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课改三步曲

2017-05-02杜术双徐凯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改新理念素质

杜术双++徐凯

摘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宗旨。新的教材、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模式探讨……给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给教师一个主动发展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课改成功与否,关键在广大一线教师。因此,教师要改变观念,把握课改的精髓;要正确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指导课堂教学;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需要。

关键词:课改; 新理念;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13-01

记得辽宁省特级教师徐世贵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时,为了使战斗向纵深发展,对那些阻碍前进的明碉暗堡,必须组织力量攻坚,扫除障碍。课程改革也是一样,当实验过程中出现难点和困难时,也应组织力量进行攻坚,研究对策,使其能够健康发展。纵观我们哈拉海小学教育,虽然谈不上走在时代的前列,但也算跟上了"课改"的步伐。回忆这几年来"课改"走过的历程,真是喜忧参半,下面仅从三方面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

1.“雾里看花,水中看月”

据资料调查显示教师参加课改实验动机:机遇型占21%,发展型的占14%,受劝型的占31%,被迫型的占34%。据我分析,我们的教师参加课改实验动机后两者居多,大多数的教师往往是受大气候的影响认为不这样做不行而不得不这样做,毕竟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比较保守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差,只有少数教师是真正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而发自内心地主动进行课改的。所以我认为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为求课改效果而急于求成。最重要的应该是正确认识课改的本质,不能只停留于表面。我想课改的出发点是好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个人认识不到位,从而扭曲了课程改革的宗旨,这样所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少数教师认为我们到外面走一走,去听几节示范课,回来后"依葫芦画瓢"上几节"葫芦课",写几篇脱离实际的所谓论文,这样我就是参加改课了。其实不然,对待课堂改课,决不能把目光停留在几节课中,要把目光放长远些,决不能为了一棵树而舍弃整片森林。要知道教育是为民服务的教育,收益的或受害的最直接的是学生,它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命运,所以我说正确的认识课堂改课是重中之重。

2.新旧交替,众说纷纭

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我想也是我们大家普遍关注的:那就是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究竟能不能站住脚?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哪个更有优势?虽然我们已经实施了课程改革,往前迈出一大步,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培养出一些优秀的教师,但是这样一种现象不知各位同仁注意到没有:自从推行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已有了明显变化。

来了,但实际应用却不行了,某些方面的能力是有了,但是基础知识却淡化了,于是人们在怀疑:新课改究竟能不能站住脚,这一步我们究竟走的对不对?人们都在拭目以待!我想我们走的这一步绝没有错!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我们的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知识与能力"脱节",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其实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也有一些精华部分,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想:只有正确地理解课程改革,正确地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指导课堂教学,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3.前进之路,荆棘丛生

在实施课程改革中,我们也确实遇见了一些困难。第一,单就教师这一方面来说在授课过程中,处理基础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两者调控不好,有时偏重于基础知识,有时偏重于能力培养,两者如果有机结合起来,一节课时间分配又掌握不好,尤其有领导听课时我们的教师时常感到困惑,教师说多了不行,说少了也不行,要说得恰到好处其实很难!鼓励学生要有新想法、新思路,但有不能漫无目的地“天马行空”。教师要能放能收,要放得开,收得“滴水不漏”,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第二,备课难。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现在的教材对于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基础知识要传授正确,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要挖掘到位,还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能力,而真正能够做到这些的教授我想并不是很多。尤其是新的教学参考书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只是指导我们从那方面入手去解决,有些时候又一题多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备课深入,不做表面文章,知识面又宽,处理问题要横向和纵向联系,简单问题一带而过,棘手问题要挖掘到位。那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否处理好以上这些问题?我想有一定难度。正如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所说:有些问题原本不太复杂,可是经过人们一次次有深度的“研究”,终于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以致使人忘记了它原来不太复杂的本来面貌。这叫做“意在近而诸远,事本简而索诸繁”。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已推行了一段时间,这期间有收获,有付出,也遇到了一些難题,但我想任何一项改革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时间和耐力是取得成功的保障,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相信课改一定会成功的。

作者简介:

作者1:杜术双,学历:本科,职称: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作者2: 徐 凯,学历:本科,职称: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课改新理念素质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新理念下再启航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