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天叫外卖,这样真的好吗?
2017-04-29
“关爱别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与其遭受内心的道德谴责,不如不在恶劣天气点外卖。”
“我想拥有一个更加温暖的世界。”
蔡旌宇(八年级):
那天晚上,风雪交加,异常寒冷。家里没人,我只好点了外卖——香辣鸡腿饭。
没过多久,外卖员来了。一开门,送外卖的是个大个子的伯伯。确定,验餐,付款。临走时,他满脸恳求地递给我一张名片,说:“请给我们五星好评,谢谢!”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位伯伯,他的脸膛黑里透红,一看就是经常风吹日晒;两条浓浓的眉毛,眼睛大得像车轮,可能是整天瞪着眼睛看路,才使眼睛这么大;他的身材十分魁梧,像一棵大树,头发蓬乱得像鸡窝,可能他太忙了,没时间打理。跟我说话的时候,汗水顺着他的脸淌下来,打湿了他的衣服。
他匆匆地整理,又匆匆地走了,我正好下楼去拿牛奶,就跟他一起下去了。到了楼下,他跟我说再见,就骑上电动车飞快地走了。我很后悔没有跟他说谢谢,毕竟等我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也一定会经历劳累和曲折,关爱别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下次,我不会再在极端恶劣的天气去点外卖了。天气不可能天天都那么恶劣,没必要为了某一顿饭,就去给他人带来痛苦的折磨……
(指导老师:丁忠书)
余泓洋(八年级):
虽然外卖十分重要,但人们常常瞧不起或厌烦我们的外卖小哥,给他们带来麻烦。当我们正窝在床上或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发现到了吃饭的时间,懒得出门或因为天气不好,便打开手机叫外卖,点上一份丰盛的饭菜,等着饭,同时又做着自己爱做的事。而那边的外卖小哥接单后,便得马不停蹄地去取餐,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将饭菜送到各家各户。
虽然他们这样尽职尽业,但仍有些顾客因为等候时间长了,去刁难、辱骂他们。送外卖时,因为天气原因或路上堵车,迟到是难免的。而且这些外卖小哥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带着美味可口的饭菜,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诱惑?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家,看外面下着大雨,便在网上订了一份“皮蛋瘦肉粥”。我是十一点半下的单,但是直到一点钟才送来。我本来很不高兴,但是当粥送来时,我看见浑身湿漉漉、因为上楼而喘着大气的外卖小哥,竟非常感动。他是一个年轻的帅小伙,可他的脸因为风吹日晒而显得粗糙、干巴。当我接过粥、对他说“谢谢”时,他只是说了一句:“如果对服务满意,记得给五星好评哦!”我“嗯”了一声,直到看他急匆匆地转过楼梯道,看不见了,我才关上了门。当我喝着温热的粥时,还在想:他是否吃了。我想,与其遭受内心的道德谴责,不如不在恶劣天气点外卖。那一口温暖的粥,我食不知味,愧疚感让我毫无食欲。
张瑞(八年级):
很早之前,我看过一个动画短片。在那个动画短片里,每个趾高气扬的社会人,总是把别人当作“地毯”。当他们走上前去,服务他们的人就变成了一张扁平的“地毯”,让他们踩上去。而过了一会儿,当这个把别人当“地毯”的人,遇见了更加有权势的人,就乖乖地变成了一张扁平的“地毯”,任人践踏。
我想,我们对待服务人员的态度,往往有时候,也是未来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我不喜欢把别人当作“地毯”,也不喜欢被别人当作“地毯”,所以我不想在极端恶劣的天气去点外卖。我不想抱有那种“他们是劳动苦力,做这些都是他们应该”的冰冷想法,更不想有那种“我给了钱,我就是上帝”的世俗念头。我想拥有一个更加温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体谅,而不是僵硬、冰冷、程式化地你来我往。无论是对待外卖员、服务员、快递员还是清洁工,多拿出一些体谅,世界一定会多一些春天的色彩。
“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容易的。”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工作的辛苦是外卖小哥们可以忍受的,但是心灵上的歧视却是他们不能忍受的。”
秦悠然(八年级):
也许很多人在看到这个论题的时候,第一时间考虑到的是外卖小哥多么辛苦。但是,如果换个角度考虑,点外卖的人真有那么狠心吗?也许,点外卖的人也正在写字楼或者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忙碌着自己的工作,加班加点,匆匆吃完外卖,继续干活,待深夜降临,做个“风雪夜归人”。
这世上没有一份工作是轻而易举的,这世上也没有一个人是容易的。小时候总听妈妈说,古时候的卖炭翁,恨不得天气再恶劣些,这样他的生意能够好一些,生活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很多时候,外卖小哥的工资是和业绩相关的。雨雪天气,很多人更不愿意出门,想窝在家里,外卖小哥们会接到更多的单子。就像遇到了双十一,快递小哥也能收到更多的单子,获得更多的收益。
如果我们真的觉得内心过意不去,道德受到谴责,风雪天点外卖的时候,不妨多点一些。如果只是小小的一份单子,让快递舟车劳顿,未免也太凉薄。如果我们真觉得这样做不人道,在接到外卖的时候,不妨拿出微笑与感谢,哪怕给外卖小哥一杯热腾腾的茶,也能让他们喘口气,好继续面对风雪。
张小溪(八年级):
我們都知道,在这个社会上,任何工作都是难做的。没有任何一个职业,不经过努力,就能够拿到工资,所以任何抱怨都没有用的。如果我们都怀着这样所谓的同情心去对待外卖小哥,在恶劣天气时,不点外卖,反而会使外卖小哥一天都没活可干,他的工资自然变得寥寥无几,那恐怕是外卖小哥最不想要的结果。
契诃夫说过:“我只有在工作很久而还不停歇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的精神轻快,也觉得自己找到了活着的理由。”我想可能每一位外卖小哥,都认为自己每成功送达一份外卖,心里就会满足一次。
所以,作为顾客的我们,不要再同情心泛滥,只有提高外卖小哥的工资以及待遇,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叔本华说过:“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可能当外卖小哥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想起自己曾经为一份平凡却伟大的事业大大奋斗了一场,也会高兴的吧!
范宇辰(七年级):
近期有人呼吁:“雨雪天气时,不要让外卖小哥再辛苦奔波了,这样会让他们劳累。”或许在这些人看来,自己“为他人着想”是多么的有爱心。但是在我看来,这种所谓的“有爱心”却非常值得商榷!
“有爱心”确实是一个好的品质,但我认为尊重和宽容比泛滥的“有爱心”更有意义。“送外卖”本是外卖小哥赖以生存的一份工作。试想,若是人人都打着“有爱心”的旗号,在雨雪天气不点外卖,那外卖小哥岂不是在“天寒地冻中无衣无食”了吗?这难道不是事与愿违吗?所以,真正的“有爱心”应该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实实在在为他人着想,而不是自己想当然地决定。
记得以前也曾有人抨击坐黄包车的人、家里请保姆的人都是在“剥削劳动人民”,会“让黄包车夫和保姆苦不堪言”,所以建议大家都不要坐黄包车,家里都不要请保姆。可是我想,真正让这些黄包车夫和保姆们痛苦的,恐怕不是工作的辛劳,而是社会上人们对他们的恶言恶语。劳动人民真正想要的,不是不切实际的满口所谓的“有爱心”,而是一份切切实实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工作的辛苦是外卖小哥们可以忍受的,但是心灵上的歧视却是他们不能忍受的。大家扪心自问,对待外卖小哥,有多少人真正尊重过他们?有多少人曾在收到数十里奔波送来的热腾腾的饭菜后,诚心地对外卖小哥说一声“谢谢”?有多少人遭遇外卖小哥在雨雪天气迟到后,仍能微笑着说“您辛苦了”?
我想,这份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宽容才是给予他们真正的温暖吧。所以,我认为,雨雪天气下,外卖大家该点就点,不必刻意不点。只不过,当外卖小哥与你电话联系的时候,请你真心地说声:“雨雪天,路滑,请慢点!”当外卖小哥一身风雪出现在你的面前时,请你真心地说声:“谢谢!”
(指导教师:郑清芬)
“你的怒火不应该由这些服务人员来承担,因为对你的承诺,不是他们做出的。”
魏鹃(八年级):
在这个凡事有“好评”“差评”的年代,“评价”成了衡量事物好坏的标准。在服务行业,只要消费者有不满意的“差评”,就可能让从业者“欲哭无泪”。但是“差评”真的就能客观反映其真实的工作状态吗?
每每看到外卖小哥单薄的身影,真的叫人心酸。外卖迟了,难道都是外卖小哥的责任?对你而言,一份外卖可能只是一顿饭,对他们而言,那却是一份工作,一份职责。在特殊天气里,你若是点了外卖,不必无情地谴责订的外卖不能准时到达。尽量多点耐心,少催单。你若是觉得实在良心过意不去,这外卖不点也罢。
而撇开“点与不点”这个表面的问题,换个角度,其实这个问题和很多社会问题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作为社会活动——商业活动组织者的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不作为,导致了人们把矛盾直接转嫁给了那些一线执行的工作人员身上。虽然按照行业规则来说,送的外卖迟到是不对的,顾客可以选择理解或者不理解。但是你要明白,你的怒火,不应该由这些服务人员来承担,因为对你的承诺,不是他们做出的。如果在天气恶劣的时候,商家本着人道主义,直接不上线外卖产品,何来小哥们辛苦地冒着风雪去送外卖呢?
每个人都应恪守自己的行为言语,将心比心,多理解外卖小哥的内心。尊敬那些认真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人,无论他们是在送餐、在保洁,他们所做的事,真不容易。幸福临界点有时是很低的,客户一句关心,能让外卖小哥开心好几天呢!
(指导老师:侯守斌)
圆眼说:
许多外卖小哥,没有劳动合同,也没有工伤保险。他们从城市的一头,奔走到城市的另一頭,已经成为城市运转的重要纽带。本期的“最佳评论员”,颁给魏鹃同学。她新颖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有时候,所谓有罪,不是宪章法典上的条文,而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感受。”在金钱的利益链条和冰冷的商业规则之外,相互的理解,会让这世界涌动出人性的光辉。
想与我们讨论更多深刻有趣的论题吗?
想让你的思想与他人碰撞出火花吗?
想成为《少年博览》特约评论员吗?
欢迎加入“少博评论团”官方QQ群:99806859(验证信息:圆眼看天下)
小编在这里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