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手预设和生成 课堂教学更精彩

2017-05-02谭珍妮刘本爱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算式乘法学案

谭珍妮++刘本爱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也将不断更新,导学案设计是关键,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教学实践的指南针。生成性的课堂教学,预设的主体是教师,生成的主体使学生,预设与生成彼此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就成为我们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领域。

关键词:预设;教学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21-01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预设的主体是教师,生成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以巧妙的教学预设为前提,引导学生的生成,期待学生的生成,驾驶学生的生成,让学生思维能插上飞翔的翅膀。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能精彩、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大家也都在为此不断探索与实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不断认识到"让教学走向生成"是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乐学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然趋势,如何让教学走向生成?现以我所执教的《口算乘法》为例谈谈肤浅认识。

1.精心预设,是让教学走向生成的前提——巧设悬念导入,有效组织教学,解决数学问题

去游乐场玩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生活情境,进游乐场之前会遇到买票的问题。我设计了这样的谈话"进游乐场之前要先买票,有时我们和家里人一起去,有时我们和小伙伴一起去,去的人数不同需要的钱数也不同,那你能否算好这个帐呢?"然后给学生提出要求,"看着这张价格表,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这样的谈话可以帮助学生沟通生活实际和数学问题的联系。在买票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使孩子们感觉到数学知识能为生活服务,并且很乐意解决这些问题。

简析: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不断生成的过程。在新课程中,我们要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准确把握课前预设的要求。因此,预设时要将重心从教师怎样讲,逐步转变为如何有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2.以人为本,是让教学走向生成的基础——重视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参与度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了乘法意义的拓展。一个层次是在列算式解决问题上的:原来的乘法算式因数都是一位数,现在拓展到了两位数。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求10个2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老师接着追问那么求100个2,1000个2是多少呢?这让学生体会到无论是几个几相加都可以用乘法计算来解决。第二个拓展是乘法计算方法上的拓展。学生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出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了,乘法口诀表里没有的乘法算式,有的可以運用乘法的意义推算出得数,如3×10、5×10、9×10;有的算式通过转化也可以运用乘法口诀来进行计算,如:3×20、3×200、3×2000。

简析: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才是有效的、高品质的教学。因此,作为教师对自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认清并找准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精心安排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探究体验中建构知识体系。

3.舍得给予,是让教学走向生成的关键—— 运用位置值的知识明确算理

这节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探索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在沟通算理时是运用了位置值的意义来使学生明确算理的,教学时我始终指明:20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就是60。明白了算理就可以把这类题目转化成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上课时学生会说出各种各样的算法,老师就可以问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你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先自己思考再通过老师的提问明确算理,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运用知识的迁移和再创造建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理解了为什么有的积中0的个数会比因数中0的个数要多,如: 200×5=1000﹑50×6=300,加深了学生对于口算乘法方法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通过练习,大部分同学能掌握计算的方法,但遗憾的是有几个学生对于添几个零老是出错,不是写多了就是写少了,当你问他时,他也知道,但是自己做就要出错了,总是粗心大意!因而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尤为重要﹗

简析: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绽放智慧的火花,表现创造才能。

综上所述,"导学案"的使用,使我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导学案涉及面广,教学效率高,课堂气氛活跃;"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用活"教材;"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总之,教师必须树立生成意识,课前精心预设学案,让教学走向生成,让生成更加精彩。在教学实践中,要以人为本,精心预设,舍得给予,不断锻炼对课堂的组织、驾驭、调控的能力,敲到好处的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让每节课都精彩!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生成精彩课堂》——胡同祥《新课程研究》2013(3)。

[3] 《中小学数学》2014(6)。

猜你喜欢

算式乘法学案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乡愁导学案
怎么写算式
把加法变成乘法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