前轻松搞火了JIMMY CHOO的全智贤,在《蓝色大海的传说》中再一次把Manolo Blahnik推到了风口浪尖,一度让价值820欧的鞋子要通过5个月的预定周期才可以收入囊中。

品牌创始人Manolo Blahnik一直是时装界的传奇人物,并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鞋匠。Manolo出生在西班牙加纳利群島,1965年进入日内瓦大学学习文学与建筑,一年后退学去巴黎学习艺术。三年后,他的父亲为了让他学好英语,又把他送到伦敦。Manolo作为一个艺术爱好者,沉浸在伦敦的文艺圈,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结束学业后,他选择从事舞台设计,1970年他造访纽约时把自己设计的草图拿给美国VOGUE的主编Diana Vreeland看,Diana对他设计的鞋子大加赞赏,并鼓励他在这方面发挥才能并继续深造。

Manolo接受了这个建议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事业,1973年,他的鞋店开业了,仅仅用了三年时间,Manolo Blahnik成了第一位出现在英国版VOGUE封面的男性,这证明他的设计已经完全获得了认可。Manolo认为自己鞋子的性格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性感为主,艺术为辅,结实的可以穿一辈子。”

之所以Manolo Blahnik会被认为是意大利牌子进而被意大利推崇,是因为鞋子的生产与制造全部在意大利完成。尽管Manolo Blahnik办公室设在伦敦,但他的鞋都是在意大利的作坊式工厂小规模地生产,经营上由他的妹妹负责。现在他大部分时间在意大利工作。Manolo是一个真正的工匠,甚至制鞋楦也要亲自动手制作。对于设计漂亮的鞋子这件事,他说:“我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热爱得无以言表。我到现在还是感到非常惊讶。我想这是命运的安排,因为我从来没想过要出名。”

Pavarotti Restaurant

不懂美食的男高音

当不了好老板

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到了中午,选对餐厅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领队带我们来到了一家很有趣的主题餐厅Pavarotti Restaurant,是由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的妻子曼陀凡尼开设的餐馆,位于米兰大教堂广场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面积为600平米左右。餐厅内部贴满帕瓦罗蒂各个时期的照片,曾经穿过的演出服,博物馆部分还陈列了许多这位伟大歌者的珍贵纪念品,美食与科普俩不误。

帕瓦罗蒂对美食的赏鉴水平很可能被他的歌唱才华掩盖了,甚至有很多美食推荐以“帕瓦罗蒂喜欢的餐厅,意面,红酒等”为标题,看来这几乎是国内的蔡澜。所以我们在这里品尝到了正宗的Prosciutto,奶酪和红酒,欣赏着帕瓦罗蒂的《今夜无人入眠》,最后以一杯Espresso结束了午餐,因为要赶往市区之外,我们匆匆的离开餐厅,驱车前往。

一双意大利鞋子

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在逛完了来自全世界品牌聚集的展会,欣赏了大师的经典作品后,接下来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带你走近一家意大利制鞋工厂,看美丽销魂的意大利制造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传奇。

车子从市中心大概行驶了四十多分钟,我们到达了米兰附近的Busto Garolfo,这是意大利鞋子品牌Thierry Rabotin的工厂,由Thierry Rabotin本人和两个合伙人一起创立。许多人对意大利品牌的痴迷,正是因为其无与伦比的材质和精致的工艺,纯正的意大利制造是指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不分家,品牌有自己的工厂,而工厂也只为品牌服务。Thierry Rabotin的鞋子,全部在自己的工厂生产,并只从意大利的供应商采购所有组件,一直被视为意大利鞋业中的骄傲。

Thierry Rabotin的标志之一是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能力。即使Thierry Rabotin的鞋子是在先进的科技背景下制造生产的,但并没影响对手工制作的偏爱,整个制作过程仍然延续了意大利制鞋传统的规则,涉及多达两百多个步骤,需要经验丰富与技艺精湛的工艺师最终制作完成。

Thierry Rabotin本人说他的设计理念是:“我希望能设计出的鞋子就是人们穿上就像没穿鞋一样舒适。”最初让他有这样想法的是他的外婆,每次看见外婆从外面回来,坐在沙发上脱下鞋子的那瞬间,脸上愉悦而舒适的表情,让小Thierry经常想,为什么穿着鞋子让人们如此的不舒服?当他长大后决定做鞋子后,一直把舒适放在第一位,制作鞋子对于Thierry,与其说是在尝试风格的变化,不如说是在探索一种更舒适的行走工具。下面我们走进工厂内部,去看看每双鞋子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建模

虽然现代工厂生产都已科技化,但在保存传统的手工艺与利用科技的手段之间并不一定是冲突的,完全的摒弃科技,为了传统而传统往往固步自封,学会利用科技的便利为传统的延续开辟一条道路或许才是明智的选择。对于Thierry Rabotin来说,一双鞋子的诞生,利用CAD技术建模只是第一步,通过这种技术的辅助,使对最初模型细节的调整和评估变得可视化,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与时间。但对于一个模型的最终确认,也就是建模的最后一步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就是与各个部门的协同商讨。

工艺师制造出现实技术支持的模型后,会发到设计部交给设计师来进行款式与风格的确定,之后商讨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同各个部门意见的交换,这往往才是花掉大部分时间的部分,也是决定每一双鞋子最终成为Thierry Rabotin的鞋子中最关键的地方,所以Thierry认为这正是验证了人的工作要重要过机器的工作部分,也让他们一直在什么部分可以交给机器,什么部分能且只能交给人,始终保持着清醒。

裁剪

鞋子的模型确定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为它选择合适的材质。走进Thierry Rabotin的皮革仓库,一股浓重的单宁味扑面而来,这里有着经过严格手工精选,质量上乘的各类型皮革:柔软如织物的软羊革,天鹅绒般的麂皮,重量极轻的金属皮革和漆皮。旁边紧挨着的就是切割室,工艺师们在操作台上熟练地将皮革切割出鞋子不同部位需要的不同形状,快速且精准。为鞋子每个部位选择适合的皮革类型,这需要一位熟悉整个制作工序的经验丰富的专家,他会综合考虑鞋子的尺寸,重量,以及面料的纹理和柔韧度来为鞋子的每一个部分寻找最适合的面料。

缝合

西方制鞋工业第一次出现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是在上个世纪初,这重大的技术改革,使生产中大部分繁重的劳动,比如之前只能通过手工完成的缝纫部分,得到了有效的替代。现代缝纫机的操作程序仍然延续之前的构造,机器将人从机械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并非消解掉了人的重要性,反而在缝纫过程中需要经验丰富的工艺师集中精力的监督生产过程,一旦发生某个鞋子的滑落或卡顿,监督人员要快速解决以免造成整个生产线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手工整理

这时一双鞋子的大概轮廓已经出来了,接下来的工作需要的是细致的手工部分。比如每双鞋子缝合后,需要开始进行定型,用固定的模型撑好,沿着所有折叠边缘进行锤击而加以固定,然后对边缘进行打磨,使其表面更薄更光滑。除去表面多余的胶水,这些都只能是手工一步步的完成。最后用高温机器把粗糙的边缘磨平,用软海绵对鞋面进行抛光,上保护油,一双成品鞋子大概就做好了。

当然距离你在商场的货柜上遇见它,这中间还有很多步骤:打包,装盒,质检,发货……每一双鞋子都由无数个负责不同部分的设计师与工艺师无数遍的抚摸,让躺在CAD里面的图形变成了穿在脚下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DNA的作品,就像Thierry希望的:“我希望你在很多双鞋子里能一眼就辨认出Thierry Rabotin,它只属于它自己的类。”

经过一天的行走,看到了从十五世纪到现代的鞋子,看到了从一堆皮革变成一只成品的鞋子,看到了意大利最古老的工艺传统,也看到了最先进的科技,在最时尚的城市,仍然有机会去欣賞一双鞋子的前世今生,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猜你喜欢

工艺师帕瓦罗蒂米兰
汽车工艺师2023年第8期广告目次
名人名言
汽车工艺师2022年第4期广告目次Advertisement Catalogue
《汽车工艺师》2021年订阅活动开始啦
珠宝美容工艺师:珠宝行业新一代工匠精神继承者
帕瓦罗蒂终于离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