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工程推动“中国幼教名城”建设
2017-04-29杨林国
“十二五”以来,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满足群众要求为根本,立足城乡未来发展,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以实施“三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幼教名城”,取得了显著成绩。
南京市委、市政府依法将学前教育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学前教育工作,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大幅增长,学前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南京市设立财政性专项奖补资金(市级财政2014、2015两年的学前专项经费达10亿元),重点实施学前教育“增量”“创优”“惠民”三项工程,实行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教育制度。南京各区以实施“三项工程”为抓手,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形成了良好态势。
一、实施“增量工程”,解决“上得了”的问题
“十二五”初期,南京市幼儿园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性失衡的矛盾比较突出。存在供给缺口较大、优质资源相对不足、普惠度不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确保全市适龄幼儿“有园上”,五年来,11个区把加快实施“幼儿园增量工程”作为重中之重,严格做到落实目标任务不缩水,建设标准不打折,建设进度不拖延,全市新改扩建达省优标准的幼儿园298所,新增学位7.4万个。其中,建邺、栖霞、雨花、溧水、六合5个区新增学位均比市定目标超出1500个以上,江宁区新增学位9380个,居全市榜首。不仅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9.2%,还明显缩小了幼儿园服务半径,有力化解了“入园难”问题。
二、实施“提优工程”,解决“上得好”的问题
五年来,坚持“三个着力”,持续提升学前教育发展质量。一是着力整体,加快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各区以创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深入推进区域改革发展。继2013年玄武、建邺和鼓楼3区率先成功摘牌之后,其他各区均于2015年底前获省政府正式认定,南京率先成为全市域建成示范区的设区市。二是着力创建,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规模。各区以创建省、市优质园为载体,加快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截至2015年底,全市省市优质园达573所、占比达86.7%,其中省优质园为464所、占比从2011年58.4%提高到71.6%,比全省同期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玄武、秦淮两区省优质园比例均已超八成。三是着力补短,促进园际协调发展。通过设立市级专项财政经费,对集体和单位办园实行经费补助,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实施“农村办园点标准化建设工程”,江宁、溧水、高淳、六合、浦口5区150多个农村办园点全面提档升级。扎实推进“无证办园综合治理工程”,采取幼儿分流、加大供给等措施,1.5万名幼儿从无证园转入各类合格幼儿园,无证办园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幼儿入园问题有效解决。
三、实施“普惠工程”,解决“上得起”的问题
“十二五”初期,南京市公办幼儿园比例为54%,比苏州、无锡均相差20个百分点以上,幼儿园收费价格高于或等于苏州、无锡同类园的收费标准。为切实降低幼儿家庭教育成本,增强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全市推行了两项改革措施:一是在全国率先实行学前一年基本免费。从2011年试行“幼儿助学券”,到2014年平稳“转轨”为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政策,大班幼儿一年可减免保育教育费6000元。二是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一方面,通过加强幼儿园用地规划保护、实行财政奖补资金向公办园倾斜等措施,引导各区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全市公办学位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民办惠民园发展,市教育、财政和物价部门出台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规范认定127所民办惠民园,新增普惠性民办学位3.67万个。截至2015年底,全市0~3岁婴幼儿接受育儿园或亲子园服务率达90%以上;3~6岁幼儿在公办和民办惠民园就读幼儿比例从2011年的54%提高到78%。
总体上看,“十二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南京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顯著成绩,不仅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认可,也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教育部主办的《中国教育报》先后两次以头版头条形式宣传报道了我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教育部简报介绍了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南京的学前教育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对照“中国幼教名城”的建设目标、对照群众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面临着一些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学位增长的新压力。201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加上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扩张增速,人口刚性增长和复杂流动,全市适龄幼儿入园在“十三五”期间形成新“波峰”。
二是质量提升的新要求。南京是中国近现代幼教改革发展的发源地和先行地。学前教育的现代化需要幼儿园在办学质量、内涵品质、办园特色上有更大的提升。而支撑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如保教质量、师资水平、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教师收入总体水平相对偏低、非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是影响幼儿园办园水平提升的短板。
三是教育公平的新期待。《江苏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要求:“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试行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要求到2018年,全省农村地区全面建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正不断增大、教育公平的期待十分迫切,需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进幼儿园的公益普惠度和优质均衡度。
南京将以实施“二期五年行动计划”为突破,全面推进“十三五”全市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
2016年5月,南京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的意见》,这是“十三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南。下一步,围绕贯彻落实“二期五年行动计划”,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
按照“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优质均衡”的要求,通过继续实施“三项工程”,持续优化幼儿园资源建设。一是深入实施“幼儿园增量工程”,重点扩大江北新区、城市新建小区、城镇及城乡接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力争全市新增幼儿学位达5万个,每1万左右常住人口至少配建幼儿园(点)总规模不少于12个班,幼儿园全面实现标准班额办园。二是深入实施“幼儿园提优工程”,重点加大对城乡薄弱园、新建园和民办园创建支持力度,全市在省、市优质园就读幼儿比例达90%以上,区域内农村和城镇省优幼儿园比例差距不超过10%。三是深入实施“普惠性幼儿园促进计划”,重点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重点优化集体、单位办园以及民办惠民园的发展机制,到2020年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主城区不低于70%、其他区不低于80%,在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惠民园就读幼儿比例主城区不低于85%、其他区不低于90%。
二、坚持条件与内涵并重,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加快提高质量,是“二期五年行动计划”的核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继续改善办园条件。实施“幼儿园安全促进计划”,落实幼儿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标准,全面消除幼儿园危房。推进幼儿园信息化和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力争到2020年所有幼儿园全面达到市定标准。二是优化幼儿园管理。健全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全面全程管理。落实幼儿园法人登记制度,凡符合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条件的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部门应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手续。三是促进幼儿园内涵建设。实施新一轮“幼儿园课程建设促进计划”,充分发挥幼儿园品牌课程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加快提高各级各类、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水平。加强教科研工作,探索建立兼职教研员和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加快与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建立幼儿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测评估机制。
三、坚持规范与激励并重,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
围绕“数量充足、资格达标、收入合理、水平领先”的总体目标,全面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认真落实建设标准。所有幼儿园均按标准配齐配足保教人员并符合岗位任职要求,不断提高公办园在编教师比例。鼓励新增编制主要用于配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鼓励核增5%调节编制用于委派优秀公办教师帮扶部门园、集体园、民办惠民园等。二是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实施新一轮幼儿园教师全员性、分层次培训。探索学前教育师范生定向培养和男幼师专项培养制度。鼓励幼儿园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幼儿园教师在评优评先中所占比例达15%左右。选派优秀管理者和骨干教师进高校深造或赴境外研修培训。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设立民办幼儿园教师招聘基本标准,探索实行公办幼儿园教师统一招聘办法和编外人员员额管理办法。均衡配置幼儿园保教人员,积极探索教师区管园用和合理流动机制,逐步缩小园际间骨干教师比例差距。四是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評定、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加快建立幼儿园教职工收入保障机制,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收入不低于当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逐步建立民办惠民园教师收入增长激励机制。
四、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保持稳定增长。逐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把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园舍维修、生均公用经费等办园成本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加大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方面的财政经费保障力度。二是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对单位办园和民办惠民园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每五年开展一次“南京市学前教育改革创新奖”评选,对创新性实践成果给予表彰奖励。三是进一步健全开放机制。成立学前教育研究与国际交流中心、陈鹤琴教师发展中心、幼儿园课程研究指导中心,全面推进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知名幼儿园以及重要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国内外知名学前教育机构来宁合作办园。加强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提高科学育儿的整体水平。
学前教育发展关乎教育起点公平,关乎国计民生。南京将继续脚踏实地、务实奋进、改革创新,努力谱写南京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