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厨师玩跨界:“极限摄影”狂赚800万
2017-04-29王丽
他是个自幼喜欢冒险的90后厨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极限运动摄影团队。刘江曾翻越挪威北极圈冰川,在零下40℃酷寒里差点掉进万丈深渊;在火焰山翻车遇险;云南昭通之行险些被甩下山崖送命。2016年他拍摄了50多部作品,预计总收入将达到800万元。对不少人来说还相当陌生的“极限运动摄影师”,背后的故事惊心动魄。
意外成为极限运动摄影师
刘江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幅充满视觉冲击力的极限运动照片——飞驰而来的越野摩托、疯狂甩尾的拉力赛车、“卷起千堆雪”的滑雪健儿、腾云驾雾的翼装飞行员……这些都是他团队的作品。刘江想用镜头告诉全世界,别以为只有《大真探》里的贝爷很牛,他和工作室的一帮小鲜肉同样可以玩命干点创作,而且其中的危险绝不比荒野求生小!
刘江是新疆阿克苏人,从小就有个“武侠梦”,后来学不到武功就学体操。刘江从初中开始练基础体操,然而很快就被其他更炫酷的东西吸引。“几位大哥在马路边上翻筋斗,看着不像标准的体操动作,但他们似乎非常随意,只是享受那种翻腾感觉。”于是,刘江第一次接触到“跑酷”,也开始迈进极限运动的圈子。就这样一直到高中毕业,刘江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被跑酷占据。
之后他到成都一家五星级酒店做甜点师,在厨房钻研学习3年,凭着聪明才智,成为酒店里年龄最小的副厨师长。虽然事业如日中天,可刘江却越来越恐惧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于是,跑酷成为他解压的一大途径。有时候,他会将自己制作的跑酷视频放到到网上,视频里,他穿梭在青城山的竹林之间,越石涉水、攀爬、翻滚、跳跃、腾挪,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
2013年,刘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上传视频的动感张力和新颖风格吸引到功能饮料巨头红牛一个总监的注意,对方开始邀请他制作更多极限运动影像内容。刘江非常兴奋地答应了,并召集小伙伴专职拍起片子来。
为了出色完成任务,他开始恶补编导类知识,边工作边充电,期间他看了一万多部纪录片。
刘江知道,在跑酷、滑板、滑雪等极限运动圈子,红牛是一个深受认可的品牌。他开始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极限运动,从地区性的跑酷、自行车赛事到云集更多高手的大型极限比赛,从地上跑到水上滑、天上飞的等等。
期间,红牛委托刘江拍摄了几部片子,效果令对方颇感满意。这让刘江信心倍增,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处于一种“指哪儿打哪儿”的状态,投资商前一天告诉他拍摄的时间地点,第二天刘江就一个人一台机器飞到了那里。他学着自己写脚本,去和极限运动员沟通以便获得更好的拍摄角度,学着剪辑调色让整个片子更“燃”。
后来,刘江又产生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专门从事极限运动视频的拍摄!2015年秋天,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极限运动摄影团队——Oxstudio公牛体育影视。团队很快发展到30多人,投资者也陆续找了过来。
刘江认为,与其他视频拍摄相比,极限运动拍摄的壁垒是比较高的。这种高主要是指对拍摄者的。比如拍摄跑酷的视频,那么拍摄者至少要跟得上对方的脚步。他说:“运动员在房顶飞檐走壁,你要能跟上,甚至要比他跑得还快,还要保持设备的稳定。再比如说拍摄越野跑,如果你没有跑过越野跑,茫茫大地上,你连人都找不到。”这也就是为什么公牛工作室一半以上的人员都曾是极限运动员出身。
极限体育运动涵盖海陆空,海上有皮划艇、冲浪等,陆上有自行车、摩托车、滑板等,空中有翼装飞行、特技飞行等。
相比于极限运动的危险系数,拍摄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单拿跑酷说,为了拍摄运动者从两栋相隔几米宽的高楼之间跳过去的精彩镜头,拍摄者需要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拍摄设备,与运动者一同越过。
用生命玩摄影,惊心动魄
刘江的客户多是户外界和极限界响当当的品牌,如红牛、汽车之家、索尼、探路者等等。团队成员长年置身于各种深山老林、戈壁沙漠、碧海狂潮之间,捕捉不同的极限运动项目的震人心魄一面。
因为经常需要近距离拍摄最具震撼力的极限时刻,极限运动摄影师是一项充满风险的工作,而且经常置身险境。“越野摩托从山上‘飞’下来,我几乎贴着预定行车线路来拍摄,看上去车子似乎要迎面撞到我。”目前全球干这行的不超过1万人,每年都有十几个人在拍摄过程中意外身亡。
2014年底的一次云南昭通之行,令他至今难忘。当时,有“亚洲技术最好翼装飞行员”美誉的内蒙古汉子张树鹏,要在昭通鸡公山进行一次两公里的低空峡谷飞行。摄制队在正式飞行的前一天探路,研究拍摄点。刘江一行人从早上七点多向山谷进发,本来预计午后就能返程回到大本营。然而山路崎岖,耗时比想象中更长。回来的时候更是要迎着60度倾角的山坡上行,不少“路段”其实根本没有路的痕迹,只能手脚并用地匍匐爬升。再加上40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以及摄制队员携带的沉重设备,这段旅途快速榨取着他们的体能。
更凶险的一幕发生在村落休整后。有好心农民请刘江骑马代步,缓解疲乏。然而在宽度不到两米的悬崖边山路上,刘江胆战心惊,不自觉地把身子倾向山壁的一侧。马匹因为骑马人的受力,被迫向反方向的悬崖靠近。它本能地一挣扎,直接把刘江甩到马下——多亏甩的方向不是悬崖。
在翌日的正式拍摄中,刘江在山顶上,亲身记录张树鹏向悬崖一跃的刺激瞬间。视频在“红牛运动世界”的优酷频道上获得超过13万点击。
2016年年初,有客户找到刘江,为一个中国人拍摄徒步北极的纪录片。这是劉江和团队第一次去北极,路线计划从挪威的朗耶尔出发,穿过常莽雪域,到达目的地之后返程,共计110公里。朗耶尔位于北纬80度附近,深入北极圈内1000公里。在北冰洋上近半个月的超极限徒步运动中,不仅要抵御恶劣的气候环境,还要随机应变出色地完成拍摄。
“零下40℃,怕被冻伤,更怕北极熊。”刘江说。果不其然,在13天的极地之旅中,他遇到了一次历时4天的暴风雪。刘江远景近景来回移动,寻找拍摄的最佳角度。就在寻找的过程中,他踩到了北极高山的冰面,一米多长的雪橇在雪地里可以有效增加人的受力面积,避免陷入厚厚雪层之中,但是在冰面上,它起了反作用,几乎为零的摩擦力加速了下滑的速度,“船”拖拽着刘江一路向悬崖边飞驰。好在巨大的行李在到达悬崖边上时停住了,刘江往下看了一眼,万丈悬崖、深不见底,“当时我吓的腿都软了,好长时间没有站起来!”
沿途气温一直维持在零下40多摄氏度,出去小便的时候,灰眼睛的挪威向导告诉所有人用保温杯来保护私处。刘江穿了7双袜子,套上了所有的衣服,还是冷。比起被冻伤的脸,摄影师们更担心自己被冻成紫色的、硬邦邦的手。
与极地截然相反的,是吐鲁番盆地北缘的火焰山,这里是刘江拍摄极限运动去过的最为炎热的地方,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拍摄当晚他对着镜子照了照,发现自己一张脸被烤得红里发黑,分不清鼻子眼睛的位置,然后他咧着嘴冲镜子笑了笑,镜子里立刻出现两排大白牙。其间因为司机把车开得太快,再加上路途崎岖,突然汽车受到猛烈撞击,轰的一下就翻了过来,刘江差点送命。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有时候确实面临死亡风险。这也是国内很少团队能承接极限运动拍摄工作的原因。体魄和斗志之外,你还需要有扎实的户外生存能力。”
年入800万的极限运动狂人
刘江除了摄影经验丰富,各种极限运动都玩过,包括疯狂的“飞楼”。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只有26岁,尽管又危险又累,但大家从没想过放弃。相反,他们拍出了山地摩托、高山滑雪、峡谷漂流等很多优秀的纪录片和图片。
Oxstudio公牛体育影视诞生仅一年,他们的作品就入围了班夫山地电影节,与美国国家地理一起合作拍纪录片,创作了长安汽车的4集纪录片、宝马的汽车广告、探路者的短纪录片等等。
但是,看起来“既危险又作”的事,为什么他们那么爱呢?“很多人都认为极限运动员是作死,其实这都是他们在一次次努力训练后,在掌控范围内才敢尝试的动作”,整天都和运动员打交道的刘江认为,恰恰相反,极限运动员是对自己身体掌控度极高的一群人,外人看起来的高难度动作是他们一级一级训练后才敢尝试的动作。
创业以来,刘江已经尝试过翼装飞行、跑酷、山地车速降、滑翔伞、跳伞、冲浪等各类极限运动项目。“每项运动的姿态都不同,高速运动的轨迹特别难捕捉,还要克服防抖、高温、寒冷这些极限环境。”刘江和团队为了捕捉到转瞬即逝的运动时刻,总是要提前考察地形、踩点,甚至自行研发了许多便于拍摄的小道具,“有时候错过一个动作就特别遗憾。”
现在,公牛影视工作室已经随刘江创业的步伐来到了北京。他们主要拍摄商业宣传用视频,服务对象既有红牛、汽车之家、探路者等厂商,也有各种各样的户外比赛;视频长度大约在2~5分钟之间。公牛工作室一年能完成80多个视频,其中来自红牛的就有30~40个,收入流水能够达到700万。
2016年,刘江和队友拍摄了包括视频和纪录片在内的50多部作品,预计总收入将达到800万元。
下个阶段,刘江将进入新的领域。第一个尝试就是培育一个极限运动真人秀IP。用冒险加上娱乐的元素,寻找8位顶尖运动员,在全世界8个不同的地方,挑战8个极限项目。这部每集成本高达500万元的真人秀目前正在招商阶段。刘江的团队将马上赶赴意大利拍摄,尽管有合作伙伴的支持,但第一季并不打算盈利。
此外,赛事也是公牛影视未来的方向。刘江计划2017年在老家新疆做速降赛、悬崖跳水等3站不同的极限运动,“已经和政府部门谈好了,希望通过赛事发现优秀运动员。”
劉江设想中的这个积分赛,需要救援保障、奖金、物料、运动员邀请费等成本,收入则主要来自赞助商。他认为公牛拥有最好的团队,丰富的运动员资源为赛事打下了良好基础。
除赚钱外,刘江说,极限体育运动和极限运动摄影是一种人与大自然的刺激较量,想要产生冲破地心引力的激情,就要不断跨越心理障碍,这样才能获得愉悦和成就感!
(作者声明: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及上网,违者必究。)
编辑/王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