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互动中的问题与思考

2017-04-28

山西教育·幼教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结构性亲子玩具

亲子互动主要是指父母和子女间的相互交往活动,是孩子基本的交往活动。良好的亲子互动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通过互动使孩子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并使孩子对世界产生信任感。第二,在互动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获得快乐的体验和健康的发展。第三,通过互动,使孩子的内在潜能润物无声地得到激发,推动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为孩子今后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亲子互动越来越受到家庭和社会的重视,父母们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但是大都效果甚微,事倍功半。殊不知,亲子互动,最核心的是质量,而非时间与金钱的投入。下面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谈谈亲子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我的思考。

情境一:某幼儿园放学时间,一位母亲向其他家长诉苦:自己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花费大量的钱财买了许多玩具以及高结构性材料。但不理解自己给孩子买了这么多玩具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听话。实际上,每到亲子互动时间,她就把所有的玩具都摆出来,最开始拿一两个玩具逗逗孩子,见孩子有了兴致便撒手让孩子自己玩,然后自己则坐到一旁的沙发上玩手机或者干其他事,孩子要和母亲一起玩,她则随手再扔给孩子一个玩具。结果孩子哭闹不停,她也大发雷霆。

问题与思考:

1.如何选择玩具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物质条件的提高,一些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所谓优越的成长条件,追求玩具的高档化、逼真化、成品化,以为这样就是爱孩子。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的玩具应多为低结构性的材料和非结构性材料。所谓低结构性材料是指材料中隐含一定的教育目标,但玩法不限定,给幼儿很大的操作自主性。非结构性材料是指我们身边熟悉的、原生态的物品材料。这两类材料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并根据现有材料不断发挥想象力进行游戏,对孩子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因其玩法开放,所以易被孩子接受和操作;因其多样性、可塑性,更能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因此,父母应多为孩子提供低结构性材料和非结构性材料。玩具,并不见得越贵越好,重要的是孩子感兴趣并且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2.如何进行亲子互动

所谓亲子互动,不是简单拿着玩具哄孩子玩,父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示范者、支持者与参与者。父母应与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充分挖掘玩具蕴含的价值,不断向孩子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发其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家长可以提示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发孩子的积极思考,使得孩子在与玩具互动中、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新经验,得到新成长。

情境二:在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发生的一幕:在积木区,一位家长和孩子一起堆积木,嘴里不停地说:“不对,这个要搭在这儿,这个太大了放不进去,你看你看,倒了吧,我说了不能这么摆。”结果孩子对搭积木一点兴趣也没有了。这时,母亲直接动手代替孩子搭了一个汽车形状的积木,孩子却看也不看,爱搭不理的。母亲感叹道:“为什么他就是不听我的呢?这孩子太调皮了。”

问题与思考:

1.游戏的价值是什么

作为成人很容易对孩子的游戏活动价值认识存在误区,实际上孩子的游戏就是为了让孩子在获得快乐体验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掘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快乐的体验是首要原则。游戏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舒适和欢愉,至于孩子是否能做出优秀的成果以及是否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都应是油然而生的。通过游戏,孩子是否成功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让他们感觉到“有趣”,这才是孩子游戏的精髓。通过游戏活动使他们获得表达自我的机会,家长应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性体验,并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给予自由,不要束缚孩子,更不应该要求孩子一定做出什么样来,因为这无疑是在扼杀孩子的创造性、自信心和成功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眼前的“成败”并没有那么重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才是促进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亲子游戏应如何互动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游戏互动时总是喜欢“命令”孩子怎么做,如果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事,可能能把事做好,可是作为家长不应为了追求表面的美好而牺牲孩子的自由自主。成人的过度保护、过度要求以及无原则给予的教育行为,必将使孩子错失发展的良好契机。我们现在尊重孩子的“不完美”恰是为了他以后的“完美”而做准备。

情境三:在图书馆的幼儿阅读室,一位母亲在给孩子讲《好饿的毛毛虫》绘本书,母亲“专心”地读着书中的文字,一旁的孩子则玩起了手中的玩具,母亲自顾自地念完书,见孩子不感兴趣就向他提问:“毛毛虫周五吃了什么食物?”孩子不回答,结果是孩子对绘本不感兴趣。母亲抱怨:“我花这么长时间陪他,想让他学点知识,给他读书他也不听,问他问题他不回答,反而一直摸书上毛毛虫吃东西留下的洞,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问题与思考:

1.阅读是为了什么

幼儿期的阅读是为了什么?这种企图把绘本当成教科书来给孩子宣讲的方式实在是错误的。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说过:“图画书对孩子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优秀的儿童绘本是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家长可以本末倒置。绘本的价值应是润物无声地滋润孩子的心灵,潜移默化地修正孩子的价值观。父母应是一位引路人,不断启发孩子,绝不能如教导者那般直接去“教育”孩子。

2.如何进行亲子共读

家长与孩子共读绘本可以大声指读也可以提问,但是一定要避免只采取其中之一,即一读到底或一问到底。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反应,及时进行调整。比如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绘本色彩丰富、图形优美的特点来激发孩子视觉的色彩敏感度,让孩子指认毛毛虫吃的食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等,从而发展孩子的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孩子对书中的“洞”感兴趣,家长可以停下朗读,提问孩子为什么食物上会留下一个洞等,而不是一味的指读。适时的提问可以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同时使孩子更投入于绘本阅读中,使绘本可以更有效地传达其无声的教育意义。亲子共读旨在增进情感,共读的过程应是愉悦且开放的,这样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以便日后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看出,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宝,每个父母都爱孩子,都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但是很少有父母做到有效的陪伴和互动。他们与孩子的亲子互动大都行于表面,孩子并没有在其中得到发展,这样的爱是一种形式爱。在亲子互动中,父母要运用科学的互动方式,把孩子当朋友,尊重孩子,欣赏孩子,润物无声地启发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唤醒孩子的潜力,使孩子不断形成良好的素养,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结构性亲子玩具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平衡玩具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