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给故乡的反调
2017-04-29赵剑锋
赵剑锋
瑞士医生让·雅各·哈德最早提出了乡愁一词,从此,这个词语就像乡愁一样开始泛滥起来。
乡愁就是思乡病,有病就得治,“一个生病的人因为他并非身处故乡而感觉到的痛苦”,这些痛苦,既有生理上的征候,也有心理上的裂痕。楚汉战争中,项羽及其军队被困于垓下,汉军士兵唱楚地歌曲以引起楚军思家之情,瓦解战斗力,项羽听闻四面楚歌起,慌率八百残部自刎乌江。病入膏肓的楚军和霸王,与其说是被刘邦击败了,弗如说是被乡愁击败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的故乡,哪怕这些故乡都在沦陷。
故乡最能牵扯人心的便是有温度的熟稔的人、事、物,一个正面或侧面,一个低飞或高翔,一个转身或离去,一个永别或永生,一雨露,一花草,一点头,一回眸......都是病因!
所以,近年来,我处于半荒废状态的个人写作对故乡因子的偏向性植入顯得格外刺眼和投入。
随着中年时光的步步倒逼,对于生命题材的探索自然多了些思考,許多故乡的创作印记也像白发一样渐次多了起来。当然,也可以这样理解,好多的遗憾还没来得及落地生根,那些始料未及的惊喜便从天而降,从而让人无法对接生命过渡期的惶惑给予好好改善也未可知。
古人曰: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可能我还没有达到有天下、据天下、 以天下为天下的气魄,但我有罐子、捧罐子、破罐子破摔的气势。
古人还曰: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可能我也不能达到这种境界,毕竟桃李不言,先于春风已破败,江湖不才,夜雨掌灯早飘摇。
古人不曰了,我还想曰。其实我不想背离城市,更不想逃离城市。今天的城市文明取代昨天的城市文明,早晨的雾霾取代黄昏的雾霾。我们每个人的故乡也不干净。有历史的原因,风俗的原因,地理的原因,信息的原因,暴力美学强制性改变生态环境带来的恶劣现状也令人堪忧!
雾霾是一座城市的墓碑,城里住着的都是亡灵。
村庄是故乡的墓志铭,故乡住着祖宗十八代的前世与今生。
我们之所以热爱故乡,是因为故乡有匠人和匠人精神滋养和浸润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他是我们活着的证据。
我们之所以热爱故乡,是因为快乐时光里总有殷实的陪伴,不管是某些人物还是某些动物,他们是生命的忠实伙伴。
城市化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了人与土地与庄稼与农具与家畜的生分感和违和感,而更加重视在市场条件下的等价交换原则带了的商业意识和金钱意识。作为视作经典理想主义的“田园牧歌”“桃花源”式的生活汲取通通被打碎,直到把这种“理想”奉为更高级的名副其实的理想。
没故乡的找故乡,有故乡的想故乡。故乡的失落与代偿、升华与感慕,给写作者带来了双重选择。故乡,走不完的风雨兼程,走不出的地老天荒。
或许有一天,故乡也开始破败,雾霾笼罩着庄稼的鼻息,反而城市一派明朗,我们对城市的厌恶变成了喜爱,城市成为新一轮的故乡。是时,我们便是故乡的证人!
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